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都考古研究所的谭云所长,此时正坐在桌案前,用一只放大镜仔细查看一块刚刚送过来的汉画像砖。
这块汉画砖是少有的雕刻砖,与模印相比,形制更加生动。
谭所长将脸凑近研究细节,眼镜框几乎碰到放大镜上。
这时有工作人员敲门进来,“谭所,有宛都电视台的记者来找。”
谭云头也没抬“请进来就是了。”
周道和魏丽丽走进所长办公室,谭云还没从沉迷中抽回身。对一个考古工作者来说,发现一件古代文物,就像观众进入电影世界一样,文物内在传递出的场景,比现实世界更让人迷恋。
看着躬着腰忘我的谭云所长,周道和魏丽丽相视一笑,并未打扰。
忽然谭云直起腰,兴高采烈的叫道“绝了!绝了!圹砖上阳刻戏车图,还着了色彩!简直太美妙了!”
一抬头,看到面前的一男一女,男的人蛮帅,就是有点不太正经,女的身材高挑,冷艳动人……
“你们是……”谭云愣了一下,忽然恍然大悟道“宛都电视台的?魏记者?”
魏丽丽微笑点头“谭所长您好!我是魏丽丽,之前给您打过电话的,这是我们专题部的周组长。”
这么年轻居然是组长?算是这位漂亮记者的领导?然后他看起来好象也没有领导的样子,年轻领导一般都是这个风格?
谭云向周道伸出手,展现与学术研究相反的油滑一面“两位领导大驾光临,欢迎、欢迎!”
他没有把手伸向魏丽丽,这是礼貌的表现,又称呼两个电视台的年轻人为领导,说明这个考古迷并非书呆子,是个老油条。
周道迅速作着判断。
互相交换了名片,周道仔细看了一下考古所所长谭云的名片,简单朴实,粗大的宋体字,设计甚至有点简陋粗糙。
翻向背面,才发现这张名片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长方形的小卡片中间,印着一个拓印的黑色图样,一看风格就知道是宛都汉画的拓片微缩版画面三只神虎拉着鼓车狂奔,一虎恍然回顾,驭者手忙脚乱,死死抓住缰绳,雷公则疯狂击鼓……
那么多标志性的宛都汉画画面,谭所长为什么独选这型的一幅?
谭云招呼两人坐下,重新戴上雪白的手套,小心翼翼的将那块汉画像砖搬过来,“瞧,二位掌掌眼,看看这块砖出自哪里?”
“云河?”周道当然看不懂,但他可以乱蒙。
“咦,周组长懂考古?”谭云张大眼睛,“你是第一个一眼就认出这块砖是出自云河的!
包括老考古专家,没有三次猜不到的。”
谭云仿佛找到了知已,“说说看,这块砖代表了什么风格?”
什么风格?我刚刚都是蒙的,你让我说什么风格?
周道弯下腰,仔细打量这块汉砖,这块砖形制奇特,图形古朴但洋溢着神奇的活力。
真的是说不出啊。这次周道不是装的,因为他对汉画的确没有研究。
当然作为一个宛都人,说一点不懂那是假的。
宛都汉画馆现在正在建新馆,若干年后,它会成为大华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它也因为馆藏汉画像石最多而声名鹊起,成为大华国最具影响力的汉画像石博物馆。
最具影响力,那就是,第一大。
这些周道都知道。然而……
周道忽然来了灵感“谭馆长,我是外行,说出来即使错了你也要担待。以我的浅见,这块汉画砖的风格属于汉文化与楚文化结合的形态。
你看,它的整体风格古朴大气,格局很大,但却展现出奇异的想像和飞扬畅达的气势,这个造型的特点,显然是受楚文化的影响。”
“等等,”谭云眼睛睁大,似乎用耳朵在听画像砖画面发出的声音“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种一飞冲天的、一鸣惊人的气势,正是楚文化的风格。
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谭云目光殷切,此时不仅仅是觉得遇到了知己,而是一个可以讨论古文化的同道中人。
我这不过是信口一说。
而且,明摆着给你挖坑,往楚文化上引,你就得寸进尺了?周道有些发愁,老谭你身边真的没有可以听你吹牛的对象吗?
不过他明白自己来此的目的,既然这么快就得到谭所长的认同,那自己就加一把劲。
上一世他因为宛都汉画留意过其他地方的同类文物,此时整理一下思路正好可以吹一吹,对面是专家,也正好可以证明一下自己的思考对不对。
“谭所长,据我所知,大华国有三大汉画像石出土文物富集宝地,分别是彭州、宛都和蜀都。
彭州以前汉画像石居多,风格较为平实中正;宛都是后汉画像石为最,风格雄放浪漫;而蜀都以季汉画像石为多,风格介于前二者之间。
三地各受当地文化影响,所以我想,宛都汉画砖风格上有楚文化的痕迹,也不足为奇。”
谭云啧啧称赞“看看,宛都电视台真的是藏龙卧虎!周组长的见地比我们考古所里的很多专业同事都高!”
随意一喊“小张,你过来,刚刚电视台的周组长分析这块汉画砖的话你听到了吗?这简直是专业水平,比你们这些专业学历史学考古的年轻人认识都深刻!”
小张就是刚刚接待周道、魏丽丽二人的小伙子,此时脸上有点挂不住,但还是谦虚的向周道致意“周老师以后多多指教!”
趁谭所长向小张训话的间隙,魏丽丽向周道挤挤眼……所谓的挤挤眼,就是大眼睛长睫毛忽闪忽闪地,小声问
“周道,老实说,你这一招都是从哪学的?这得查阅多少资料才能有这认识。”
跟谁学的?后世网上一查一大把。然而这个周道无法向魏丽丽解释。
看看时机差不多了,周道打断谭所长的叨叨,“谭所长,时间虽短,但我能感受到谭所长是个德高望重的考古专家,特别是对楚汉文化的研究,对古文化的执着,让晚辈感动……”
周道这吧啦吧啦一说,小张感激自己解套了,那望向周道的眼睛都充满泪花。
魏丽丽庆幸自己有一个这么能说的小组领导,让自己当绿叶也毫无怨言,而谭云真的是非常受用,电视台的记者这么评价自己,要是上了电视自己不是出名了?
谭云对周道的好感噌噌噌往上窜。
他想听周道的下文,比如,什么时候带上摄像师来,做个专访?
谭云将谦词都准备好了,“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应该做的……”
然而周道话锋一转。
“谭所长,我今天来,是有一事,关于楚长城的发现,想请你帮忙。”
“什么?楚长城?”谭云还有些迷惑“省考古队有发现?我怎么没有听说?”
“谭所,虽然省考古队还没有发现楚长城,但楚长城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史书上有记载。我们今天来的意思是,由宛都电视台牵头,宛都考古研究所主持,我们一起寻找楚长城,作为宛都文化宣传的一个电视专题来做。”
这尼码是利用我考古所?谭去立马就不高兴了。
还以为是给我做专访呢,你这没影的事来找我,要是搞成了还好,搞不成我老谭这一世英名不就毁于一旦?
当然谭云是老油条,他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表面上还是表现得很平和。
“周组长,你能说出楚长城的具体位置吗?”
“不能。”
前世周道只是看到宛都的这个新闻,但他的确没有实地游览过。老实说,即使他现在不去发现,再过十几年,也会被宛都几个考古文化爱好者发现。
“如果没有具体证据和线索,我们考古所是没法立项的。再说,真有楚长城,它就搠在哪儿呢,还需要我们去发现?你听说八大岭长城是谁发现的吗?”
听起来好有道理。可是,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你确定你能把它与谁家寨子的石头墙区别开来?
“谭所,”周道绞尽脑汁,作为前世资深键盘侠,网络论坛与杠精论战,免不了找一些历史证据,他极力在印象中回想史书对楚长城的记载
“谭所,……汉书是不是有这样的记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
谭云身体一震,这是个什么妖孽级人物,年纪轻轻,博学多才,居然懂这么多?
作为考古工作者,这句话他模糊有点印象,他不敢说有还是没有,他是老学者,要是弄错了,这个脸他丢不起。
“叶公之邑”,……那个叶公,就是被人编排说看见真龙就吓跑了的人。古人编排人的手法跟现代人是有得一拼的……
“你等等,”谭云走进他的套间,那里不但放置了不少文物,靠墙还摆放了一个巨大的书架,他从书架的一格找出一本厚厚的书,放在办公桌上翻找。
果然,在《汉书地理志》上,他找到了这句话。
一个年轻人,能通读《汉书》,且记住其中这么精微的细节?虽然是大热天,谭云感觉身子有点冷,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老了,跟一个业余的年轻人也比不了了?
“快坐快坐。”谭云发现周道和魏丽丽都站着在一旁围观这本发黄的史书,连忙让坐。
不能让贵客站着。
特别是这种学富五车的贵客。
“周组长,你年纪轻轻,有如此高深的学问,我很佩服,真的很佩服。”谭所长由衷的赞叹。
魏丽丽美眸扫过周道,这货没事人一样,似乎这点学识根本不算什么。这个周道肚子里究竟还有什么,魏丽丽很好奇。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虽然叶城古代归宛都郡管辖,可现在咱宛都考古所只能管自己的地盘,叶城的事咱也伸不出手啊。”
“谭所,”周道平静的道“楚长城既然叫方城,说明是军事防御功能,叶城是楚的北境,但楚长城肯定不只一处。
从叶城向南,雉城、裕城、菊城、穰城,都是楚的要塞,既然叶城有方城,那临近叶城的雉城一定不会少,如果我们能在宛都境内发现楚长城,这对相邻地区联合发现也有很大帮助。你觉得呢?”
这位电视台的记者听起来更像专家,有大局观,而且学识丰富,谭云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选错行了?
一个专业的考古研究所所长,为什么眼光格局居然赶不上宛都电视台的小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