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本来稍显松快点的气氛,再一次地紧张了起来。
先前呢,多数人的心思,基本都放到了新政上面,直至内阁首辅杨阁老问完话后,不少人这才想起来一件大事。
那便是,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将要大婚了。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操办的话,皇帝大婚事宜,怎么着也得折腾上一年才行。
但是,现在情况不大一样啊。
昨日孙太后传令翰林院和礼部官员榜谕京城内外挑选秀女的懿旨,在场之人,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其实这事,自打大明与瓦剌议和事宜传到京师以后,翰林院和礼部的官员早已是做好了准备。
毕竟不管怎么说,总不能让那位偷偷来见情郎的瓦剌部公主,一直苦苦等在寒冷彻骨的大草原上吧。
最为重要的是,不赶紧把这小媳妇塞到皇帝手里,文臣们也有点担心即将迎回万余名俘虏的瓦剌部,会再度变卦。
是以,皇家的旨意一到,最多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漂亮得体、端庄大方的秀女们,便会从全国各省陆陆续续来到京师。
如果选秀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年前给皇帝办上一场风风光光的大婚,绝对是妥妥出不了半点差错的。
那么,大问题来了。
本来呢,满朝的臣子们,以为列在罪状上的那些家族,是要被三司问责定罪以后,再送往边地以作充军之用。
毕竟哪有在自己大婚之前,随便砍人玩徒增晦气的主啊。
哪曾想,年轻皇帝根本不按套路来!
是!这些恶意扰乱大明圣朝万世基业的王八蛋,是挺可恨的……
满朝臣子当中,更是有不少人,巴不得他们早点死翘翘。
但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因为这些下贱的王八蛋,无端给即将到来的大婚,蒙上一层血色阴影啊。
皇帝的婚事,一辈子就这一次,可不是闹着玩的。
皇帝年轻不懂事,想替受了冤屈的黎民百姓出口恶气,倒也没错,但绝不能挑在大婚之前啊。
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劝谏,绝对是有违臣子之道。
“陛下大婚当前,万万不可行此举啊!”
“是啊,陛下!可以先将这些贼人送往边地充军,待到大婚以后,再议此事也不急啊!”
“陛下,还望以婚事为重!”
“陛下……”
“陛下……”
皇帝杀气十足的话语刚刚落罢,抱着各种想法的诸多臣子,便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劝谏。
可惜的是,年轻皇帝根本听不见劝。
“行了,诸位爱卿的心意,朕已知晓。”
“不过这些鱼肉百姓的贼寇败类,不早点处决了他们,朕夜里睡觉,耳边总觉得有许多的无辜冤魂,在向朕诉说着种种不公。”
“是以,为了消消天地间的冤魂戾气,尔等无需再劝朕。”
“大婚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人该杀的,一个都不留!”
人不光要杀,王迪还要将这些人的罪状,通报各省各府各县各衙门。
别的不图,最起码能在新政实施…尤其是重新清丈土地与核查户数期间,给那些心怀不轨之辈长点记性。
他倒要看看,这天底下,有几个胆子肥到没边的,敢挑这个时候惹是生非。
当然了,也确实如王迪所说,他也有点去去冤魂戾气的意思。
不知道这些糟心事吧,那还无所谓。
既然知道了,若还磨磨唧唧不宰了这些王八蛋的话,他的心里,总跟一回事似的。
念头不通达,容易出心病,对身体很不健康,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最后考虑到的,也是他不想因为此事再牵扯出过多臣子。
真要顺藤摸瓜的话,满朝文武百官,多了不敢说,连带出七、八分之一有问题的,应该是不在话下。
他们的罪过,王迪记在了心里。
新政落实以后,只要踏下心来好好干,那一切都好说。
若还是心存侥幸心理没点逼数,还是那句话……
抄家灭族,王迪还是挺喜欢干的。
撂完杀意十足的狠话,他没去管还想进谏的臣子们,起身直接走人。
“议政毕,退朝!”皇帝起身之际,李复高声喊道。
在奴婢的簇拥下,皇帝走了。但是,奉天殿内的臣子们,却没走。
毕竟,很是体贴的皇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吃食。
再不想吃再想赶紧回家呢,皇帝好心赏赐下来的,你特么不抿一口,这是瞧不起谁呢?
再者说,三更半夜起来,不曾吃喝过一点东西的许多臣子们,至今已是站了一大早晨。
期间,来来回回的,还跪地请罪了不少次。
身体乏累的同时,不少人紧绷着一根弦的内心,至今还没怎么安稳下来。
身心疲惫之际,许多人都能察觉到,殿外的寒意,在这一场秋雨中,也是变得愈发十足。
这要不整点吃的赶紧暖暖身子驱驱寒,大病一场,没准还真有可能。
放在以往,病了也就病了,正好趁机偷个懒,休息上几日。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处在这么个极其重要的节骨点上,你耽搁一步,没准与你平级甚至不如你的同僚,因为呈到天子案前的一句话或是做的一件事,就会更进一步。
刚刚的杨善,这不就是明显的例子嘛。
就因为冒着被皇帝斥责的可能,为天下士子讲了一句话而已,人家便从礼部左侍郎,改任为左副督御史,还全权负责新建的西山煤司……
虽说礼部左侍郎和左副督御史的品级一样,都是正三品的官。
但是个人都明白,这俩官职,在朝堂上的威慑力,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清水衙门似的礼部,岂能与西山煤司这种随随便便都能捞点钱的衙门相提并论?
是以,这种有目共睹的事例摆在眼前,谁人能不羡慕?
羡慕之际,尚膳局的女官们,已经拎着漆木雕花食盒来到文武百官面前。
红糖姜汤,营养丰富,释放热量快,益脾胃,散风寒。
再搭配着尚膳局精心赶制的糕点,一伙臣子们,在奉天殿内吃得那叫一个舒坦啊。
舒坦归舒坦,不过本着食不语的原则,再加上锦衣卫还在殿内盯守执勤,除了几个不懂事的武勋以外,倒也没有不开眼的蠢货随意在此交谈。
吃饱喝足,也到了走人的时候了。
顶风冒雨步行出了东、西长安门以后,无需过多言语,三三两两的臣子们,要么是就近找个店铺避避雨聊聊天,要么就是凑到一辆马车上搭伴回家。
当然了,还有像于谦这种不合群又没马车的苦逼。
在拒绝几人的热忱邀请以后,他紧了紧身上的雨具,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内心,在旁人复杂的注视下,大步奔着家的位置而去。
朝议过后,臣子们有何反应,对于混过底层的王迪而言,他基本也能猜出来。
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满满皆是机遇的新政,但凡有点脑子且比较识趣的,此时此刻,这些人定是在琢磨着,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从中为己谋上最大一份利。
对此,王迪一点都不意外,也不怎么在意。
甚至是说,他反倒希望臣子们,能动动他们的歪脑筋或是花花肠子,看看如何能以投机取消的方式,在新政当中谋取一份利,也算替他找找新政当中的弊端或是bug。
毕竟,曾经的王迪,也只是个普通人。
他没有一丁点的信心,可以弄出十全十美的治国之策。
况且,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王迪眼中,这世上压根也不存在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完美无瑕之国策。
以超越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眼光,给大明朝的未来,画出个通往光明大道的方向,这就算很不错了。
是以,在王迪看来,只要能让新政给予大明帝国的有序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无序的负面混乱……
这事,便算搞定了。
至于在变法改革期间会出现什么妻离子散劳苦伤悲的个体事件,他没有半点去探究的兴趣。
现如今,又不是后世动不动就讲人权的时代。
依王迪之见,只要朝廷定下的大方向无误,那么…在政策执行期间,些许个体或是某个群体阶层利益受损或是关乎到了自身性命,这都不叫什么大事。
兵权在握,再加上拿钱施以恩惠,除了蠢货及别有用心之辈以外,应该不会有人想要反抗朝廷或是他的旨意。
思虑间,金碧辉煌的乾清宫,已近在眼前。
美好的一日,这才刚刚开始……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