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小木楼一楼大厅内。
徐阳看着岳婉宁回房的背影重重的叹了口气。
女人还是太麻烦了,不知道因为什么就莫名其妙的生气。
徐阳实在想不通到底是因为什么惹到岳婉宁了。
竟使得一个冰山一般的女子低声哭泣。
实在想不通便先暂且搁置,日后好好观察观察再说。
打定注意,徐阳手持一沓宣纸,迈步走向楼梯。
二楼书房内,徐阳将宣纸一张张铺在桌面上。
将纸上数目全部记在脑海中后。
重新将桌面收拾干净,取出文房四宝。
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闪过一些纸上记载的数据。
许久。
徐阳睁开双眼。
取下一支狼毫笔。
默默在纸张上书写起来。
“出征前还剩三千两银子,存放于秋竹处。”
出征前夕,需徐阳深怕自己回不来将身上仅剩的三千两银子,交于耿蝉儿婢女秋竹保管,并叮嘱道若是他战死沙场,将这些钱财用于飞虎军士卒的安葬与基础生活上。
现在他活着回来了,那这三千两银子择日便要从秋竹哪儿收回来。
虽然连番大战,犒赏与缴获的金银完全可以堆积如山。
但这并不是白白丢出去三千两银子的理由。
毕竟,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三千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
徐阳沉思片刻,缓缓在纸上写下下一行字。
“青云山谷缴获金银珠宝折合白银,一万一千两,另有金国交子(也就是银票)八千两。”
“上交大元帅府白银五千五百两,金国银票四千两。”
徐阳皱眉喃喃道“这四千两金国银票,想要在泰安城出手,按照黑市行情最多能给到九成,如此一来白白亏损四百两白银。”
徐阳一时间感到无比心痛,四百两白银啊,能做不少事情了。
只不过这些金国银票目前只能通过那些行走于两国之间的商贾出手,徐阳初来乍到别无他法。
想到这儿,叹息一声,亏八百两就亏八百两吧,这也没办法,总不能拿着这些银票去金国消费吧。
此事暂且放下,徐阳拿起毛笔继续在纸上书写。
“金军大营缴获金银珠宝折合白银约四万三千五百两。”
这笔金额,是徐阳在大战结束的当天夜里,派赵小虎率黑衣卫前去偷偷搜刮的。
当陈亮将赵小虎口述的清单交给徐阳时,徐阳不止一次感到愤怒。
无他,金银珠宝太多了,单单是十取其三便有四万三千五百两,而这还仅仅只是从普通士卒帐篷中搜刮而来的。
由此可知,那完颜金洪麾下士卒究竟对汉人百姓做了多少惨无人道的事情。
又会有多少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金军而支离破碎。
又会有多少汉人,因为金军的到来,惨死刀下,家破人亡。
吐出一口浊气,徐阳继续往下书写。
“大元帅府犒赏白银十万两。”
“目前飞虎军全部可动用资金共有十五万五千六百两。”
其中原本的三千两、青云山谷缴获五千五百两、金国银票兑换后三千六百两、大元帅府犒赏十万两。
徐阳深思片刻,将手中纸张点燃。
谷<spa> 待纸张全部燃烧殆尽后,徐阳再度取出一张宣纸。
铺在桌面上开始重新研墨。
重新书写起,近期需要的开支。
其中之前答应好的为战死袍泽建庙之事,理当放在首位。
而建庙的预算,徐阳初步估算两千两白银差不多能拿下来。
其中大头支出还是建庙的土地费用。
之后便是战死袍泽的抚恤金,这笔开支大部分会用于姜武阳与毕志北麾下战死的士卒。
而飞虎军因大部分都是流民出身,孤家寡人的在泰安城也没有家眷。
这笔支出至少需要一万五千两白银。
而军职不同,抚恤金金额自然也不会相同
徐阳在纸张上轻轻写下“抚恤金额,两万两白银。。”
写这句话时,徐阳内心没有丝毫心疼。
或许说他本就是那种金钱花在刀刃上的那种人,该花钱时从不心疼。
死人顾忌到了,活人自然不可避免,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算上伤员、算上黑衣卫、算上那些投靠来的士卒,飞虎军目前共有八百六十三人。
按照每人三十两银子的赏金计算,这便需要两万五千八百九十两银子了。
而军职不同赏金自然也不会相同。
因此徐阳在纸上轻轻写下一句话“犒赏金额三万两。”
犒赏、抚恤、建庙,这三项全部搞定至少需要五万两千两白银。
至此三分之一的钱财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
还是那句话,这些钱,是必须花的,要不然今后谁还会给你卖命?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是势在必行的。
那便是家眷区的建设,此举利弊徐阳心中再清楚不过了。
家眷区的选址倒是简单,直接在五千亩良田附近的村庄麦迪见乌堡就可以了。
但能够容乃至少五万家眷的家眷区,再加上家眷区内的一系列设施与工坊。
全部下来徐阳估摸着至少也需要五万两白银。
不过这是一项长期投资,后续那些工坊有了产出之后还能贴补一下飞虎军。
徐阳在纸张上重重写下“家眷区建设,预算五万四千两白银。”
至此,十五万五千六百两白银的总钱款,随着徐阳写写画画瞬间便缩水到只剩下五万两。
而这五万两中有很大一部分还需要留作军饷。
另外很大一部分需要留作军工坊的建设。
所有规划写完,徐阳深深的看着面前的宣纸。
不一会便将纸上所有规划深深的印在了脑海中。
吹燃一支火折子,将桌面上写有规划的宣纸全部点燃。
待宣纸彻底化为灰烬后,徐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内心不禁叹息道“挣钱如吃屎,花钱如流水,十五万多两白银,还没捂热乎呢瞬间就没了。”
就这,徐阳的很多计划还根本就没有往纸面上书写。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改进金军弯刀。
徐阳私下里曾询问过不少士卒,可能是由于两族习惯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
十个士卒里面至少有八个说金军弯刀不如大宋手刀好使,用的不太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