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769章 让人无法忽视的幼军一系

第769章 让人无法忽视的幼军一系(1 / 1)

从文的娃娃都是比较聪明优秀的娃娃,但他们与数万进入邙山兵科学院的半大娃娃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无论到什么时候,优秀者都是塔尖较少的一群人,大部分人都处在中等偏下位置,他们也只能选择进入兵科学院、杂学学院,只不过很少有人愿意进入杂学学院,选择如何种地、放羊、养马、治病救人、做工打铁的人很少,但女娃会选择进入杂学院学习针织女红的,只有很少极为优秀的女娃进入太学、兵科学院,是董虎特别要求培养的。

女人做官,在凉并蛮荒之地还成,董虎是河湟羌王,他想怎么整大汉朝也不管他,可进入中枢后,女人为官为将就与亲信宦官没了两样,甚至还要恶劣!

但董虎培养一些优秀女娃是为自己私人培养的,自家产业那么多,培养一些强悍女经理人又怎么了?

不仅一些极为优秀的女娃被他塞入太学、兵科学院,就是一些半大宦官娃娃也被他塞入了一些,而且他还专门为这些特殊群体安排了几个专职宦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避免他们被人欺负。

凉并一系在内阁六部掌控绝对权利,蔡邕代表的正统官吏主要集中在御史台,他们就算弹劾董虎不合礼法又如何?董虎给予凉并一系官吏的权力太大了,不仅朝堂上的大权全被凉并一系霸占,他还不住向地方塞凉并娃娃们,内阁六部哪个敢公开指责他?

他想怎么整都可以,可也不能太过胡来,所以他也与蔡老头说了个清楚,女娃、宦官都是管理自家产业的,不会影响到长安朝廷的威严什么的。

当然了,蔡邕是不相信的,啥产业还要女娃当兵?但蔡老头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来个眼不见为净。

因选择方向不同,还有兖州、青州半大娃娃大量涌入雒阳,以至于兵科学堂良莠不齐,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娃娃,只要进不了太学,又不想进入杂学学堂的娃娃,都可以进入兵科学堂,但里面也有分层以及分科。分层就是普通士兵、士官、高级将领的培养,分科是骑兵、步兵、水兵、斥候探子、后勤辎重兵、匠作营、土木营建工兵、军事参谋等等。

成绩差的娃娃,八成都是普通士兵,他们要在十至十五岁时的中学堂接受军事化管理,列队站队什么的比破军营、山字营老牌步兵营还齐整,虽然体能不够,在老兵操练下,一些军阵也能玩得转,到了十五岁进入邙山兵科学院后,学院内老兵们会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和一些基本技能训练,一旦十八岁成年了,也与训练了多年的老兵没有太大区别,无非是欠缺了些实战经验,但这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在一线军营内打滚两三个月,也就被老兵带了出来。

邙山兵科学院内的娃娃良莠不齐,不仅是学习成绩差了些,最根本的原因是接受董部义从军事教育的时间长短不一,诸如凉并送入学院里的娃娃,他们的周围都是董部义从,接受的军事教育更多,可青州、兖州去岁才被董部义从攻占,这些地方送入雒阳的娃娃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半大小子超过了十五六,难道让他们进入十至十五岁的中学堂吗?

邙山兵科学院内的娃娃,只要达到十七八岁的,都是可以抽调出来补充进入军队的,其中最为优秀的一批就是凉并送入雒阳的娃娃,这批娃娃不仅能上马立即转化为精锐骑兵,下马就是令行禁止的精锐步卒,这部分娃娃大约有五六千人,其中凉州娃娃占据七成。

在凉州没有发生战乱之前,凉州的人口比并州还稍微多一点,但在董虎中平元年冬北上雁门郡后,虽然他与匈奴人、鲜卑人厮杀、对峙了十年,期间还发生了于夫罗、呼厨泉兄弟联合白波军在太原郡造反,但因董部义从的强势,太原郡的人丁折损并不是很大,可随着天下大乱,随着幽州、冀州持续动荡,一些生存艰难的幽、冀百姓开始越过太行山进入并州,而且董虎在争夺青兖豫徐时,也有不少人被流放到漠南漠北草原,按理说,大幅度增加人口的并州要比当前的凉州好了太多,并州送入雒阳的幼军应该比凉州多出不少才对,怎么能更少呢?

道理是如此,可幼军是一个特殊群体,主体是失孤孩童,因为平城、晋阳都有董部义从精锐坐镇,天下虽乱,并州却是最为安定的地方,即便有些家庭没了男人,孤儿寡母也因家中分了些田地而活命,也能用平城送过来的棉花织布挣钱。

从冀州逃亡并州的百姓,他们没有田地耕种,但只要愿意北上雁门郡,只要前往漠南、漠北草原,他们都能获得活命机会。

正因这些政策,并州境内的生存环境要好得太多,产生的孤儿也少,送入雒阳的幼军主要是雁门郡的汉民娃娃,他们的父兄叔伯是董部义从的骨干,进入雒阳也是期望获得董虎的青睐,与他们的长辈一样,想要闯出一个模样来。

并州送入邙山兵科学院的娃娃大多不是孤儿,是董部义从中豫州黄巾军一系的年轻儿郎,但凉州幼军就完全相反,韩遂、马腾那帮家伙在凉州祸祸了数年,对凉州的伤害极大,造成了仅难民一般的妇人、孤儿就有十万之多。

战争极为残酷,但真正死伤最大的却是男人,顺来逆受的妇人反而占据绝对数量,其次是五岁以下的孩子,是在凉州战乱期间生下的孩子,没人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哪怕他们的娘亲也不清楚,而这……就是战争。

战乱对凉州造成的伤害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语可以说得清楚,遗留下来的孤儿寡母很多,形成了很多没有青壮男人的寡妇村。

寡妇村是弱势群体,没有青壮男人,耕种困难些还算不得什么,主要是凉州易乱,地广人稀,杀人越货者比比皆是,若没有强者保护,寡妇村很容易成为掠夺的对象,但寡妇村内有很多年幼娃娃,也就成了董部义从重点保护的幼军村。

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子的兵,董虎喜欢收养年幼失孤的娃娃,从小到大收养了几百名弟弟妹妹,别说临洮人了,就是整个陇西郡人也都知道这些,随着他的崛起,凉州人也都知道虎王大王的心善。

在凉州真正大乱后,临洮乡亲,甭管是汉民还是羌民,全都撤入了河湟谷地,而这些撤离的基本上都是些老弱妇孺,青壮男人大多都成了佣兵,或是前往了中原与豫州黄巾军干仗了,正因这个缘故,在董虎领兵夺回凉州后,临洮乡亲虽然从河湟谷地跑了出来,但大多都留在了凉州本土,成为了凉州权贵中一员。

临洮人因董虎的崛起而成为凉州的上层权贵,哪怕他们没有成为官吏也是尊贵的老爷,他们以临洮人而骄傲,自然而然的百般维护董虎的名誉,若一日不开口“虎娃怎么样怎么样”的,好像就不能在人前证明自己是临洮人似的,正因这个原因,临洮人也都本能地倾向于照顾一些存在大量孩童的寡妇村,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寡妇村就成了幼军村,被划入了董部义从军方的附属村落,村落里的娃娃受到的教育也多。

凉并幼军军事化教育程度高,董部义从以及管辖地域内的官吏都有一些鼓励教育的硬性考核,官吏、将领都要定期抽出时间来教导孩子们或兵卒读书识字,哪怕三心二意糊弄人,也必须做出一些样子,否则就别想过了年底考核这一关。

再加上谁都知道董虎的癖好,各县官吏、军中将领也不敢太过疏忽辖区内的“幼军院”事情。

董虎的态度决定了一切,他喜欢干干净净的娃娃,喜欢培养他们,愿意给更多历练、上位机会,以至于幼军一系迅速崛起。

若仅仅只是几个人,或是一群人迅速崛起也算不得什么,关键是一个相对健全的体系的崛起,这就不是他人可以忽视的,而“幼军”就是这样的存在!

幼军的主体是失孤孩童,包括董虎亲手养大的几百弟弟妹妹,他们也都算是幼军一系。

从民间不断产生的失孤孩童,从里乡至县,从县至郡,从郡至州,最后再被送入雒阳,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体系。

这些还不够,幼军还有正规编制的,董嗣忠、庞德、典韦、武安国、能臣氐、骨进等人都是幼军一系将领,拥有“正兵两千骑、辅兵一万骑,另有数量不等步卒”的正规军编制,直接隶属于“太子”董宁的嫡系兵马,是董虎专门为儿子,或者日后历代太子的嫡系部队。

成体系,拥有自己的编制武力保证,各县设立的“幼军院”有自己供养军屯田,也就是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再加上军中董虎、大丫、三丫、董重、董罴、董放……“董”系军政大佬的支持,幼军的潜力甚至比董部义从一系还要强劲,毕竟董部义从是无根之木,随着曾经的精锐战士逐渐年老、退役,想要补充精锐战士,只能从训练程度、军事化教育较高的幼军中补充,也就是说,幼军一系迟早会取代董部义从,这是大势所趋,不是谁想改变就可以改变的,而且身居高位的董部义从大佬们也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军队的强大才是他们地位的保证,幼军也远比招募或吞并的**干净得太多,能够进一步凝聚军队的战力。

正因这些原因,但凡精明一些的将领、官吏都会对幼军娃娃亲善一些,幼军受到的教育也多,只不过,有的县穷些,一旦幼军大院里的失孤娃娃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向上一级遣送,而遣送的娃娃大半是超过十五岁的半大少年。

按理说,超过十五岁的半大小子,完全有了能力自己养活自己,已经不需要继续花费巨资养活他们,但这些娃娃是董虎的希望,养他们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农夫、牧羊人的,而是成为精锐战士,进而取代董卓一系、青州一系以及郡国兵马。

董卓一系、青州系兵马早就成了**、兵油子,有利益时,一个个比谁都悍不畏死,可一旦遭遇挫折,或是没有油水时,转身就逃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郡国兵都是临时征募的民壮,数量虽多,战力却很差,很容易发生“一万击败十万人”的情形,而幼军再如何,他们也是董部义从供养的娃娃,即便是再穷的县也是有退役老卒为官吏的,多多少少都会对幼军娃娃进行一些董部义从军事教育。

十五岁半大小子会在固定时间集中送入郡、州将军府,之后会再次送往雒阳邙山兵科学院,进行三年时间的军事学习。

雒阳幼军所属学堂,包括南北宫的幼学堂、小学堂、邙山中学堂、邙山兵科学院、杂学学院,这些学堂出现的时间较晚,是两年前董虎还在河东郡时,下令让董二丫(董重媳妇)、刘月(张辽媳妇)去做的事情,他没有太过插手此事,只是写信告诉她们一些大方面的事情。

之所以设立邙山兵科学院,在邙山建立训练大营,主要是他感觉随着地盘扩大,真正可以信任的嫡系兵力不足,不足以真正镇压地方。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