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 > 执笔画唐 > 第38章 第38章辞职失败

第38章 第38章辞职失败(1 / 1)

“太子殿下,见笑了。”

刘宛筠心里一顿意外,但很快便波澜不惊。

走上前去,秀气地行上一礼。

“不知殿下此来,所为何事?”

见其面色淡定,毫无慌乱感,李祐只得回过神来,略正色道

“东院大人,此番是想与您一道,前去常朝。”

“路上顺便问些问题。”

说话间,李祐看向李祺,将她的警惕眼色,尽收眼底。

这便又轻笑着,继续说道

“东院事比起胞妹,或还更信任本宫些,本宫缺的,便是这信任。”

“所以……快去换衣服吧,该常朝了。”

李祐与李祺,已于无形间,内心交锋了一场。

话音落罢,李祐便转身走了,像是打算当作什么都没瞧见。

“或许你在封州时,就不该再回来。”

“我不回来,你怎么办。”

李祺为刘宛筠换着官服,言辞中,异样意味甚浓。

“我去找你呀。”

刘宛筠轻笑着,看着李祺

“对我来说,我是为了你才回来的。”

“对你阿兄来说,我愿于其知晓内情后,随他折返长安,是对他的信任。”

“你作为他的胞妹,都无法在某些事上轻信他,他的内心会感到很受伤。”

“有人信他,他会感到好受些,并加以珍惜。”

“你也明知他是身不由己,却仍不妨碍你对他加以责怨,将现实归于现实,道德归于道德,其实不冲突。”

“人情世故,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我也怕死啊。”

李祺实在有些心烦,听不进去什么,只道

“常朝后,你向父皇请辞,我随你离开长安。”

“去哪都好,你有想去的地方吗?”

刘宛筠稍稍思考后,才说道

“义武镇如何?此前我答应过你的野编,会主持义武镇布政,时已一年又半,仍未履行口实。”

“又适逢卢龙镇初步稳定,还缺书院、通商等文化和经济之提振,两镇就近,还能便宜行事。”

“好,那就义武镇。”李祺露出勉强的笑容。

……

常朝,山呼万岁后。

昭宗翻开面前簿册,宣布了一件,令百官惊诧又心情复杂之事。

“前左相崔胤,因罪发配幽州后,假意投诚朱晁,于内部麻痹朱晁叛军。”

“使唐军里应外合,于逐朱一役中,功不可没。”

“特,复相崔胤,领枢密院枢密使一职,统领枢密院。”

众人噤若寒战间,崔胤一身气派紫袍,拄着朱拐,由宣政殿正门觐殿。

主角气质盖压整个大殿,崔胤缓缓上前,跪地谢恩道

“陛下明鉴,谢圣恩。”

这个老狐狸,真真是将朝权心术玩透彻了。刘宛筠暗暗。

不以升喜,不以贬悲,总有审时度势、转圜风起云涌的手段和眼光。

此间,崔胤看向她,脸上挂着笑容,以眼神示意,看向他的右腿——

托你这一枪的福,使朱晁对我的话,自带七分相信。

因祸得福。

“恭喜左相大人!”

百官纷纷满脸喜庆,向他道贺。

刘宛筠环视朝中百官,除了半数面孔已变成生疏面孔外,也没看到右相王抟。

估计是不知何时,平日较想把持亲卫军的王抟,被默默端了吧。

“即日起,废立御史台,另设都察院,与枢密院并立,由朕直领。”

“都察院领监察权,负责纠察、弹劾朝中及地方官员,肃正纲纪。”

“撤刘筠枢密院东院院事一职,由李子晦接任东院院事。”

“刘筠,另领正一品、都察院都察使之职,为朕肃正朝纲内外。”

刘宛筠眼睛微微一怔,都察使……正一品……

换句话说,就是宰执级别,与枢密使崔胤平级。

我的天哪!

我还想辞职的!

退朝后,刘宛筠又被召唤到内廷,昭宗问她,了不了解都察院如何运作。

“都察院,朝中可设都察内院,地方可设都察外院。”

“内院须先领旨,后再行事,外院则先行事,后再回禀,对臣的道德水平,要求极高。”

“府兵制已被募兵制取代,各地陆续以此削兵裁员,亲卫军已改制禁军,行戍边职责。”

“臣仍领职护军中尉,可号令各地禁军,协助行事。”

“陛下的想法,臣肤浅猜测,或许意在推行幽州、涿州方案。”

“没错,朕就是这样想的,”昭宗反复翻着他亲自编撰的治世纲要,眉头久久浅蹙

“目前节度使制,以及留后、世袭制等,仍无法撤置,原因在于,若是撤了,被朕故意留置在云胜五州的朱晁,将失去法理地位。”

“若是哪日,他不敌契丹进犯,朕也失了驰援的法理,总不能说,朕反而还助阵叛贼吧?如此一来,其余地方怎么想?”

“再者,边境线绵长,朕还是担忧,顾此失彼。”

刘宛筠看着大唐舆图,左思右想,才道

“早前玄宗为保边境安稳,设立了六大边境都护府,同时推行节度使制。”

“后因安史之乱,玄宗以为是都护府的缘由,遂废都护府,为抚息节度使生乱,不得不保留节度使制至今,容叛贼盘踞堂上。”

“陛下,重启都护府制、设立都督府,如何?”

“都督主军,镇抚主政,两者平级,以镇抚略优,互相制衡。”

“若镇抚有需,亦有权调用禁军,以执行法治、维护镇内治安,禁军之开支,由镇抚承担。”

“若都督御外需钱粮工事,镇抚则酌实情配合。”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文一武,如此一来,或能免除镇内争王现象,共事大唐。”

昭宗听到一半时,便抬笔不停地边听边写,听罢话音,昭宗又反问道

“若是镇抚势大,这都督又如何制衡镇抚?”

“都督常年持部分兵力,戍守在边境线,镇抚莫不成、能在背后捅都督?”

“边塞不守,镇也没了,臣以为,由朝中指派赴任的镇抚,无做蠢事的理由。”

“镇抚乃文官,由朝中直授,对都督来说,镇抚治理地方有度,使都督行御外之事便宜,相当于有了可靠的后盾。”

“没有感情的夫妻,尚且能日久生情,更何况相互扶持的伙伴。”

“而且,除却镇抚和都督之外,还有都察府监督,若有叛唐或二者相苟迹象,都察府自是要论律处置。”

“毕竟禁军最高统领权,在于护军中尉,其次才是都督、镇抚。”

“三足鼎立,权责错横,稳啊,”昭宗首肯地点着头

“那么依你看,这都督府制又当如何推行?”

“无分边境或内地,先于实控之镇,低调设立,同时广封藩王,暂借藩王实力御外。”

“时间一长,待仍不服唐廷的地方,发觉周围数镇遍布都督府,随时可集结合一,倾兵出镇。”

“惮于唐廷恩威及渐渐壮大的实力,便不得不彻底臣服。”

“后再于这些不服之地,继续推立都督府,潜移默化中换血地方行政。”

“大局布稳后,撤留后及世袭制,等现任藩王死绝,不再封藩,封其后人以虚爵安抚,虽不免又生五姓七望之类的大族,但至少不会再祸及朝纲。”

“暂时之计,在于以藩攘外、府督振内,待大唐重归盛世,则天下皆臣,自然忌战。”

“好想法,只是没个几十年,办不完这么些……”

昭宗性子急,总期望有法子能一步到位,但其也知现实不允许

“爱卿,此长远大计,一世恐难成,平日时,望爱卿能将这些道理,传达给太子吾儿,使其将法统传承下去。”

“望后世,也能依靠这来之不易的法统,长治久安。”

刘宛筠点点头

“陛下如此重信,臣惶恐。”

“别惶恐了,我祺儿与你成婚后,日日眉开眼笑,可见所托确为良人。”

“朕亦是你的父皇,为父皇办事,何谈惶恐。”

“……”刘宛筠身子略微一颤。

想到自己三十岁的灵魂,给不到四十的昭宗当“儿”,是不是被占便宜了。

收起凌乱的黑线,刘宛筠摸出特意带来的一本簿册,递给昭宗。

昭宗疑惑

“这是?”

“臣列了个名册,约三百余人,臣远行期间,若名册内之人求见陛下,陛下可酌情考虑,见或不见。”

昭宗以鼻息连连轻笑,翻开簿册详看。

却见第一页,李愚的名字也在上面。

其名后方,详陈了其之生平,以及推荐昭宗接见的理由。

“李愚,思想长远,所想实用,如雕版印刷,乃天下之首创,可使大唐文化长久流传。”

“其人文学造诣极高,且擅以行商之法,以营商角度,推进文化发展,兴旺文化同时,创百业、富书生,使民间谋生之计多元……”

“周庠,思想家,战略家,以数道奇谋,使王建稳握西川,使西川民生,治理有方,于西川,周庠大名,甚于王建,臣愿以诸葛在世称道之……”

“康怀贞,骁勇武将,目光长远,黄巢之乱无法无天时,预判叛军行军路线,路上多番予以突袭,使叛军溃逃数路,元气折损。”

……

昭宗翻阅几页后,鼻头莫名酸楚。

他以为天下人离心向背,无人帮他,才叫他连遭幽囚。

原来,心系大唐者,多之又多,只是他受困一隅,无从得知罢了。

一个李愚的泣血怄书寻求救驾,已叫他感动不已。

更何况名册上三百余人,大部分皆默默于不明之地,远远守望着他。

看过几页名册,他感觉眼前狭窄的路,亦豁然开朗了些。

即便名册中人不为其用,名册中所提之部分事,都是超越眼界之可为良业。

默默摸摸眼角,拭去溢出之热泪,昭宗问道

“爱卿,名册中人,皆与你相识?”

刘宛筠摇摇头

“册中人之大名,臣闻名已久,多年前,臣曾设法联络上几人,可惜彼时,只有李愚愿意留下。”

“臣以为,若名册中人,皆能为大唐所用,大唐或能如翼添羽,使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好想法,即便不用以为官,援其行事,亦可成就一桩桩良业。”

昭宗珍惜地将名册,摆到龙案正中央

“爱卿有心,这些人,比起守株待兔翘等,不如朕主动派人去寻来。”

“大唐,盛世有望!”

最新小说: 荒野惊悚:我的身后多一个人! 天命傀相 GB当你把他抄哭了 刚入学,就成帝王机师了? 末世战宠,暴击就给万倍奖励! 让你造概念机,这B2轰炸机是什么鬼? 奶瘾 骨科徐行婴 我跟两个外国人在酒店 女婿有劲枪枪到底第三章 妈妈女儿齐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