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与两年前一样,崇祯还是没能跑到淮阳去焚香祭祖显摆他的文治武功。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昏君,崇祯在与朱由骢的多次秘谈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这次之所以能彻底压服士人,那是因为这个意外出现的小胖子没有按照士人们定下的规矩在玩。
然而,大明开国近三百年,皇权和士权间的争斗就一直处于正在进行时,这也包括看似风平浪静的现在。太祖朱元璋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他在说出与士人共天下的时候也没忘记留上一手。不论是削减俸禄,还是在大明律外另行颁布大诰为的都是体现决心和魄力,警告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别忽悠得太过火。阅历丰富的成祖即位之初,依靠他强硬的手段和当机立断的魄力,依然把士大夫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别看士人们很狂妄很喜欢骂皇帝,但在这两朝还真就找不出几个敢跳出来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两位一个是半文盲,要真把他惹火了人家根本不跟你讲道理,就直接拖出去用大刀片子招呼,若是这都不怕,还有剥皮实草跟凌迟碎刮侍侯着。
另一位受过教育的要稍微好点,但却经常把士人们的话当耳旁风。就说了一句天子守国门,也不管炸开了锅的朝臣们是否愿意放弃万金身家,更不理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屁话,就强迫大臣们与金陵风月挥泪而别,举家搬迁到北方苦寒之地。就连那广为文臣诟病的郑和下西洋,人家还不是想做就做?
但即便是这两位最强硬的开国君主,也没能在韧性十足的士大夫们手上讨到什么便宜。
对于半文盲的朱元璋他们选择了捏着鼻子忍耐,背地里却偷偷地忽悠着皇太孙,以至于善良的建文帝到朱棣起兵造反后也还在高呼“勿杀我皇叔,使我背上弑叔的罪名!”
至于老爱亲征的成祖么,那就能好对付了。表面上一如既往地持反对意见。让皇帝放松戒备,暗地里却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得妥妥当当就等着好大喜功的皇帝赶紧滚蛋,他们好使用老招数掌控京城内继续忽悠太子。
对付强势皇帝,士大夫们虽然有的是办法,却习惯了先削弱其身边的近臣再缓步推进。毕竟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顾虑太多,在做一件大事的时候总是需要先筹划个一年半载,平衡好各方利益后,再挑选一个恰当的时机。
有明一朝,莫名其妙就出点倒霉状况的皇帝很多,但无论是被人忽悠到土木堡突然断掉补给造成全军哗变自己被人给活捉的英宗。还是意外失足落水的武宗跟现在已经逃到了洛阳的天启,往往都能先过上几年舒心日子。
当然了,光宗不算,谁让他以为士人们帮他赶走了最大的竞争对手福王就可以胡作非为?居然在做太子的时候就那么不长眼,老是琢磨着要重振纲纪提拔新的官吏。就这样的忘恩负义之徒,不给他吃两粒红丸那还留着给谁享受?
不学无术的朱由骢虽然想不透这些,但也明白要是按照士人们那一套去玩他会死得很惨。所以他只能另起炉灶,利用士人们的疏忽先捣鼓出一支划时代新军,那个时候他或许灭不了鞑子。但绝对可以防守京城顺便把满朝文武扔出去做替死鬼。
在继续张大力量保持武力威慑的同时,朱由骢和崇祯选择了一条看似危险却是在避重就轻的道路,连横合纵充分利用士人喜欢内斗的特点让他们狗咬狗,却偏偏不去动士人们在江南的根基。一直给他们留着东山再起的希望。
士人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才华与胆量成反比,既然还没有被逼到绝路上,那他们也就不需要冒着天大的风险去跟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死胖子斗。最近周延儒等人的屈服也说明这个办法到现在还是管用的。越是身居高位者需要顾忌的东西就越多,只要给了他们足够的利益,那出卖同党的事他们也会干得个不亦乐乎。
但即便是满朝重臣都被迫投靠。嚣张言官落得个人人喊打的地步,民间也渐渐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却还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并没能消除。为了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朱由骢才会把实力最强大的新军留在国内,才会在北地民心已复即便是留守京师的李国普想打点什么歪主意也没那胆量的时候,忽悠崇祯坐镇南京。
而江南也不愧为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些在暗地里上蹿下条的赶考士子就已经说明这种顾虑不是杞人忧天。为了配合这最后的清剿行动,孔衍植在安排课程的时候留了一手,所有官学在第一年里只教受儒家启蒙读物,一方面是为了让百姓从小就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也是要给江南士人一个错觉。
虽然官学里主要负责授课的都是来自洛阳书院的学子,但他们也还顶着个秀才的名声。要知道前些年的北地战乱造就出的落魄秀才多如过江之鲫,谁还有那工夫去慢慢考证啊?而且负责这项工作的可是衍圣公,教的也还是儒家经典、子曰诗云。所以即便是士人们担心今后抢饭碗的多了,也仅仅是未雨绸缪地选择了抱团战术预防可能出现的对手,但也绝不会猜到这是要断掉他们根基的狠招。
让士人们更没想到的是,崇祯六年的这场科举考试就是一个大陷阱,朝廷不但要选出最优秀的人才,还要彻底断掉腐儒们的前程。崇祯和皇党奸佞要借这次机会让天下人都知道,作为修身养性的儒家经典是必须学的,但想仅凭这个就混入朝堂高人一等,那是连狗洞都没有。顶多也就是让去翰林院养老,每个月领着那点可怜的俸禄看着别人过上好日子。
而这次住所的安排也让皇党奸佞们煞费苦心,传统士人不管在背地里有多么不堪,但在人前他们永远是道貌岸然的正义之士。既然那里现在已经被彻底清空没了往日的风花雪月,他们又何妨把自己继续打扮得清高点呢?
所以现在琴淮河畔住着的要么就是洛阳书院赶来的神秘考子,要么就是跟宋应星一样的离经叛道之徒。即便是真有几个儒家士子,也是属于黄宗羲那种率性直为不拘小节的风流人物,这些人正是大明朝廷所需要的。
“臣参见陛下!”孔衍植很清楚经过这次科考他在士人中仅存的那点威望将荡然无存。但他却没法拒绝朱由骢给他下的诱饵。在忽悠皇帝等着蛮不讲理的异族入侵彻底毁灭华夏文明,和扬帆四海把儒家文化变成所有番邦的统治学说之间,他一直是坚定地选择后者。
“怎么样,试题都准备好了吗?”即便是一场无聊的游戏,崇祯也不愿意太过敷衍。
“臣此次所命之题典出中庸……”圣人之学真的就是治国安邦之道?这个问题就连孔衍植自己都懒得回答,朝堂之上就不用说了,要不会点之呼者也的怎么糊弄皇帝?但地方官府之中,无论是知府还是知县在处理实务的时候却很少用到,因为真正维持衙门正常运转的恰恰是那些在科考中落榜的刑名师爷,或者是还识两个字却明算理的小吏。所以孔衍植这次出的题很简单。以至于读过两天书的都能混进养老院去呆着。
“嗯!”崇祯对这安排很满意,要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第一关难度太高,那跟前些年的科考还有什么区别?
“另外就是钦天监和户部那边出的题了,九章算术跟徐光启早年间翻译的几何原本都有涉猎,据他们所言届时能淘汰掉超过一半的腐儒!”
“嗯!”剩下的这一半或许做不得好的文章写不出诗词,也不可能都进入帝国学院,但却可以用于处理衙门内的事务。
“再就是德维涅这次送过来的那个西夷了,根据研究院各位大师的评判,他出的题在我大明境内顶多有一成的人能做出来!”
“又让骢弟给蒙对了?那老家伙还真是个旷世奇才?”崇祯也对这个说法大感兴趣。要知道这次来赶考的学子可是有好几十万,居然能被一个人就淘汰掉九成?
要说那德维涅的运气也真够好,就在他随同荷兰商队回到西方准备忽悠教皇的时候,居然在罗马碰到了多次被朱由骢提及的一个倒霉蛋。为了那个梦想中的红本本。德维涅这次也是下了狠心,效仿朱由骢直接找教会买人。只不过德维涅比较穷,他拿来交换的是一个在大明境内价值六两的梅瓶。
嗯,没错。就是六两!价值六两银子的精美瓷器所换来的是一个正准备在圣玛丽亚修女院接受审判,最终即使不被当场烧死也会永远囚禁,被宗教裁判所视为洪水猛兽的祸害。这个祸害不但敢宣传异端邪说。还敢污蔑教皇借头脑简单、思想守旧。而这个祸害的名字叫做伽利略.伽利莱!
这六两银子所换来的是宗教裁判所决定将伽利略发配到东方,去祸害那个富饶的明帝国。而在漫长的航行中,德维涅无聊地拿出了从洛阳研究院要来的两件玩具,然后彻底征服了伽利略的心。一个是泥巴捏的太阳系模型,证明日心说在东方已经是为世人所接受的基本理论,另一件则是两个真空管,当看到同时落下的羽毛和小铁球时,伽利略才知道他在比萨斜塔做的那个试验有多原始。
而当德维涅拿出自己所珍爱的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让伽利略亲眼见证到月球上的环行山后,这个年近七旬的老祸害彻底疯狂了。一天十二个时辰里他有五个时辰在观测天象修改著作,有六个时辰在缠着德维涅学习汉语。因为那个东方的明帝国不但拥有他所渴望的知识,还有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那个传说中无所不知的镇国将军,他必须用别人所熟悉的语言去交流去学习!在那个国度里骂皇帝、嘲笑教皇都没问题,因为那是这个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帝国,它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熟练地掌握它的语言。
德维涅也很清楚镇国将军对人才的渴望,他非常相信这个老家伙能给他换到红本本。所以在经过半年的航行后他也没跟雷约兹等人一样在澳门停留,而是赶在正月里就把伽利略给送到了南京。
当疲惫不堪的伽利略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钦天监见识过研究院捣鼓出来的那些高科技产品后,他相信了,相信东方的明帝国才是他最终的归宿。所以这次不用早已准备好的厂卫番子严刑逼供,他自己就开始卖弄起学问来,别说是让他帮忙出两道题目考考大明的学子,就算是让他纂写一本证明自己是白痴的长篇都没问题。
“回陛下的话,据研究院各位大师所言,这个西夷出的题并不很难。可我大明学子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在理滦究上仍是不足,所以让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孔衍植这话没说错,即便是没有朱由骢的捣乱,大明所拥有的科技依然领先于这个世界,却已经在基础学科上渐渐显露出疲态,很有被西方赶超的危险。而伽利略以及很快就会被西方人自己给送过来的那些精英,将彻底扭转这种局面。
“那行!告诉厂卫,必须赶在皇兄和骢弟跑来抢人前把他肚子里的那点学问掏空了,免得那俩无耻之徒让朕白忙活一场!”数落完自己的兄弟,崇祯又道:“那研究院出的题呢?经过他们的考核,能给朕选出多少良骏?”
“这……”孔衍植红了红老脸,有点尴尬地道:“包括从洛阳书院赶来的学子在内,能通过他们筛选的恐怕不足千人!”
“人才!人才啊!现在我大明最缺的就是这个了,朕堂堂一代帝王还兼着帝国学院的院长,居然只有区区千人?”崇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看来这教育方面的事还得抓紧,好在有了这些苗子,还能看到点希望……”很清楚这种事急也急不来,崇祯只能无奈地挥了挥手,对孔衍植道:“孔爱卿你先下去吧,先将这次科考的章程公之于众!两日后,我们就为大明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