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冒着汹涌的暴雨,走到杜明月的营帐外,大声询问道“杜小姐,请问需要我帮忙吗?”
片刻后,帐篷里传来杜明月的声音“不用麻烦祝无双大人,三三现在已经睡着了。”
既然杜明月不需要帮助,那我也就回到帐篷里继续躲雨。
约莫过了十分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终于结束,我们收拾好各自的行装,趁着天气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继续赶路。
路上,我见杜明月背着熟睡中的三三,急忙走上前说道“杜小姐,要不我帮你背三三?”
杜明月摇摇头,婉言谢绝道“多谢祝无双大人的好意!三三只有被我背在身上,才有安全感,换其他人来都不行,如果你现在来背三三,恐怕会被她狠狠咬一口。”
我咽了口唾沫,心中忍不住暗想“这小僵尸可不比狮匦岭荒村中的那几个旱魃弱,倘若被她伤到,我岂能活命?”
一行人走在郁郁葱葱的原始丛林中,气氛显得格外压抑、沉闷,行至一处开阔的缓坡时,杜明月提出暂且休憩片刻,众人这才放下行装,席地而坐。
“此地距离拿瓦村只有不到五公里,只要翻过面前的这座高山,再趟过一条山泉,就到了拿瓦村的地界。”
杜明月说完,用手轻轻抚摸着三三的小脑袋,眉眼之间流露出慈爱的神色。
我坐在杜明月的身边,看着熟睡中的三三,颇感好奇地问道“三三为什么会突然哭得这么伤心?”
杜明月长叹了一口气,对我小声地解释道“三三向来很乖巧,很少这样撕心裂肺的哭过。今天突然大哭一场,可能和雷雨天气有关系。”
花铃听到我们的交谈,带着满心的好奇问道“三三害怕打雷吗?”
杜明月微微点头,继续往下讲“与其说害怕打雷,还不如说三三一听到雷声就会想起某些悲惨的事情。”
随着杜明月的娓娓道来,我们这才知晓走影门的小僵尸三三,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
民国十年元月,三三出生在清河县刘家寨一户贫苦农家,只因她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所以被家人取名“刘三丫”。
民国那年月,军阀割据混战,老百姓普遍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就连生存也变成了一种莫大的奢望。老百姓每天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吃什么,而是怎样才能活下去。
在当时,刘家寨是整个清河县最为贫困的村寨,村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甚至连着好几天都吃不上饭,到最后只能上山挖野菜,吃树皮,日子过得很是艰苦。
民国十四年,清河县全境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全县粮食歉收,城里的很多百姓都被活活饿死,更别提刘家寨这种偏远的农村。
那一年的夏天,三三的父亲上山挖野草,正好撞见几名响马贼杀人越货,那些贼寇害怕事情暴露,索性将三三的父亲乱刀砍死,尸体被扔到附近的悬崖之下。
三三一家人等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见到父亲回来。
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清河县破天荒的降下了一场暴雨,三三全家四口人蜷缩在破旧的茅屋中,淋着兜头的瓢泼大雨,饿得浑身发软,两眼直冒金星。
雨下得越来越大,仿佛天上开了一个窟窿。
三三一家赖以为生的茅草屋,在暴雨的冲刷下,终于不堪重负,发生了塌陷。
茅草屋倒塌后,除了三三,其他的家人都被埋在了房子下面。
后来,大难不死的三三离开了刘家寨,独自一人在深山中流浪。
某一天,三三在鬼门峡附近挖野菜,遇到几个盗墓贼在挖坟,为首的盗墓贼担心事情败露,遂命令其他人动手除掉三三。
在逃跑的过程中,三三因体力不支,不慎掉进悬崖(鬼门峡)殒命,年仅四岁。
鬼门峡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养尸地,三三死后,她的尸体死而不腐,在吸收天地日月的精华后,很快变成了一具白毛僵尸。
民国十六年,当时的走影门掌门杜乾元碰巧经过鬼门峡,遭遇了三三的追杀。
杜乾元发现三三这只白毛僵尸,怨气极为深重,想来生前受到了很大的冤屈。
于是,杜乾元使出走影门的看家本领——“控尸术”,成功制服了三三。
他把三三带回走影门,通过悉心的照料和培养,逐渐化解了三三体内的怨气,使三三从此成为了走影门的重要成员。
在那之后,杜乾元做了一个让人颇感诧异的决定,他将三三收为自己的干女儿,并写入杜家的族谱。
杜乾元过世后,他的儿子杜月坤接任掌门之位,杜月坤继承父亲的遗志,仍旧把三三当作家人来看待。
等到杜月坤和杜丽梅生下了女儿杜明月,身为掌门的杜月坤便让三三做杜明月的贴身保镖兼玩伴。
变成了僵尸的三三,被杜乾元带到走影门,又经过一百多年的修炼,已经成长为走影门养炼的最强僵尸,达到了飞僵的级别。
杜明月在三三的陪伴下,度过了非常愉快的童年时光,即使在升入中学后,杜明月来到省城读书,两人仍然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
说完三三的身世,杜明月把她抱在怀里,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小声抽泣道“这孩子生前过得实在是太苦了”
或许是受到杜明月的感染,花铃也忍不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杜小姐,我想看一眼三三。”
在得到杜明月的同意后,花铃主动走上前,眼神十分温柔地注视着三三“真是个可爱的孩子啊!”
突然,猫仙爷抄起手中的权杖,面向左侧的一丛荆棘,厉声喝道“什么人?快滚出来!”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杜明月和花铃随即提高了警惕,两人拔出各自的武器,摆开阵势。
过了半晌,一个熟悉的人影跌跌撞撞地从荆棘中钻了出来,嘴里不停地骂道“草他大爷的,真没想到老子竟然还能活着走出那座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