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矢有问题吗?”看着他这副神情,苏若卿就觉得不对劲了。
秦如珏敛了敛眼睑,颔首“有点问题,回去同你说。”
“好。”见他不想多言,苏若卿便也没再问了。
在箭矢全部掉落之后,几人就向尽头的那间密室走去了。
刚走到密室前,琴一就看见门上没有任何的锁孔,甚至连一条门缝也没有。
见此,他转头就看向身后的秦如珏“殿下,这……”
秦如珏抬眸细看着眼前的螭吻图案,张口就道“螭吻上巳扭三,乾二按一,乾三按四。”
听着他口中如同咒语一般的东西,众人瞬间有些迷茫。
只有琴一按着他所言的步骤一步步的做了下去,在所有都做好之后,突然门上的螭吻图案滚动了起来,瞬间宛如大石的巨门缓缓向上而动,门后的密室随即就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你这是怎么做到的,厉害啊。”鬼卿眼带佩服的看向秦如珏。
秦如珏轻声道“从前和舅父学过。”
“舅父?”鬼卿诧异“大越的国舅爷还会懂这些?”
苏若卿在一旁轻声解释道“国舅爷乃工部尚书,曾拜张天师为师,擅奇门遁甲之术。”
“张天师,原来如此。”鬼卿明了了。
若是这个张天师所教那他就不奇怪了。
世上佛道两家鼎立,除了帝权之外宗教神权在世人心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帝权掌生民,神权付寄托。
佛家皆以永安寺的了尘大师为首,而道家则是昆仑山的张天师为首了。
若说了尘大师或许还和民生多有接触,那这个张天师则完全是避世在外了。
他山、医、相、命、卜玄学五术都是各国帝王所求的存在,但无人知晓他在昆仑山何处,只知他不见生人。
甚至还有传闻说他即将羽化登仙,成为真神了。
真是没有想到,大越的国舅爷居然是张天师之徒啊。
在鬼卿如此感叹着之时,眼前的密室之门已然被全部打了开来。
一打开,入眼的便是强烈的烛光。
众人望去,只见整个密室都布满了烛火,甚至墙顶之上还悬挂着一颗幼童拳头大小般的夜明珠,一眼看去宛如白昼一般。
“这么大的夜明珠,这背后之人真不简单啊。”鬼卿说着就朝密室内走去。
密室内空荡的很,唯有的就只有一张硕大的拔步床和檀木所制的案桌。
案桌之上还摆着已干的笔墨,笔墨旁还放着一张画。
“这画怎么那么眼熟。”鬼卿拿起画就递给了苏若卿和秦如珏“你看看这人是不是很眼熟?”
苏若卿拿过一看,清冽的眼眸瞬间一凝。
画上的男子白衣胜雪,伫立在许多红梅之间,红梅落下之时他伸手接过,抬手之间衣袂蹁跹,挺立的身影好似这些红梅一般在雪中傲骨凌霜,让人不由驻足观看。
最令人不解的是,画上之人的面貌并无描绘出来,空荡的面容引着大家无数的遐想。
然而只有苏若卿一眼认出了此人是谁,她看向身侧的秦如珏。
秦如珏也缓缓望向她,两人的眼中都带着深幽的凝重。
多年前,秦如珏就是白衣胜雪入梅园,让当时各国来朝的使臣和世家之女纷纷赞叹他乃世间第一绝色。
而也是那一日,苏若卿打趣着说他是——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那日之时,只要是见过之人恐怕都难以忘怀。
可是这儿为何会有秦如珏的画?画上为何又没有他的面容呢。
“看你们这样子?是知道这人是谁了?”鬼卿好奇的问着,一脸求知欲的望着他们。
苏若卿捏了捏有些干涩的指尖,缓声道“殿下。”
“是我。”秦如珏收紧手中的画卷,瞬间捏了个稀碎,眼中带上了一抹厌恶。
此话一出,鬼卿三人瞬间震惊了。
“你的画怎么会在这儿?难不成这背后之人同你有关联?”
“长老,这是四年前各国来朝的宫宴梅园,那时殿下就是一身白衣入梅园,许多人都瞧见了,能画出此画的恐怕当初就是有参加那次宫宴的。”
苏若卿沉声说着,心中不好的预感逐渐放大。
四年前乃是各国来朝的盛宴,能参与宫宴之人不论是谁至少身份都不会太低。
若是身份不低之人乃是此番以孩童炼丹的背后主导者,那么恐怕很难解决此事了。
“参加宫宴的?”鬼卿出声道“那岂不是有名单?到时候回去查查不久好了。”
“不行。”秦如珏冷声开口“当年宫宴人数不少,各国皆有百人前来,若是一个个查过去怕是查不清的。”
“那该怎么办?”
苏若卿捏紧了拳关“就只能按原定的计划引蛇出洞了。”
她说着抬脚又在屋内环视了一周,走到那案桌前又检查了一番。
这不看还好,一看居然在案桌的夹缝之下搜出了另一张画卷。
“还有张画?”
几人快步走到她的身侧,只见苏若卿将画打开之后,入眼的就是两个不同的画面。
一个是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在山间游玩的画面,另外一个就是一名身着嫁衣的女子头盖红绸坐在床沿之上的一幕。
看着眼前这张画卷,苏若卿看向其中的那个孩童“殿下,这是你吗?”
“不知。”秦如珏蹙眉道。
画上之人皆没有面容,更何况还是孩童的身躯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是不是他。
“那这个女子是谁?”鬼卿指向画上的那个身着嫁衣的女子。
说完之后他抬眸在苏若卿的身上扫视了几眼,怀疑的说着“不会是你吧小丫头?我看画上这身形和你极其相似。
不会这些人就是你和雍王殿下吧?你们不是自幼一起长大的吗?说不准画中这两个小孩就是你们呢?”
鬼卿这话一出,苏若卿和秦如珏皆不约而同的启唇道“不是。”
“为何这么笃定?”
“因为幼时卿儿身子不好,不易着风,我向来不会带她去上野玩耍。”
“我从未和殿下去过山野间,殿下也不喜扑虫捉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