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帝杨坚比起来,李渊并不算一个节俭的皇帝。
没有一个吃素的尼姑陪在他身边,从小就继承了唐国公爵位的他,虽说经历了不少坎坷,但却也是锦衣玉食长大的。
所以即便如今李唐的粮食渐渐入不敷出,但作为皇帝的李渊却不会像杨坚一样,以简朴示人,来教导臣民,节约为美什么的。
长安皇家猎院的动物们在李渊登基之后算是遭了秧,每次宴饮臣下,宴中都是以野味为主,让大家都很喜欢。
于是百兽宴之名不胫而走,贵族们也以能受邀入宴为荣。
李世民吃的很香,一边敬着父皇,还一边想着,据说太子曾在琢郡,让李定安当过一次厨子……哼,真是有眼无珠,若是换了他李世民在,座间有如此英雄,定要早早结交一番,怎会让其成了李氏大仇?
当然,这会他不会去想,当年他和李秀宁两人去马邑,可也没能让李破心悦诚服,甘心为李氏鞍前马后的效力呢。
李元吉吃的也很香,因为他很久没和父皇一起用餐了,以前没怎么在意,现在他却格外珍惜了起来。
若非讨厌的秦王也在席间,他觉得自己一定能让父皇吃的畅快,以后也好常来武德殿走动一下。
裴寂心情不好,直接影响了食欲,再加上人家乃河东裴氏子弟,从小过的不比李渊差,什么百兽宴在他看来,就过于油腻了些……关西大汉们的饮食,注定是无法让外间大阀子弟满意的。
他喜欢宫中的酒,每次入宫有机会的话,都要陪皇帝饮上一些,当然,这也是因为饮酒的时候,皇帝会好说话很多,可今天他却断然不敢多饮,看秦王又在回忆在晋阳时的日子了。
裴寂也喜欢回忆那会的时光,尤其是和皇帝在一起的时候,只是和李世民一道追忆往昔……嗯,那还是算了吧。
李元吉也不愿意听到晋阳两个字,频繁响起的这个地名,让他食欲全无,恨不能抄起桌上的羊腿塞进李世民的嘴巴,让他消停一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世民终于放过了裴寂和李元吉两个,转开了话题,“父皇,如今朝中议论纷纷,言及军事者十之八九,只是不知父皇心意如何……多年征战,不曾稍歇,各部多有疲惫,以儿臣之见,不如聚集精锐,先图一处……”
说到这里,李世民心里也是充满了无奈和忧郁,明眼人这会都能看的出来,局面于他李氏已分外不利。
关西四面皆敌,薛举,王世充败后,好像并未能改变什么,在李世民看来,不能从如此大胜中获利,那就是最大的失败。
军将们不能从中获得荣耀和满足,朝中的臣子们也不能从中看到希望,长此以往,事情总归会越来越糟。
就像此次李建成在潼关大败王世充一样,军前将领们认为自己胜了的,那都是蠢材无疑,瞅瞅朝中文武又有哪个会欢欣鼓舞?
想到这里,李世民用余光瞅了瞅李元吉和裴寂两个,心中厌恶更甚,这样的人竟然还能跟他同席共饮,父皇……
李世民稍稍晃了晃脑袋,将这些杂念抛到一边,才继续道:“以如今情势,破局之策已有多人提及,儿臣就不多说了,还请父皇早做决断。”
李渊轻轻放下酒馔,心中却也叹息一声,如今再想有些闲适时光,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做皇帝真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啊。
领兵南下时的他,一腔壮志,有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和胆魄。
登基为帝时的他,满腹豪情,想做一个不输于文帝杨坚的皇帝,削平天下,一统海内,却还不能像杨坚一样,让杨广那样的儿子登上皇位。
可近十年的光阴过去,当初的一切都好像越来越远,他的头发白了,却还没能让天下人安定下来,而他的儿子们却在明争暗斗,比杨勇,杨广兄弟还要凶狠几分。
朕……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呢……
和李世民一样,李渊也不愿再想下去,他看着精力弥漫,好像什么事都难不住的次子,习惯性的眉头蹙了蹙,一些话当时就想出口,但嘴唇动了几下,还是被李渊咽了回去。
之前父子两人已经争执过一次,他不想在此事上,再驳了次子颜面,毕竟这里并非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在啊。
“即是如此,回去之后好好思量一下,写个条陈呈上来,要知道,各部调拨非是易事,务必要谨慎行事,以保万全。”
裴寂听到这话,心里当时就跳了跳,偷眼看了看说话的父子两个,好像感受到了皇帝和秦王稍稍摩擦弄出来的火花,立即便垂下头去,不言不语的端起酒杯灌进嘴里。
皇帝要向秦王解释什么,秦王的进言却又没什么不对之处,这就很危险了,裴寂就算心思有点不够用,此时也察觉出了其中的不对。
这让他心里有些高兴,却又有些忐忑,因为他不知道这些火花会不会烧成滔天之焰,那样的话,离着近的人可是很可能会被烧成灰的呢。
李元吉插不上话,有点抓耳挠腮,思维发散开来,想着尹德妃现在应该已经知晓兄长被人射死在武德殿了吧?会不会过来吵闹一番?
想到这些,他到是自得其乐的又多饮了两杯,若是能再看上一场热闹……啧啧,今日就算没收回武德殿,这趟也是不冤嘛。
而李世民说这些却非是要触怒于李渊,他紧接着便道:“还是父皇想的深远,岸边各部总有兵马十余万众,其中不乏精锐之师,而李定安……据晋地已久,羽翼渐丰,气候已成……所以,东边各部人马是原地驻守不动,还是和其他各部一样,抽调一些精锐出来,还得父皇来做定夺。”
至此,李渊是再没心情饮酒作乐,不过他也知道,这并非是次子故意出难题,一旦定下大略,必然要涉及到黄河岸边的诸部兵马……
而所谓的大略,其实是今后李唐的整体战略,在东边战事没有取得进展的情形之下,不光是李世民,朝中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将目光转到了西北或者是蜀中。
这也意味着李唐来到了十分关键的转折期,人们对短期内恢复晋地,或者是进兵河南失去了希望,于是便想在别处寻找破局之法。
也就是说,李世民所言代表的根本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作为尚书令的他,承受的压力并不比皇帝小。
同时这也意味着,秦王李世民是赞成这些意见的……
李渊沉吟良久,他还在犹豫当中,因为晋地离长安太近了……登基之初,他与众人制定的战略是先破薛举,再图洛阳。
后来李元吉丢了晋阳,一下改变了既定的战略,破薛举父子之后,便欲收复晋阳。
然而,情势至此是急转直下,东边一场接一场的失败,渐渐开始拖累大局。
到得如今,连向来主张尽快收复晋阳的次子都改弦更张了,这意味着什么,李渊十分的清楚,就像李世民方才说的那样,李定安已经坐大,收复晋阳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是渺茫。
可李渊还是心有未甘,晋阳是他的福地,同样也是他李氏龙兴之所在,唐公的称呼就是因晋地而来,再加上和长安只隔了一条黄河……
好吧,人家李渊可是个“念旧”的人呢。
“你即为尚书令,一些事……不必顾忌,先和中书众人商议一下,两日之后朕再召集大臣朝会时,要听见可行之策。”
李世民当即应下,话说的虽然含糊了些,但他还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边各部为何难以调拨,因为那里有太子。
现在皇帝说不必顾忌……那他也就不用再和太子客气了。
当然,这里面的分寸还要把握好,太子党羽众多,也向来不会顾忌什么大局,硬碰对大家来说都没好处,尤其是父皇……心意左右摇摆,他在这个上面吃亏吃的多了,自然要长些记性。
吃吃喝喝,不觉间天色已晚,将李渊的私宴搅合的一团糟,李世民才心满意足的告辞出宫,他可是还要去跟心腹幕僚们商议一下,该怎么去跟那些重臣们说话呢。
所以自然不会宿在宫中,也没兴趣跟两个毫无去意的家伙耗费时光,当李世民出到武德殿外,回头瞅了瞅灯火依稀的宫殿,心中嗤笑,古人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殿中两个小人像苍蝇一样围着父皇在转,可瞧父皇那样子,还挺高兴,哼,也不知我李氏辛苦得来的基业,会不会就此葬送掉?
今日局面已是如此危急,父皇却好像一无所觉,可能心中还在考量太子如何,秦王如何,唉,英雄老矣,早已不复当年……如果母亲能看到今日之父皇,怕是也要失望的吧?
………………
(今天又更出一章,不容易,在亚龙湾热带雨林公园玩了一圈,还能有着劲头,阿草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