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京城的风谲云诡相比,李家村的小日子仍旧温馨又宁静。
过了十五,大年结束,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生活渐渐重回正轨。
李寿与里正忙前忙后的跑了几日,终于把学堂的地批了下来,就在村东口,一共两亩多的地。
学堂的草图是**月一早就画好的,按着地形改几笔,便能用了。
按着**月的设计,学堂分成前后院,前院一共建六间屋子,一间做图书室、一间做食堂,余下的都留作教室。
前院还留了一块空地,到时候撒些草籽,一个春天便能长出一片青草地,然后再搭几架秋千、跷跷板,可供孩子们闲时玩耍。
后院又分成东西院,东院的四间厢房是给先生准备的,西院则是厨房、浴室和杂物间。
都规划好了,李寿便开始着手买砖瓦,找工人。
刚过完年,大家手里都没啥事,距离春耕也还有一段时间。
一声招呼,村里的青壮劳力几乎全来了,知道是要给村里建学堂,大家都纷纷表示不要工钱。
李寿哪儿能让大家白干活,定下了一人一天三十文工钱,还供两顿饭。
木匠、石匠、泥瓦工,这些都得找专业的师傅,人已经联系好了。
今天在村里主要是招杂工,先把人定下来,等砖瓦到了,再择个黄道吉日,便能立马动土开工。
这选人的要求也不高,有一把子力气、能吃苦就行。
周婶家就住在李家隔壁,消息知道的也快,她男人和儿子都去报名了。
李五儿踌躇了半晌,也厚着脸皮跟去了。
靠着老族长帮忙,她已经立了女户,还分到了一块半亩多的宅基地。
可手里的余钱也不多了,要想办法把日子过起来才行,不能总住在干娘家,总靠着别人帮衬。
招工的队伍里混进这么一个细皮嫩肉的小姑娘,可把一群大男人给逗乐了。
“丫头,人家这回要的是建房工人,干的是力气活,你姑娘家家的,来凑啥热闹,赶紧回家绣花去吧。”
人群中有认识她的,也跟着张口嘲讽道,“哟,这不是李正毛家的闺女吗,听说还立了女户。咋的?还真把自己当大老爷们儿啦。
个小丫头片子,不正经嫁人生娃,立哪门子女户,当哪门子家,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不守妇道,真是不像话。”
人群中响起一阵哄笑声。
李五儿闭着嘴不吭声,臊得脸都红了,却并不妥协,仍旧直挺挺的站在队伍里。
她告诉自己,靠着自己过活,靠着双手挣日子,不丢人。
随后赶来的周婶立马跳出来护犊子,“呸,李二狗你嘴咋这么缺德!我们五儿吃你家大米了吗,立不立女户、嫁不嫁人关你啥事儿啊!
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有这闲工夫,回去好好管教管教你家二丫头吧。
才嫁出去一年就被婆家休回来了,也不知道干了啥见不得人的事儿,还带累了咱们整个村子的名声,那才叫丢人现眼呢!”
周婶这张利嘴,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跟人吵架从来没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