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湖中的荷花开得有些垂头丧气。风拂过阵阵热浪,夹杂着荷香。
姜落前一刻觉得没有胃口,打算晌午不吃了。下一刻陈娴月就端着冰镇的莲子羹递给她解暑,清凉香甜,既解暑又让人食欲大开。
姜落娇嗔的揽着她的腰,扑在她怀里撒娇,“小娘,你的手艺这么好,以后没有你我可怎么办呀~”
“你呀,多大丫头了,整日的撒娇。”陈娴月笑着宠溺道。
“赶明个儿我家落儿成亲了,那我跟着去,做个做饭的老妈子。只要落儿不嫌弃我,我就一辈子伺候你。”
“娘,你跟着妹妹走,那我怎么办?”姜然不依不饶的抱着她的胳膊撒娇。
她一左一右挂着两个丫头,晃得她招架不住。
姜然最近不知怎得了,忽然对医术很感兴趣。一有时间就缠着村里的郎中学习医术,加上姜落给她的医书《千金方》,《本草纲目》,她医术进步飞快。
“你们两个真真都是我的冤家~”陈娴月被她们缠的没招,只得威胁道,“等你们大哥回来,我就告诉他,你俩又在家里胡闹。”
“娘~”
“小娘~”
陈娴月见她们眨巴眨巴眼睛撒娇,任命的妥协,“好好好,不告状。”
“你看看你们大哥,比你俩大不了几岁,你看看你们大哥多稳重。”
“就说伯宁,也比你俩听话。”
姜落不依,“我们哪有不听话。”
“就是嘛,娘最偏心大哥。”姜然附和。
“好好好,我老了,是管不了你们了。你们出去瞧瞧,哪有人家的女儿十六了还不嫁人?”
陈娴月扶额,她真真是操碎了心,恨不得立刻回到京城跪在二老爷和夫人墓前请罪。
她怎么催促,这几个祖宗就是不肯成亲。
姜落就算了,她年纪最小。可姜承都十九岁了,像村里那些成亲早的,孩子都能满地跑了,可他偏就不着急。
姜然也跟着他们学坏了,如何都不愿成亲。姜伯宁看着忠厚老实,说什么都肯听,二十啷当的男人,也说没遇到中意的女子便不成亲。
这一个两个的,把她气死算了。
当然陈娴月心里也明白,除了婚姻大事,旁的事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让她操心过,而且个个孝顺。
她过的比京城的高门夫人都顺心惬意,在姜家村又受人尊敬,完全没什么可挑剔的。
她想她命真好,虽说年轻时错失所爱,但遇到了夫人一家的照顾。后来姜家遭遇横祸,他们过了大半年的苦日子,如今也苦尽甘来了。
晌午,姜承满腹心事的回到家中。跟他说起什么事情他都心不在焉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姜落伸手在他面前挥了挥,“发什么呆!”
“妹妹,良城要丢了。”他顾虑重重,良城怎么说也是梁国的边城重镇。一旦良城有失,那安州也危在旦夕。
若是北夷拿下安州,接下来一定会继续向内地进军,到那个时候,百姓被战火席卷,极有可能梁国也要丧于北夷之手。
这几年北夷都是小打小闹,这一回却大举进犯,良城朝不保夕。安州刺史老迈昏庸,他向朝廷递了折子,朝廷让他自己解决,丢了城就以死谢罪。
他左右为难,只得发布告示征兵,抵御北夷。
“哥,你想带人去守良城?”姜落一眼看穿他的心思,他要不是动了这个心思,定不会如此为难。
“不行!”姜承还没接话,陈娴月立刻激动的站起身。
“老爷在世时就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可最后还不是落个家破人亡,如今咱们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而且老爷夫人就你这一点骨血,你怎么可以去打仗!”
她边说边掉眼泪,下一刻就要跪下。
姜承叹息,“我早已拿定主意,只是心里放不下你们,才犹豫。”
“哥,我支持你。”姜落目光炯炯的望向他,“我支持你去,良城不丢,咱们在家里不会遇到危险的。”
“相反,要是城镇被北夷攻破,咱们这里的安生日子可就到头了。”
而且姜承的心思她明白,他们的爹爹姜正合死谏之下落了个悲惨下场,他们也跟着隐姓埋名。要是姜承带兵守下良城,一战成名,说不定可以让朝廷改了旨意。
到那时候姜家再不是罪臣之家,爹娘也能风光大葬。
“落儿!他是你亲哥哥啊!”陈娴月哀求的看着她,希望她能阻止姜承。
“小娘,你放心,哥哥一定会平安无事,一战功成。”姜落坚信。
“可是……”
姜承见妹妹如此支持他,再没了后顾之忧。“我会留下几十个机灵的护卫,还有伯宁也会留下保护你们都安全。”
“哥,伯宁男子汉大丈夫,自然是跟着你过去建功立业为好。”姜落建议姜伯宁跟他一起去良城。
姜伯宁不肯,“我不要去,我想留下保护你们。”
“你傻呀,不建立功业,以后你连媳妇儿都找不到。”姜落笑骂他。
他沉默,犹豫了许久,才勉强答应下来。
这几年他跟着姜承一起读书习武,学的一身的好本领,如果一直让他留在村里,岂不白白辜负了几年的辛苦。
姜落叮嘱他们出门要千万小心,战场凶险,要互相照顾。姜伯宁会错意,坚定的告诉她,“你放心,拼了我这条性命,我也会保护好姜承的。”
他们走的很急,姜承简单的在村里号召了一下,便有近两千的义士跟着他赶赴良城。自此之后每半个月姜落都能收到他们寄回来的家书,姜承带人初到良城就打了北夷先锋军一个措手不及,北夷惨败。
之后的对阵之后,姜家军作战勇猛,锐不可当,几乎连战连捷。三个月后,北夷连连溃败,退守玄城。
姜承一战成名,安州刺史解沛上表为姜承请功。姜承则趁机上书请罪,坦言自己是罪臣姜正合之后,为国尽忠乃是父之遗愿,不敢受赏。
朝堂上的人何等聪明,姜承十九岁就立下如此大功,人才难得。再则北夷侵扰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此次在姜承手下吃了大亏,他日定会卷土重来,这种卖命的活不给他,旁人也不愿意接手啊。
于是在朝臣的劝谏下,皇上下旨为姜正合平反,并以二等忠义伯的名号风光大葬。
姜承则晋封为良城太守,敕命镇守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