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
李青刚一进门,一直在门口候着的彪叔就迎了上来。
“老爷,您回来了。上次来的两位王公子,带着他们的父亲和祖父来拜访您,已经等了您好一会儿了。如今正在正堂喝茶。”
“王琰两兄弟,还有他们的父亲和祖父?”
清源王氏,一门三代,&nbp;&nbp;代代状元。
这在大周已如雷贯耳,李青也多有听闻。
王琰的祖父王珵,官居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的二把手。
他父亲王屹,如今是翰林院侍讲学士。
平日为天符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
可以说是最亲近天符帝的一批人之一。
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状元。
到了王琰这一代,&nbp;&nbp;遇到了李青,丢了状元只取了探花。
当然,&nbp;&nbp;也是因为王琰相貌上的确远胜于孔德祥。
否则他当是榜眼。
不过到了殿试一甲,榜眼和探花也没什么不同。
若是给孔德祥选择的机会,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榜眼而选择探花。
毕竟探花是公认的相貌英俊。
李青走到正堂,王琰祖孙四人,立马起身,双方都很客气的见礼。
“不知诸位来访,所为何事?”众人重新坐下之后,李青看着他们脚下带来的一堆礼物,不由好奇的问道。
尚书左仆射王珵道“李大人,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孙子,想要拜在你的门墙之下。今日登门拜访,便是为了此事。”
王琰和王薪二人,俱都紧张的坐在一旁。
生怕从李青口中听到了拒绝。
“拜在我门下?”李青吃了一惊,“老大人,我小王琰几岁,与王薪同岁。自身亦才疏学浅,这……这不合适吧。”
“李大人切莫自谦。”国字脸,&nbp;&nbp;看上去满脸正气的王屹一脸严肃的说道“李大人一句知行合一致良知,&nbp;&nbp;引起天地异象,蕴含儒家至理。
此言虽与我之祖师先贤朱龁的知先后行相悖,但我祖孙三人饱读圣贤书,亦非浅薄之人,如何不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理。
有道是达者为师,我辈读书人,何必拘泥于年龄?”
李青闻言,顿时对眼前的翰林院侍讲刮目相看。
此人丝毫不拘泥于世俗,愿意让自己儿子拜在一个十几岁少年门下,更能认识并承认祖师学说的错误。
光是这两点,就已经是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做不到的。
“先生,我兄弟二人,真想拜您为师,恳请您收下我们吧。”
王琰和王薪两人霍然起身,直接跪拜在李青身旁。
李青回想起这段时间和两人的接触,他们的品性的确不错。
祖父和父亲也不是迂腐之辈,家教家风想必也很好。
孔圣尚有七十二弟子和三千门徒协助传播自身学问道理。
教化天下行教化之功德,&nbp;&nbp;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李青沉吟片刻,&nbp;&nbp;心中下定决心。
“你二人既如此心诚,&nbp;&nbp;那我便收下你们吧。”
王琰、王薪二人闻言大喜。
王珵和王屹,亦是脸上带着笑容。
他们研究过李青的学说,王琰效仿论语所写的文章他们也看过。
心中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所震撼,被舍生取义所折服,也惊叹那推翻自家祖师朱龁知先后行的知行合一。
如此大才,足以当王家两兄弟的老师了。
“好了,该行拜师礼了。”
王珵开口,取出一幅孔圣画像,挂在墙上。
并请李青坐于上座。
他和王屹,则站在一旁观礼。
“拜至圣先师!”
随着王珵一声唱礼。
王琰和王薪,面色肃然的整理好各自的衣冠。
然后面朝孔圣画像,双膝跪地,郑重的叩首九次。
“起!”
“拜先生!”
二人起身,走到李青身前。
依旧双膝跪地,进行三叩首。
叩首完毕,口中说道
“学生王琰,拜见老师。”
“学生王薪,拜见老师。”
王珵道“敬茶。”
二人接过王屹递过来的茶杯,敬到李青面前。
李青一一喝过两人的敬师茶,随后说道“都起来吧。”
“谢老师。”
二人起身后,又各自取了六礼束脩,赠给李青。
这六礼束脩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
这些束脩,都分别有各自的含义。
其中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着鸿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当然,王琰和王薪已然高中进士。但按照礼制,仍旧要赠送。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最后的干瘦肉条,则表达弟子的心意。
尽管李青也不缺这十条肉干,但该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
虽然繁琐复古,却充满仪式感。
李青手下束脩之后,王珵大喊一声“礼成!”
从此之后,王氏两兄弟,就是他的入门弟子。
李青所说的话,对王氏兄弟而言,就如同他父亲和祖父所说的话,分量极重。
拜师之后,王珵和王屹便离开了。
留下王氏兄弟和李青单独说话。
“老师,拜师宴您看什么时候举办?”王琰道。
为了表达对师长的敬重,学生拜师之后,往往都要宴请老师的家人、同门师兄等。
李青摆了摆手,道“既已行过拜师礼,你我便是师生。这些繁文缛节便省去吧。”
“那怎么行!”
王琰和王薪都急了。
“若是拜师宴都不举办,传出去岂不是让别人看低了老师?”
“我辈读书人,只需知行合一行圣贤道理,何须在乎旁人的眼光?”
见李青坚持,王琰和王薪兄弟两也没办法。
最后,王琰拿出一叠纸张递给李青。
道“老师,这是学生根据您的言语记录下来的。学生想效仿论语,著成一本书。将您的学问和道理宣传出去。”
李青翻阅着纸上所写之文,又听王琰所说之言,顿感吃惊。
按照他的计划,著书立言,起码得等自己的名声达到大儒级别才行。
没想到这刚收的弟子,就已经开始替自己先一步进行了。
著书立言,教化天下。这对李青而言,显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待李青看完之后,王琰又道“请老师为此书命名。”
李青想了片刻,道“便叫传世录吧。”
“传世录,传世录……”王琰嘴中念叨几句,眼睛开始绽放光芒,“好,那便叫传世录!”
“老师放心,我一定会认真记录老师平日里的言语,将其编入传世录中!让天下读书人,人人都读传世录。”
“还有我!老师,学生也要参与传世录的编写!”一旁的王薪也激动的跟着叫嚷起来。
三人在正堂,关于编写传世录一事,进行详聊。
直至一个时辰之后,王琰和王薪才离开李府。
回家的路上,王薪道“哥,我觉得传习录不该像你那样写。有些地方稍微修改一下,会更好。”
“哦?如何修改?”一听到能让传习录写的更好,王琰顿时来了兴趣。
王薪道“你看,你写知行合一致良知这篇,有两处地方被你忽略掉了。
第一,天地异象啊!老师传授你知行合一的时候,是不是天降异象文曲星大放光芒,并且伴随着紫气东来?
这是圣贤之兆,连天地都认可了老师的学说,你怎能不写进去呢?”
王琰闻言,不断点头。
“的确,我忽略掉这些了。没把天地异象写进去,反而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些天地异象,也更能佐证老师学说的正确性。
第二处呢?还有哪方面是我忽略掉的?”
王薪又道“还有老师对你的夸奖啊!老师不是夸你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愿违背内心去做认为不道德的事情,是君子行为吗?
你迷茫解开,豁然开朗时,老师还夸你孺子可教也。
这两点,你怎么也不写上去呢?”
王琰瞪了王薪一眼,骂道“传世录是宣扬老师之学问之学说,怎能将老师对我的夸赞之言也写上去呢。你这不是胡闹吗!”
王薪翻了个白眼,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哥啊!论语里面,不也记载了孔圣对弟子们的夸奖们。
尤其是夸颜回的话,更是经常在论语里出现。
你自己听听,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
更有后世之人评价颜回欲学圣人且须学颜子。
所以啊,我们若是编写传世录,一定要将老师夸我们的话也加进去!
这是求真!这样的传世录,才是真实的传世录,而不是你编写出来的虚假的传世录。
难道你不想后世之人如评价一般我们?
欲学李子且须学守仁与守义!”
王薪说到最后,自己都开始产生幻想了。
王守仁和王守义两兄弟,将随着传世录流传千古!
王琰听完之后,沉默许久。
快要走进家门的时候,才脸色坚定,道
“守义你说的对,不为求名,只为求真。
若我们编写传习录,都不能如实记载老师所言,那就违背了知行合一。”
……
又一日过去。
距离李青和长宁公主的婚期,只剩下最后四天。
刚到御史台门口,李青就遇见了李谦。
“大人。”
李谦稽首作揖。
两人进入御史台之后。
李谦见附近无人,便悄悄道“大人,昨日那永国的乐师,你还记得吗?
八名来自永国的乐师,还有那芳懈楼刚选出来的花魁梨落姑娘。
都被八皇子给强行掳走了。
据说那八名乐师,都是永国宫廷首席乐师上官璃的弟子。
虽说八皇子向来纨绔跋扈,这种行为往日里也不知道做了多少。
可掳走永国宫廷首席乐师的弟子,一旦传开,势必会引来他国对我大周的攻讦,致使我大周颜面扫地啊。”
正常人都不会议论皇室之事。
但承州李家,已经把宝压在李青身上,想靠着李青更进一步。
李谦自然也将李青当成自己人。
也相信以李青的品德,必不会出卖自己。
所以才会有此一说。
“竟有此事?”李青表情凝重,道“听你所言,八皇子历来纨绔,做过不少荒唐之事。
又未曾听说过刑部处罚过八皇子,看来是因为他皇子的身份,而不想得罪他。
李谦,你持本官文书,速去刑部,看看是否有关于八皇子的案件。
若是找到,全部取来。”
李谦闻言大惊失色,连忙劝说
“大人,难道您想参八皇子一本?万万慎重啊!
八皇子是陛下最宠爱的幼子,又是长宁公主的胞弟。
您参八皇子,落不到好处的!”
李青狠狠的瞪了李谦一眼,十分严肃的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本官既是御史,陛下犯错都得参,更何况是八皇子?”
李谦缩了缩脑袋,万万没有想到李青竟然如此刚正。
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承州李家支持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李青快步走到办公点,伏案写好文书,交给李谦。
“速去刑部,调集与八皇子相关的案件存档。”
“是,大人。”见李青态度如此强硬,李青只能接过文书,硬着头皮前往刑部。
李谦走后,李青看着墙壁上昨天刚挂上去的四荣四耻警言。
喃喃道“一国之律法,不为天子动摇,更不为皇子动摇。
八皇子掳掠永国乐师和芳懈楼花魁,明日朝堂之上先参他一本!
待李谦从刑部取来相关案件资料,如若八皇子真有种种类似的恶行,便拘他来御史台,进行三司会审。”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