4
遂家村的村口停着一辆马车。
李浚在与家人告别。
族长李栋和李浚家的仆人站在一旁。仆人已经备好了主人的坐骑。
李浚对母亲道:“娘,您和开儿、聪儿,跟我二叔去梁家庄吧。孩儿马上去济南,向都指挥使靳荣申请符验,然后就去京城,向朝廷报信。”
李母道:“浚儿,你走你的!你虽未能在你父亲的墓前守完二十七个月的庐,可娘明白,忠孝不能两全,家事再大也大不过国事。你尽管做你的事情去!”
李浚嘱咐两个孩子:“开儿,聪儿,爹不在跟前,听二爷爷的话,照顾好你们的祖母。”
两个孩子齐声道:“爹爹放心,我们两个一定照顾好祖母!”
李浚拜托李栋:“二叔,我娘和两个孩子就托付给您老了!”
“放心吧,”李栋道。“老朽把他们送到梁家庄,藏起来。王斌肯定找不到他们。倒是贤侄你,一路上要多加小心。京城山高水远,那些人是不会甘心你凭空消失的。”
“谢谢二叔的提醒,李浚自会小心。我们就此别过!”
李栋领着李母和两个孩子上了马车。车夫扬鞭,马车沿着道路走开。
李浚望着马车远去,然后接过仆人手中的缰绳,翻身上马,吩咐仆人:“这个家就留给你了。把门锁好,你也回自己家去吧。记住,每个月过来收拾一次房子,时时去梁家庄给老夫人他们送些吃的用的。”
“喏!”
李浚一抖缰绳,踏上了前往济南的道路。
※
乐安城城北小院,蔡小芹坐在桌边看书。
吴莹走进房间,一部书卷藏在她的身后。
“还在看《太平广记》么?”她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小芹。
“是呀,”小芹回答。“不看它看什么?我这儿又没别的书可看。”
“《太平广记》中的‘莺莺传’,姑娘觉得如何?”吴莹问。
“有些惨。张生不该那样对待莺莺。始乱终弃,这样的男人太不地道了。”小芹为故事中的女主鸣不平。
吴莹道:“我这儿有本书,讲的也是这个故事,可是结局却大不一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哦?”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人王实甫写的。给!”吴莹把身后的书卷亮出,放在桌上。
小芹拿起书卷,迫不及待地翻起来。“这本书你是从何处得来的?”她边翻边问。
“莹儿看到姑娘喜欢看书,又总看同一本,便回了趟王府,给姑娘取来了这本书。姑娘若是觉着好,莹儿回头再给姑娘多取几本来。”
正说着,外边乱哄哄一片。
张嬷嬷的声音:“东西都抬进屋去吧!”
门开了,两名士兵抬着一担东西进了屋,把东西撂到桌边。
“这是什么?”小芹问。
“大王差人送来的,”一同进屋的张嬷嬷替士兵解释。“都是些用的东西,还有给姑娘新置办的衣裙和首饰。”
“我不稀罕,抬回去吧。”
张嬷嬷道:“俗话说开口不骂送礼人。东西送都送来了,岂好再往回抬?”
“那就扔街上去。”
两名士兵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吴莹劝道:“小芹姑娘,莹儿说句不知深浅的话,这些东西你还是收下吧。不然,他们两个无法交代。他们若真把东西抬了回去,大王还不打烂他们屁股?”
小芹不做声了。
吴莹使了个眼色。
张嬷嬷对士兵道:“东西都撂下了,还不赶紧走人?”
两名士兵慌忙随张嬷嬷退出。
吴莹道:“莹儿知道姑娘不愿沾大王的边,可是用了他的东西并不等于就顺从了他。人既然活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首先是不能委屈了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嘛。”
小芹叹了口气:“随他去吧。”
※
李浚抵达济南后立刻去往都司衙署,拜望山东都指挥使靳荣。
靳荣道:“早就听说李大人在乐安遂家村丁忧,总想前去慰问,却一直公务缠身,未能成行。今日倒让李大人先来济南看靳某,惭愧惭愧!”
李浚道:“谢谢靳将军关爱!客气话在下就不说了,在下今日登门,是有件事情要劳烦将军。”
“李大人请讲。”
“在下想回趟京城,特请靳将军开具符验。”
“哦,这件事啊。”靳荣沉吟片刻。“靳某听说,李大人已经答应去汉王府做事了。怎地忽然又想起回京城?”
他怎么会知道入幕汉王府的事?李浚不由心中一惊,糟了,显然他与汉王是暗通款曲的。我真傻,这是自投罗网呀!
他赶紧找补道:“啊,李某在京城尚有些未了之事,需要去料理一下,然后再回来,一心一意为汉王效力。”
靳荣皮笑肉不笑地说:“别的事情都好说,唯独给李大人开具符验,靳某还真做不了这个主,得先知会汉王一声。这样吧,李大人暂且在驿馆住下,我派人去请示汉王,待汉王准了,我这里立刻给大人办。”
“一个小小的符验,至于惊动汉王吗?”
“新皇登基,奸佞挑唆,朝廷对乐安方面多有误会。汉王特意吩咐,乐安与京城之间的任何往来,都务必报他知晓。”
“这个……”
“李大人,靳某还有些紧急公务要处理,不能多陪。回头找个时间,我专请大人吃饭。来人!”
一名士兵走进。
“送李大人去驿馆。”靳荣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
士兵:“李大人,请!”
李浚无可奈何地站起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