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中心里还是有点疑惑,但也不再问了,点点头,把钱接了过来,揣在兜里。
三姐又让吴远中把钱掏出来。
吴远中一脸的疑惑,“咋?”
“你先给我。”
吴远中掏出钱,递给三姐,疑惑的问“干啥?又不给了?”
三姐接过钱,也不说话,她拉开旅行包,拿出一件衣裳,把钱卷进去,又把衣裳塞到旅行包里。
吴远中看着三姐做这一切,看到最后,轻轻一笑。
三姐做完这些,对吴远中说“你别忘了,钱在哪件衣裳里。”
吴远中有点不以为然,他认为三姐太过小心了,完全是多此一举。
不过三姐做也做完了,也是好意,自己也不好再当面拿出来,就这样吧。
收拾好东西,吴远中本来想,去问问卫兰他们几个知青有没有需要捎回家的东西,或者需要要朝家捎带口信什么的。
但想到自己这次是去协助调查的,还不知道那边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到时能不能出来。
所以他想了想,还是算了。
于是他和三姐又回到了生产队,刘干事他们已经准备就绪,都在等着自己。
吴远中一到,他们就从会议室走了出来。
刘干事接过吴远中手里的旅行包,打开车门,示意吴远中上车。
吴远中是第一次坐这种汽车,他前脚踏进车里,后脚一瞪,本来是能上到车里的。
不曾想他直着身子忘了弯腰,“砰”的一声,头磕在了车门框上。
三姐一下笑出声来。
吴远中脸羞的通红,赶紧弯着腰,笨拙的爬进车里,转过身来坐好。
刘干事倒是没表露出什么,他只伸手扶住了吴远中说“小心点。”
这一点吴远中还是满感激的,他勾着头,并着腿,坐的端端正正。
刘干事让李书记也坐了上去,他走到车后,打开行李厢,把吴远中的旅行包放好,又回到前面来,坐到了副驾驶位上。
张亮爸在下面说“一路保重。”
李书记和刘干事跟大说了再见,让司机发动,出发。
吉普车倒着,开出了生产队大院,慢慢驶向远处。
吴远中突然瞥见,张晓娟站在路边,正看着自己。
吴远中想,她可能是来找自己的,但他当时有点愣,又加上李书记坐在自己身边,他没想到要怎么样,只是在车里看着张晓娟。
车慢慢走远,吴远中才想到刚才应该让车停一下,跟张晓娟说句话的。
“算了,等回来再找她吧”,吴远中心想。
很快,村里的各种传说马上就沸沸扬扬了,都说吴远中抓特务有功,被请去大城市表彰了。
也有人说吴远中被请去工作了,再也不回来了。
三姐一再告诉父亲和母亲他们,别人问起的时候,不要乱说,更不能说不实的话。
母亲点点头说“放心,我们不会给远中添麻烦的。”
但是父亲和母亲还是骄傲的,就比如父亲,以前的时候,吃了饭都在家休息,现在也老爱出去。
喜欢朝人堆里偎,喜欢听别人提吴远中的事。
这天晚上吃了完,按平时的习惯,他该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抽烟。
但今天,父亲拿着烟袋,去了晒场,因为那里人多,人们吃完饭喜欢到晒场乘凉。
有人看到父亲来了,特意说“你看看志邦人家多会生,生了个好儿子”
又有人接道“可不是吗!这又去大城市了,说不定过几天该回来把他接过去了”
“哎,正好志邦来了,让他来跟咱说说”
大家七嘴八舌,无论他们说的是好是歹,父亲都不接他们的话,只是笑着埋头抽烟袋。
但就这样,父亲心里也是高兴的。
而他越是不说话,大家越是喜欢调侃他。
二哥出去的时候,也被别人调侃“远华,现在你管不了你弟了吧?”
“回来他再当个官,就能管你了,你还待巴结他呢”
大家虽然调侃的居多,但大多数社员对吴远中的看法,是朝好的方面改变。
大家见到父亲他们,也好像客气了很多。
包括以前不怎么说话的社员,现在也会主动打招呼。
总之吧,这是一个好事。
吴远中走的第二天中午,母亲放了工正在做饭,大姐就来了。
“多做一个人的饭”,大姐来到灶屋就对母亲说。
母亲问“这大忙天的,你咋有时间来了?”
大姐说“听说咱村出个英雄,我来打听打听”
母亲说“先来帮我做饭。”
“好,我出去洗个手。”
大姐刚从灶屋出来,才到院子里,三姐和李寅飞就回来了。
“大姐?你们不用出工吗?咋有时间回来?”三姐打招呼说。
“我来瞧瞧,听说咱村抓了特务。”
三姐说“传的挺快的,都传到你们那了?”
大姐点点头说“嗯,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说是一个小伙子抓住的。”
三姐笑了。
李寅飞也笑着说“可不是小伙子吗?还没结婚呢!”
大姐问“噢,谁家的儿子?”
三姐一本正经的说“吴志邦家的。”
母亲在灶屋听到了,假意生气的朝外喊道“说话没个把门的,谁的名字都乱叫,让你爸听见不揍你。”
三姐伸伸舌头,笑了笑。
大姐刚才就感觉“吴志邦”这个名字很熟,但一时没想起来,母亲这一说,她才反应该过来,是自己的爸。
她笑着拍了一下三姐的肩膀说“没大没小。”
三姐止住笑,说“好,是咱爸家的儿子,行了吧!”
“远中吗?”大姐问。
“你说呢,咱爸还有几个没结婚的儿子?”
大姐惊奇的问“真是远中?那这下他可露脸了,现在十里八村都传开了。”
三姐说“那当然,现在是咱爸咱妈的骄傲。”
大姐惊叹的说“哟,不简单,不简单。咋,你就不骄傲了?”
“我也骄傲呀!”
这时,母亲在灶屋说“不是帮我做饭嘛,又搁外面闲聊。”
大姐笑着说“好好,洗了手就来。”
说完,大姐去洗了手,进了灶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