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礼尚往来

第三百八十六章 礼尚往来(1 / 1)

冯一博今天和李守中提起东海郡,自然不是想要自曝身份。

他除了解释铸币的事,其实也是借机将他和东海郡王的关系,在李守中心里做一个定性。

他想让李守中明白,冯府和东海郡的关系是互相成就。

但,以他为主。

当然,这些话也只能和李守中说说。

对于冯府和东海郡的关系,李守中早就有所察觉,只是没有深问。

他不是不想知道,只是在等冯一博的解释。

如今李守中听到,东海郡竟然是冯一博的新政试点,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都迎刃而解。

原来,这个徒弟很早以前就以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布局新政之事。

这样的结果,让李守中心中难免有些五味杂陈。

徒弟已经长大了,一些看似冲动的决定,其背后都有其目的。

自己这个做老师的,已经跟不上对方的节奏。

那么,就只能在大方向上给予一点提醒。

正因如此,李守中才会提醒他以大魏的利益为先,不要迷失在维护东海郡的关系中。

冯一博自然明白老师的意思。

最终,师徒俩的谈话,就在冯一博的受教中结束。

对于在东海郡如何试点的事,李守中没有深问。

等将来在大魏施行的时候,他才会出手,把握住大方向。

至于在东海郡,就让徒弟大胆去尝试吧。

随后,这件事就如冯一博所愿的那样。

朝会上,李守中和陈勤之都没再提出反对。

东海郡铸造的金银币被批准直接投入使用,赵舜君的铸币提议也成功通过。

户部和工部开始就铸币的细节进行讨论。

不久之后,冯一博就见到了大魏银币的样品。

大魏新铸的银币,名为宣治元宝。

为了能尽快投入使用,并承接已经开始在用的黑龙币。

宣治元宝全方位参照黑龙币设计。

首先是重量,都是七钱二分。

并且为了能吹响,工部还特地行文到礼部。

请冯一博帮忙询问黑龙币的含银比例!

银币上面的纹饰,也都大同小异。

黑龙府用的是坐龙和祥云的纹饰,正面写着“一银元””的字样。

周围写着“一银元可抵一千钱,东海郡黑龙府督”造。

而大魏工部打造的是代表皇家的蟠龙纹饰,中间盘绕一颗龙珠。

正面大字是“宣治元宝”,底部小字写着“大魏宣治元年。”

景顺帝是今年刚领的盒饭,所以明年才能改元。

这也意味着,真正的宣治元宝要明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这些都算大同小异,但有两样不同却是肉眼可见。

那就是表面的光滑度和纹饰精细程度。

黑龙币是水力冲压一次成型,表面光滑如镜,阳光下白花花的一片。

坐龙纹饰也细入肌理,龙的鳞片和祥云都清晰可见。

而宣治元宝则是用传统工艺浇铸而成,和铜币一样是哑光的表面,一眼看去暗澹无光。

蟠龙纹饰倒是凹凸有致,但相对来说就没那么精细了。

没办法,任由工部想破头,也想不出这样的银币如何铸造。

即使再次求助冯一博帮忙问询,得到的答复只说可能是火候问题。

最终,这件事就无疾而终。

无论是户部还是工部,甚至是内阁那边。

全都觉得稍微粗糙一点并不影响使用。

这件事告一段落,工部那边确定了祖钱,又制作了一批母钱,交由各处工坊起模熔炼。

工部带头,开始大规模浇铸银币。

户部收到的黑龙币也陆续投入使用,不提。

单说这一日,冯一博难得休沐在家,正在陪宝钗说话。

正说着,二门的婆子就过来禀告道:

“大爷,夫人,门子那边说,高丽王的时节过来拜访,听说大爷不见外客,留下一封信和四个女子就走了。”

“李松?”

听到高丽王派人过来,冯一博想起了自己在济州岛上还有骑兵训练,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这次运送黑龙币过来,东海郡的人来去匆匆,也没顾及到这些。

宝钗身为女主人,听到的重点显然不一样,她疑惑的道:

“四个女子怎么回事?”

那婆子笑了笑,回道:

“听门子的意思,可能是新罗婢。”

新罗婢和昆仑奴并称,是大唐世家大族争相使用的奴隶。

据说上乘的新罗婢不仅温柔可人,还精通汉语,甚至通晓儒学。

“胡说八道,新罗都没了,哪来的新罗婢?”

宝钗闻言,不由笑骂一句,又打趣道:

“最多是高丽姬。”

新罗婢是唐朝盛行的侍女,高丽姬则是宋代的叫法。

其实都算是同一个地方的特产。

冯一博看了高丽王李松的亲笔信,其大概意思是说:

一年不见,甚是想念,使节朝贡,顺道看看。

抗击倭国的大恩大德,高丽上下无以言表。

这次就让人送几个大臣家会汉语的小姐,伺候侯爷吃饭穿衣,以报答当初的恩德。

看完之后,冯一博不由失笑,还道:

“这个李松不错,算是知恩图报的,那几个高丽姬让两位舅哥一人挑一个,剩下两个,你去和孟姨说声,让人给琏二哥和宝兄弟送去吧。”

宝钗闻言,微微皱眉道:

“你又往他们那边送女人。”

冯一博笑了笑,刚要回应,见那婆子就要告退,又想起什么,喊住她道:

“等等,琏二哥在龙鳞卫还是要慎重些,就先不给送女人了,倒是环兄弟也不小了,还是给宝兄弟和环兄弟一人一个吧!”

“是!”

婆子含笑告退,去找孟姨。

宝钗等她出去,便似笑非笑的道:

“我还以为爷想留一个呢!”

冯一博见此,忙正色道:

“我留她们做什么?在咱们府上打探消息?”

见宝钗依旧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就又笑着解释道:

“这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吗?之前的倭女也是一样,咱们府上不接受异族,尤其是有利益关系的。”

宝钗微微点头,口中却道:

“我还以为你不喜欢呢,原来是怕被人安插眼线。”

冯一博凑过去,轻轻搂住宝钗道:

“我若是想要,倭国王女和高丽王女都得来伺候你,不过为了避免节外生枝,”

他知道,宝钗不是在吃醋,而是不想惯坏了薛家兄弟。

所以他笑了笑,又安慰道:

“蝌哥儿不用说了,大舅哥这几年也都学好了,不去外面厮混,偶尔给些甜头也免得他心里长草不是?”

宝钗闻言沉吟了一下,叹道:

“按理说,你们爷们儿的事我也不该过问,不过,我那两个兄弟都还没成亲,房里女人太多终究不好。”

冯一博

“夫人放心,我省得了,下次再有这样的好事,我一定不想着他们了。”

宝钗一听,斜睨他道:

“几个外族婢女罢了,算得了什么好事。”

这话显然是在说,露馅了吧?

你觉得她们好?

她怀孕后的性子比原来敏感许多,尤其是在女人上面。

这让冯一博有些哭笑不得,只得点头道:

“确实,对那些外族女子才是好事,下次一定不能便宜她们。”

“呸!”

另一边,两个高丽姬被送到了荣府。

待孟姨说明来意,贾母便让人将宝玉和贾环叫了过来。

自然是宝玉先挑了一个,才轮到贾环。

不过,这也足够贾环高兴的了。

孟姨见事情已经解决,便带人回去了。

宝玉和贾环欢欢喜喜的领走了两个高丽姬。

一时,屋里就剩下一众妇人。

贾母收敛笑容,冷哼道:

“上次送了五万新钞,左敲右打的,这次又送了两个高丽姬,他是什么意思?”

说到这里,顿了顿,随后她眼睛微眯,有些不满的道:

“难道是在嘲笑荣府穷到连婢女都用不起了吗?”

一众妇人闻言,脸上都有些难堪。

尤其是邢氏,以为贾母又在敲打她。

这倒不是她杯弓蛇影,实在是这些日子冷言冷语太多,她已经分不出哪句话不是了。

“老太太,我倒是有个想法。”

王夫人忽地出声,众人便都望向她。

她微微朝贾母垂首,才道:

“前儿宁府大媳妇还说,咱们如今进宫方便,太后如今也不能回来省亲,梨香院那戏班子养着靡费米粮,劝我不如将教习们遣散,那些小戏子就分给各屋里使唤。”

贾府的戏班子,还是元春省亲那次采买的。

之后体贴一直在梨香院那边养着,却很少用到。

现在元春已经成了太后,皇宫不说是贾府女卷的后花园也差不多了。

至少王夫人不必再等每月固定时间,而是随时都能进宫相见。

不过皇帝年幼,太后怕是轻易出不了宫了。

所以,这戏班子就有些鸡肋,

只有府里过节过寿,或者谁请东道的时候,才会叫来热闹热闹。

“这两天我还想着,这些人虽是买的,可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神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毕竟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咱们如今岂能损阴坏德,这般小气?如今虽有几个老的还在,那是他们各有原故,不肯回去的,所以才留下使唤,大了配了我们家里小厮们了。

这年头,大家族的仆从多用自己的家生子。

就如鸳鸯、金钏这样的。

再不济,至少也是从小买来训练如何伺候。

就像袭人、晴雯那样的。

这种半大不大的,再教规矩已经有些晚了。

即使是买的,以贾家历来的规矩,用不上的也是自愿放良。

不得不说,虽然贾家废物多,但对下人算是不错的。

不然,当初袭人她娘也不会想到,求到贾母头上,免费放良。

当然,王夫人说到这里,又话锋一转,继续道:

“可当初毕竟也是三万两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这几年也都好吃好喝的养着,如今既然欠了楚国侯府的人情,不如就把梨香院里那些戏班子和几个伶人送过去。”

用不到的可以放良,算是做个善事。

但还有用的,该用还得用。

很显然,就地解散不如抵了冯一博五万两的人情。

采买的时候三万两,养了几年又学不少新戏,五万两也说得过去了。

当然,卖肯定是卖不了。

但用来还人情,却也不能说不够。

说到这里,王夫人难得露出一点笑意,问道:

“这样省下费用不说,也算还了他的人情,老太太觉得如何?”

她的考虑很周到了,这事也算是三赢。

楚国侯府门第高又有钱,养个戏班子才符合身份。

荣府原本就入不敷出,又被抄了一下,损失不小。

就算戏班子不送人,也得原地解散了。

用来偿还人情绝对是废物利用。

而戏班子解散之后,那群伶人无依无靠。

回去很可能被再次发卖,过的好不好就全凭运气。

能到楚国侯府继续养尊处优么唱戏,她们肯定都求之不得。

“这……”

贾母有些迟疑,也有些不舍。

不过,却也知道如今荣府的难处。

养活一大家子都吃力,更别说养着只吃饭不干活的戏班子了。

只是,她还是多少有些舍不下面子。

王夫人见她迟疑,又笑着道:

“其实这样比遣散了还好些,毕竟人虽送给了冯府,等老太太想听戏的时候,他们还能不借吗?”

别看冯一博上门敲打,但也实打实的给了钱。

何况谁不知道楚国侯府的门槛高,说是日理万机也不为过。

即使这样,他却还抽时间过来为黛玉出头。

那荣府这个太后的娘家,黛玉的舅舅家,他会真的翻脸吗?

何况,王夫人从太后那里得知了冯一博的重要性。

太后几乎句句不离冯一博,还千叮万嘱让他们多听他的意见。

这次他又送来两个高丽王送的高丽姬,显然也有缓和关系的意思。

王夫人身为太后的母亲,如何能不给面子?

所以她就借花献佛,准备将戏班子送给楚国侯府。

除了偿还人情,也是在缓和两府的关系。

正所谓:礼尚往来。

只要走动不断,人情就不会断。

“量他也不敢!”

贾母听她这么一说,便再次露出了笑容,还道:

“到底是太太会治家,就如你所言,咱们还了他的人情去!”

最新小说: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 偷香目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