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的程序非常复杂,今夜宫中有不少中官都一夜未眠。
刚过三更天,就有宫女来叫门。
李乾几乎是迷迷糊糊地被她们伺候着洗漱,洗漱完他才稍稍清醒过来,又吃了点东西,随后才换上了那一身盛大、繁复的衮冕。
作为皇帝,李乾的事儿比外面的大臣们多得多。
依托于之前的周密准备,正旦的一项项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按照程序,李乾在一众宦官、宫女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乾元宫东侧的神宁殿,李乾从未进过这个地方,只知道殿中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神灵雕像、画像,殿门前则是三尊铜制的香炉。
夜空下繁星点点,铜炉中青烟袅袅。
李乾只是来到了龙墀之下,并未再往上走,按照程序,皇帝只需要在下面祭拜便可,向上天祈祷来年丰收。
随后他又跨越了大半个乾元宫,来到西北侧的九霄阁圣御殿,给祖宗们上香祭祀,献上贡品。
忙完这些,按理说还要去给皇太后丰贺新年,但本朝并无皇太后,李乾就只能对着象征性的牌位行礼。
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所需要敬重的也就这些人了。
剩下的就是别人给李乾贺福,李乾的行驾一路来到乾元前殿,一众后妃们也早早就起来,都等在了这里,轮番向李乾贺福。
如果这时候有什么太子、皇子、公主、之类的,也要一起过来,只是李乾并没有。
后妃们贺福之后,就轮到宦官和宫女们。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来给皇帝陛下道贺,要不然那也太麻烦、太冗长了,所以老太监便差了几个代表进来,剩下的宦官、宫女都在殿外丹墀下跪伏着贺福。
这些都做完之后,后宫的流程就走完了,但李乾的活还没有完。
他坐着轿子一路来到了承天门楼之后,在这里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夜空中传来一道道隆隆声,伴随着烟花的爆鸣。
整个京城也渐渐从睡梦中苏醒。
皇城南朱雀门外,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
由漆黑渐渐转为暗蓝的天幕上晨星寥寥,大红的宫墙屹立在寒风中,时不时还有几缕红色的鞭炮碎屑被卷过来。
在京的文武官员几乎都已经尽数到齐了,大家有说有笑地说着过年的趣事。
从秦桧、蔡京这样的顶级大臣,到最下面的九品芝麻官,京城里的官员几乎都到齐了。
百官前方是清一色的绯袍大臣,此时虽然中书、门下两省和尚书六部之间的气氛依旧紧张,可大家却保持明面上的克制,最多也就是一个冷冷的眼神。
在朝廷百官之侧的,则是来自各个诸侯国的人,这些人有的亲密的如胶似漆,但有的人之间连最根本的面上和气都难以维持,视对方为仇寇,剑拔弩张。
但不管多么紧张,这里总归没有爆发冲突,因为无论是谁想挑起冲突,双方都会以忌惮的眼神向前望去,看向前方的三个使团。
最东边的为明国使团,为首身着赤色礼袍、同旁边人有说有笑的汉子就是朱能。
中间的使团大多身着黄衣,但不同于大乾皇室的赤黄色、明黄色,他们的衣冠、旗帜大多都是偏暗沉的土黄。
大乾其实并不禁止民间出现黄色,就算寻常的平民百姓都能穿黄衣,米黄、金黄、棕黄、鹅黄、土黄……你想穿啥就穿啥、想用啥就用啥。
只有一样被禁止,那就是代表皇帝、代表天子的赤黄色。
汉国的使团整体服色便是一种暗沉的黄色,以一个身材高大、气态随和的男子为首。
此人发丝中带着星星点点的斑白,连颌下胡须都快白透了,若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其英挺的腰背带着几分微不可查的伛偻,给人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
使团中的人望他的目光都很敬重,这男子也没有丝毫架子,笑着和身边一个年轻人谈论着什么。
而他们西侧的使团就压抑很多了,整体呈现厚重如水的黑色,黑色的旗帜,黑色的旌节,黑色的衣着……
整个使团都少有人开口,而是陷入了一种沉默之中,与周围的喧闹喜庆格格不入。
此外,还有留着奇怪发型,身披羊皮、带着骨饰的草原四国之人,高鼻梁、深眼窝、蓝眼珠的西域人……
后者还好,近些年西域同大乾都没有冲突,大乾甚至允许西域人在朝中做官。
但草原人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他们整体都隐隐被排斥在朝廷和诸侯国之外。
不过草原人也并不在意,能摊上出使大乾这种活在草原上都是些歪瓜裂枣,换句话说,他们差不多是内部斗争失败,被发配过来的,自然不敢在这里大声说话、闹事儿。
朱雀门前的百态并未持续多久,距离日出大概还有三刻左右时,皇城内突然传来了三道沉闷的鼓声。
聊的热火朝天的大臣们渐渐安静下来,礼部的官员从前方的朱雀门中走出来,指引着诸位大臣、使节按照次序,站好队伍。
过了大概半刻钟,外面已经列队整齐,又是一遍鼓声传出来。
领头的官员们这才按照文东武西的次序,从左右掖门进入皇城。
使节们、京官、各郡县的进奏官……庞大的人流穿过天街,来到承天门广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人们循着品级牌,按次序入座,品级越高,离前方的承天门就越近。
天色已经由暗蓝转为淡蓝,东方未明,即将破晓。
待到红日初升,第一抹晨光笼罩京城时,承天门楼上终于响起第三遍鼓声。
咚咚咚~
沉重的鼓点只是一个开始,随后在教坊司乐官奏的韶乐中,一队浩浩荡荡的仪仗在前,皇帝陛下身着一身衮冕,坐着肩舆缓缓出现在承天门楼上方。
此刻李乾面上一片庄严肃穆,心中倒是感觉有些怪异,他是头一次体会这种自带bgm出场的感觉。
待李乾在城门楼上做好,乐官们便开始奏起了丹陛大乐,于此同时下方百官纷纷起身,齐齐向李乾行四拜礼。
晨光下,李乾望着下方齐齐俯身跪拜行礼的大臣、使节们,望着所有人齐齐俯首的这一幕,他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
眼下这些人便是大乾最有权势的人,往日里他们呼风唤雨、他们叱咤风云、他们谁都不放在眼里。
从最前面的秦桧、蔡京,一直绵延到后边的绿袍小官。
在外面,这些人无一不是要外人敬仰的,就连最小的官员都能对下面的百姓作威作福。
还有众多诸侯国的使节,他们在自己国家无一不是站到权势顶峰的人。
而今天,无论高低贵贱,无论曾经多么威风,现在都匍匐在李乾脚下。
京城中升上天空的烟花驱散了天空层云,一抹朝霞自东方而来。
皇城中的金顶明黄琉璃瓦折射出鳞次栉比万道金芒,刺目耀眼,更远处的民居被笼在一层不知是雾还是霜的白色下,模模糊糊。
这一刻,李乾下意识站起身来,目中闪过一抹恍惚,放眼望去,似乎整个天下都尽在脚下。
不过好在一阵冷风及时吹过,让刚要升上云端的皇帝陛下及时落了下来。
李乾又坐回了自己的龙椅上,心中暗暗感慨,怪不得刘邦当上皇帝后不觉得有什么,反倒是经历了一场大朝会之后才“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还是在百官依次向他道贺,送礼之后才有的这种感慨,可李乾只是望见眼前这一幕,心中就迸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真的很难想象这种震人心魄的场景。
下方,群臣四拜已经完成,右相秦桧起身出列,进献奏表。
奏表一路送到承天门楼上,李乾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遍之后,就递给了一旁的宦官,然后由宦官交给宣表官,向下方宣读。
“门下,唯洪德至圣,承天地之运,绍华夏王统,立国宗觽,以一天下,规矩万民。唯我祖宗,上承宗周,远绍黄帝,天熿贵胄,开德继远,又有万民竟从……”
大朝会上的诏书长的让人打瞌睡,从祖宗的功绩扯起,一直说到现在,不长才怪。
李乾方才心神激荡了好一阵,自然平静不下来,但下面的大臣们听着听着就昏昏欲睡了。
一个个纠仪御史瞪着雪亮锋锐的眼神,游走在承天门广场边缘,盯着其中官员,一旦有什么人露出违纪的现象,立即就会被御史们记下来。
就连那些草原四国的人也不敢太过放肆,大乾有的是法子治他们,实在不行还能当场扔出去……
从李乾的角度看下去,每个人在做什么,一览无余。
李渊、杨坚两人正在若有若无地交换眼神,时不时还要以余光瞥一眼赵匡胤的方向。
而大黑胖子似乎对这一切毫无所觉,仿佛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诏书,津津有味儿。
宣表官已经说了一小半,继续扯着高昂的嗓音大喊:“……朕上膺祖德,承位皇考,克继大统,御极半载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度庆,端在元良……”
不少神游天外的人纷纷竖起了耳朵,许多诸侯国的使节更是如此,因为接下来的就是皇帝陛下这半年以来的成就了。
虽然他们很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了大乾朝廷发生的改变,但此刻听着这宣表官口中喊出的一句句话,心中出了震撼,还是震撼。
别说是他们了,就连朝廷的许多大臣乍一听到也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才是这些变化的亲历者!
原先天天上朝办事,就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觉得也没什么。
可如今一股脑儿地把这些东西都摆在了他们面前,大臣们这才猛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皇帝陛下已经做了这么多事!
别瞧不起这么点小成果,这也要看谁做出来的,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来的。
一个纨绔不经、荒诞不堪的皇太子,登基半年就有了如此功绩,这已经足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了。
而大乾朝廷的局势又如何?
三个强大的诸侯国早就打探的一清二楚了,朝臣们对自家的情况更是门儿清。
当初陛下登基时既无政权,也无兵权,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当初的皇帝就是个傀儡。
但就是在这种手中无权的情况下,他还是能把大乾的局势搅成一片浑水,让局势渐渐向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
很难想象,要是让这种人逮着一点点权力,抓到一点点机会,他究竟能制造出多大的动静?
不知不觉间,大家望向城门楼上方的眼神已经悄悄变了。
有人的目中露出几分锋芒,但也有人面上闪过一抹惊讶和敬重……
李乾自然不知道大臣们心中所想,此刻他还在接着打量下方的情形。
秦桧正在最前面闭目养神,后面的纠仪御史们根本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所以他就趁机偷懒。
而蔡京却面色沉静,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他后面的一干侍郎们隐隐望向蔡京的方向,让李乾有些好奇。
难不成蔡京还要在这大朝会上做什么?
这时候,宣表官已经读完了皇帝陛下这半年的所作所为,随后话头一转,又讲起了明年朝廷的计划。
这一刻,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皇帝陛下究竟有什么雄心壮志,可只是听了一会儿大家就失望了。
都是些空话、套话、场面话,基本上没有一句实质内容。
没人觉得李乾会是个安分的主,大家纷纷意识到,这位皇帝陛下不是那种管不住嘴的人,或许先行后言才是他的风格……
等到宣表官说的快口干舌燥,嗓子发哑的时候,奏表才来到尾声。
“……惟怀仁德方可安诸侯,惟持俭勤方可惠万民,尚赖诸侯王公协心藩屏,爰暨中外,文武贤臣同德匡辅,弘济重大之艰……”
宣表读完,大朝会就进行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皇帝陛下赐宴的时候了,承天门广场上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