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 千古一帝(1 / 1)

李世民在诸多争议中继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

李世民独具慧眼,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才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使得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像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马周、长孙无忌、李靖、秦叔宝、尉迟敬德等。

贞观时期,唐朝武功之盛,除太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李世民还注重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nbp;&nbp;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nbp;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nbp;界的黄金走廊。

李世民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可真是&nbp;前无古人、同时也让后世领导望尘莫及,民族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nbp;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执思失力、契毕&nbp;何力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nbp;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李世民还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nbp;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健全行政管&nbp;理机制,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nbp;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nbp;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nbp;时违背而更改。&nbp;这一切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四方臣服,万国朝贡。

李世民知人善用、虚心纳谏,重用贤臣;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经过李世民的不懈努力,唐朝出现了第一个治世——贞观之治,李世民也因此被称为千古一帝,被后世人敬仰推崇!

现在很多人都只羡慕你成功后的辉煌,却没人关注你创业之初的艰难。

自己这位父王在登基之初就异常艰难,内忧就先不说了,先说外患。

李世民刚刚登基为帝,突厥十万大军便攻到高陵。李世民不敢轻敌,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勇将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虽然尉迟敬德在战役中取胜了,却无法阻挡突厥人前进的步伐,颉利可汗的十万雄兵像决了堤的洪水,滚滚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

迫不得已,李世民单身会颉利和谈,终于在八月三十日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与突厥颉利签订了“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相对于李世民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来说,这是的耻辱,是大唐的耻辱。堂堂的大唐帝国逼迫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签订了不平等的盟约,还要进贡。虽然历史上不乏有这些的朝代,那不是李世民能左右的。但是,在他的大唐,在他的心中,这就是一个耻辱。所以,他时刻都想洗刷耻辱。

李恪看着眼前这位英明神武的父王一脸疲惫,还不到三十岁耳边已有几丝银发,不由得眼睛发酸心中一痛。

李世民大概是感受到了李恪的殷切目光,便丢出一个重大问题,“虎头,你对如今的时局怎么看?”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问自己怎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不由得有些结巴道“这…孩儿…”

“这什么这?这里就我们父子俩,虎头你大胆的说,即便说错了父王也不会怪罪你!”李世民鼓励道。

看着李世民那殷切的目光,李恪的胆子也太了起来,挺胸抬头道“现在我大唐内忧外患,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些都是暂时,以父王的英明神武,文治武功,这些小问题很快就能克服,父王必将开创一番盛世,成就千古伟业。

听了李恪的话,李世民皱起了眉头,板着脸道“不用光捡好听的说,说具体问题!”

见自己的父王如此说,李恪也没再藏着掖着,结合历史再根据自己的见解,李恪侃侃而谈道“内忧便是隐太子旧部、余党等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必定隐藏在暗处时刻关注着朝堂,国家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们便会炭中取栗,犯上作乱。还有关陇军事集团、山东士族集团和江南文士集团都心思各异,并不与我大唐李氏一条心。”

“外患便是草原霸主颉利可汗已经统一突厥各部,颉利作为一代枭雄,眼光谋略应该差不了,现在我大唐内部不稳,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相信颉利是不可能放过的!”

听了李恪的见解,李世民眉头紧锁,在大厅不停的来回走动,语气有些急促道“你再谈谈我大唐百姓吧!”

李恪继续款款而谈道“其实我大唐百姓的困境并不是我朝造成的,是前朝隋炀帝残暴不仁、荒淫无度、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最终造成各路豪强揭竿而起,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贫。”

“百姓户数从前隋大业初年的将近九百万户,锐减到现在的两百余万户。而且现在战争仍未停止,兵役徭役依然承重,这就导致我大唐的人口仍然在减少。”

“再有,今天我朝多处受灾,很多百姓今年颗粒无收,朝廷也那不出那么多的粮食赈灾,直接导致我大唐民不聊生,饿殍满地,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人间悲剧。”

“很多地方就如同曹操的诗中描写的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听了李恪的叙述,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李恪的话触动了李世民内心深处的愧疚与不安,李恪所说的情况李世民不是不知道,他甚至比李恪知道得更加详细,也知道具体情况比李恪所说的更加严重,只是他没有办法解决,不愿提起罢了。作为国家领导人看到自己的子民正在受苦受难,自己却无能为力,这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

久久的沉默之后,李世民发出了一声长叹。

李世民又在大厅里来回走动,最后疑问道“这些都是你来长安路上的所见所闻吗?”

“是的,父王!”李恪见李世民一脸忧愁的模样,忍不住劝慰道“父王,百姓如今的困局并不是你造成的,这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虎头,你不用为父王找借口,既然现在父王是国家的领导人,就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子民不受伤害,本太子即使不能保证他们每个人大富大贵,但也不能见他们忍冻挨饿而无动于衷,看来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是目前朝廷的第一要务。”李世民异常镇静道。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