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竞技 >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达常遇春谁更出色

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达常遇春谁更出色(1 / 1)

大清。

皇宫。

雍正帝看着徐达的盘点视频,也不禁感慨。

“徐达是个很厉害的人,是类似于韩信之类的人物。”

“徐达二十二岁跟随朱元璋打江山,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

“朱元璋离开郭子兴的时候,徐达就一直跟着他,朱元璋自立门户。”

“随后几十年,徐达为朱元璋四处转战,一生打仗赢多输少,是建立大明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

“期间,徐达和朱元璋的私交也很好。”

“朱元璋被孙德崖部下扣留,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意取代朱元璋作为人质,最终解决了这个危机,因为徐达舍身相救,朱元璋对他更是极度信任,委以重任。”

“试想一下,如果徐达只是趋炎附势,就没有必要冒着自己生命危险这么做,可见,徐达对朱元璋是真的忠心耿耿。”

“随后,攻下南京的是徐达,打垮陈友谅的是徐达,瓦解张士诚的是徐达。”

“朱元璋登基建立大明,徐达是头号功臣。”

“明朝建立以后,率领明军主力北伐的,也是徐达。”

“当时徐达率领二十多万明军作战,基本就是当时明军的大部分力量了。”

“如果徐达要想反叛,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朱元璋还是对徐达非常信任。”

“在朕看来,徐达才是真正的大帅之才,常遇春虽战功卓著,擅长具体作战,可是他的大局观较差,比起徐达来更是不如。”

“徐达此次北伐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所到之处不滥杀,不抢掠,不破坏,人民群起拥护。”

“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徐达就占领山东,又闪电占领河南。”

“后来元顺帝见势不妙,仓皇逃往蒙古草原,由此元朝等于灭亡。”

“后期的扫尾作战,徐达有击溃元朝最有实力的军阀王保保,占领山西以及整个西北。”

“鉴于北元还有一定实力,后来徐达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北上讨伐北元。”

“徐达连续转战,将北元主力击溃,元顺帝惊慌中病死,北元一蹶不振。”

“徐达立下如此战功,有意思的是他还得以善终。”

“徐达五十岁就退休回家,几年后病逝,徐达的子孙都被朱元璋善待,甚至同他结为亲家。”

“徐达此人,正如朱元璋说的那样,一贯不骄不傲,女色无所爱,财宝无所取,公正无私,像日月行天一样光明磊落,大将军就是这样的人啊!”

“若我大清有这样的人才,该有多好。”

雍正帝虽然不是大明朝之人。

但对于徐达这种优秀的人才,他还是非常赞赏的。

毕竟成为明君的首要前提,就是得学会识人,学会用人。

只有认清形势,识别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将自己的国家治理的更好。

…………

徐达和常遇春是明朝开国武将中,战功最显赫的两个人,相当于朱元璋的正副元帅。

然而这两个人,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出生穷困,没读过什么书,也没看过什么兵法。

常遇春也是因为贫困,加入到打家劫舍的强盗窝里,后来才投奔朱元璋。

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本来完全不懂得带兵打仗,为什么最终却成为了大明王朝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呢?

首先是徐达和常遇春武功高强作战勇猛。

徐达和常遇春虽然之前没有学过兵法,没有带过军队,但是他们有个特点,都学过武功,有一身好武艺。

因为有一身好武艺,因此在军队中让人佩服,受士兵爱戴。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一个不会武功的白面书生来指挥打仗,那些士兵们肯定不服他。

而徐达和常遇春本身武功高强,士兵们都会觉得他们“有水平”,当然就听他们的话了。

华夏古代写的那些演义小说,里面的将军们,都是武功很高强的。

隋末演义中,还搞了一个好汉们的武功排名。

甚至打仗的时候,通常都是先将军打,决出胜负以后再士兵打。

所有这些,虽然与实际情形是不一样的。

问题是,不一样,为什么演义小说还会这些写呢?

这说明,在老百姓的心里,是很重视军队中将军的武功的。

徐达和常遇春武功高强,自然很受敬重。

徐达和常遇春除了有一身好武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他们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作战勇猛,每次都是冲锋在前。

史料中就有很多地方特别记载了他们冲锋在前的例子。

既然主帅都冲锋在前了,士兵怎么可能不跟上呢?

所以打起来自然就非常厉害了。

其次,徐达和常遇春的对手也没有学过兵法。

徐达和常遇春的部队,和元朝军队打仗的时候不多。

他们和元朝军队打仗,都是在平定了南方以后。

而当时的南方,主要是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的部队。

而这些人,本身也都是农民军。

虽然徐达和常遇春没有学过兵法,陈友谅、张士诚这些对手的将军们也没有学过兵法。

当大家都没有学过兵法的时候,打仗主要就靠的是勇猛,靠的是军队里将军的魅力,而不是计谋了。

事实上,明末的统一战争,打仗的时候使用的计谋,确实没有秦末以及三国时期有名。

秦末和三国,有非常多了不起的军事家,谋略家。

但是元末被后世记住的军事家、谋略家似乎很少。

像李善长、刘伯温这种,他们其实很少指挥打仗,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及后勤保障。

这也说明,因为大都是农民起义军互相在打仗,谋略使用上确实非常少。

当朱元璋统一南方后,派徐达和常遇春挥师北伐,攻打元朝正规军的时候,元朝正规军不是也打不赢吗?

事实上,徐达和常遇春在北伐的时候,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实战经验。

另一方面,元朝早就不是什么正规军,而是在和北方农民起义军作战中成为残兵败将,不堪一击了。

所以徐达和常遇春打起来很轻松。

最后就是徐达和常遇春通过实战打出来了。

什么叫打出来了?

一是有了实战经验,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仗该怎么打了。

二是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敌人的弱点是什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打击敌人的弱点。

三是将领在军队中建立了绝对的权威,不用再强调纪律和执行力了。

还有就是徐达和常遇春得到朱元璋绝对信任。

徐达是朱元璋发小,常遇春也被朱元璋认为忠厚老实,因此对他们非常信任。

没有发生过刘邦直接闯进军营中,夺了韩信兵符这样的事情。

于是朱元璋很信任徐达和常遇春,因此他们的仗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也因此打得非常顺。

仗只要大顺了,打起来自然就很厉害了。而获得朱元璋信任的徐达和常遇春,自然也就成为明军的最高统帅了。

至于他们谁强谁弱,世人各有评说。

…………

“谁强谁弱?”

看到这个话题,永乐大帝朱棣他就来了兴趣。

毕竟徐达常遇春两人,他是亲自接触过的,是很了解的。

所以对于他们的评价,他是很有发言权的。

“谁强谁弱?这还用说?”

“平日里往往只见过徐达、常遇春的顺序,而没有见到过常遇春、徐达的顺序。”

这也是常遇春徐达都已经逝世了。

不然朱棣也不可能直接这么说。

“朕的话不无道理,可能不少人认为这只是一种习惯而已,其实并不皆然。”

“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仔细深究,往往背后大有深意。”

“在我看来,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徐达总体上而言比常遇春更胜一筹。”

朱棣回想曾经,笑了笑,道

“论眼光,在朕看来,先说徐达,他原本就是父皇的童年小伙伴,父皇从军之后,回家乡征兵,徐达知道父皇自小都讲义气、主意多,肯定能成大器,二话没说誓死追随。”

“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虽然也是英勇无比但是众人却说徐达“尤长谋略”,在攻打张士诚的时候,徐达与父皇的看法不谋而合,甚至都超越了李善长,这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眼光问题罢了。”

“再看看常遇春,他是凤阳府怀远县人士,虽然父母都是贫苦农民,生逢乱世,少年常遇春意气风发、心有不甘,一心想要闯出些名声,但是想象不到的是,当时起义军已经风起云涌,常遇春没有投奔任何一支起义军,而是投奔了一个毫无远见,只知道抢家劫舍的绿林大盗刘聚。”

“这么一看,由此可间,常遇春可能确实缺乏比较开阔的视野。”

“论能力,民间很多人以为常遇春的能力强于徐达,因为他们认识浅薄,他们都知道常遇春被称为“常十万”,这倒也不假,常遇春打仗的确厉害,冲锋陷阵,攻城守城。”

“但是,会打仗只是一方面,若以此为据,朕认为这是缺乏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因为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常遇春个人的勇敢,说得难听一些就是匹夫之勇,而在战场上,需要讨论的是打仗,需要讲究团体,讲究战略,讲究配合。”

“朕这么想并不是为了刻意贬低常遇春的作战能力,其实任何人都无可否认常遇春为父皇立下了的汗马功劳。”

“要知道他在渡江的时候,在采石矶、池州、九华山、鄱阳湖、湖州、平江、北平等地都是作战英勇甚至创造过未有败北的奇迹。”

“如果拿我大明任何一个大将相比,朕认为常遇春都是完胜,但是唯有徐达可能是个例外,因为,徐达的功劳似乎和常遇春不相上下,他从濠州、到还远、滁州、采石矶、池州、九华山、常州、鄱阳湖、湖州、平江等地也是战功赫赫。”

“不管怎样,总体上而言两个人其实不相上下,朕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九华山之战后因为常遇春滥杀俘虏,父皇自此便将常遇春归到徐达的部下,所以很多功劳常遇春不能独吞。”

“或许民间还有人说常遇春未曾败北胜于徐达,但是,朕要强调的是因为天妒英才常遇春暴卒,而徐达的唯一一次败仗是在常遇春死后败给了王保保,而就天下第一奇男子王保保的战斗力而言,常遇春与之作战能否胜负也是一个未知数。”

“论德行,说到品德,在朕看来徐达是可以完胜常遇春的。”

朱棣说的不错。

这是因为徐达的起点是个干干净净的农民,而常遇春的职业起点是个强盗。

不管怎么去看,这都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污点。

而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观点来看,在德行上,其实常遇春和徐达相比,不管公平与否,事实上早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一点在两个人参加义军之后的战斗生涯中也有体现。

徐达作战的时候一直奉行朱元璋的命令,军队纪律严明,从不惊扰城内百姓。

九华山之战,陈友谅大败,三千人成了俘虏,常遇春刚开始的时候就想要全部杀掉,徐达则不同意,但是常遇春在夜里偷偷地将这些人活埋了一半,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把剩下的俘虏都放了。

也就是自此之后,徐达开始统帅大军。

其实关于两人的评价《明史》里记载得十分清楚“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而达尤长于谋略。遇春下城邑不能无诛僇,达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这里面直言,两个人的才能和勇气其实是旗鼓相当的。

常遇春彪悍敏捷,徐达则更擅长谋略。

但是在品德方面,常遇春在攻下城池之后几乎没有不杀人的状况,而徐达所到的地方民众都不受惊扰,即使抓到了壮士和间谍之类的人物,也都能用恩义和他们相处,使他们最终为他自己所用。

于是诚心归附的人很多。

在朱元璋心里,徐达带兵庄重而又纪律严明,战争得胜和攻取城池的时候最有大将风范。

综合分析,很容易发现,之所以我们经常听说徐达、常遇春,而不是常遇春、徐达,其实并非一种简单的习惯,仔细分析意味深长,这主要是因为徐达在总体上而言确实较常遇春更胜一筹。

…………

“徐达常遇春谁厉害?”

“那必然是徐达,有什么好说的。”

“放屁,我个人认为是常遇春,常遇春打仗多厉害啊。”

“可徐达打仗也不差。”

最新小说: 奥特:吊打小金人,这是吊车尾? 开局被雏田通灵,猫仙人霸凌忍界 崩铁:拜师飞霄,我无敌你随意 先知足球 一统忍界你不干,忍村制度你哭啥 穿越到以SP为主的世界学校 帝王怀孕肚腹圆隆憋尿 将手脚绑上刷子刷尿孔文章 顶上我妙手回春,关你海军什么事 我上单冠军皮肤选vn关乌兹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