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收获,韩元重新回到了地面,迅速登上飞行器返回了自己的基地。
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对那颗漂亮的能源石做研究了。
一种全新的能源放在自己面前,这大抵是任何人都抵抗不住的诱惑。特别是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无论是它的表现形式,还是它的循环机理,亦或者是作用方式,这些都是令人着迷的东西。
零号基地,韩元带着一个虚拟头盔坐在一间实验室的监控室中。
虽然模拟空间里面的虚拟头盔的功能没有现实中那么多,游戏什么的也没有,但基础能力是一致的。
他通过虚拟头盔+小零连接中央计算机,再通过中央计算机连接一台-1型工业机器人,并操控这台工业机器人进行各种工作。
面对一种全新的能源,尽管韩元再迫不及待想对其进行研究,但必要的防护措施还是要做好的。
因为这种能源石是确定有辐射的。
之前在-1型工业机器人破坏掉那台设备将能源石取出来时,站在另一个房间中的他手上佩戴的多功能通讯器就报警提示有未知辐射出现。
尽管多功能通讯器上那简陋的辐射监测模块无法详细的确认这种莫名辐射的类型和强大,但隔着一个房间都能穿透,可见这玩意的辐射并不低。
本来韩元还想着穿好防护服自己上手的,但确认强辐射后,只能改为这种隔空操控-1型工业机器人的方式了。
封存着能源石的含铅金属箱被打开,韩元着操控-1型工业机器人将散发着湛蓝色光芒的能源石送入了一个密封的设备中。
在进行实验和检测前,它需要接受长达二十分钟的外部消毒和红外线检测。
这一部是防止任何“异物”干扰到后面的工作,以及检测能源石的辐射在红外线上生成的光谱和能谱数据。
尽管从外表上看上去这颗能源石很干净,全程也几乎都是密封保存运输的,但必要的流程还是得走的。
任何的科研实验在这方面的谨慎和周密是很有必要的,这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
二十分钟的外部消毒和红外线检测完成后,密封的设备自动打开,将依旧在散发这湛蓝色光芒的能源石送了出来。
“真漂亮”
虚拟头盔将-1型工业机器人超清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送入脑海中,梦幻如宝石般的能源石让韩元忍不住再度感叹了一声。
通过红外线检测生成的能谱数据来看,这种能源石散发的辐射很强,但不是任何一种已知的辐射。
至于这种辐射对于人体或者生物体有没有危害,目前还不知道。
不过他已经收集到这种辐射的波长了,后面可以慢慢研究。
说道辐射这种东西,大部分的人恐怕都有些恐惧。
比如某某辐射导致人体出现肿瘤、癌症、或者患病之类的传闻层出不穷。
甚至有些人恐惧到会抗议手机信号基站,拒绝使用微波炉等东西。
但实际上,辐射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辐射指的是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任何有温度的物体其实都会散发辐射。
抛开特殊科研的细致划分,辐射一般分两种。
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包括低能量的电磁辐射。
比如常见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这些辐射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你晒一下太阳,玩一下手机电脑就能接触到。
它们的能量不高,只会令物质内的粒子震动,温度上升。
而引起人恐惧的,会导致生物肌体发生病变的辐射,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种类很多,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都可以被划分到电离辐射里面去。
比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等。
这些东西其实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接触,只不过接触的并不是那么频繁。
最常见的,莫过于医学上用的射线诊断机(俗称t)、γ射线治疗机等这些东西了。
除此之外,用于癌症治疗的的放疗手段,用的就是一种伽马射线,伽玛刀也是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哦,顺带再提一下,除去这些仪器设备发出的电离辐射外,每个人其实每天都在经历电离辐射。
宇宙中各种星球会散发各种射线,这些射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穿越地球,穿越人体。其实它们也是被划分到电离辐射里面的。
只不过受地球大气、磁场等环境的保护,再加上这些宇宙射线的量太小,所以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
以上,不谈流氓说计量,全都是在耍毒性。
花费了几天的时间,通过各种仪器设备,韩元完成了对能源石的初步检测。
最先收集到的信息,自然是这种能源石的辐射信息。
从各种仪器收集到的数据来看,他带来的这块能源石会散发好几种完全不同的辐射。
其中最常见的,是那种湛蓝色的光。
它就是普通的电磁波,波长在435n-450n之间。
这种光波虽然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但并不是这块能源石中最主要的辐射。
最主要最多的辐射来源于通过粒子捕捉器捕捉到的一种高能粒子。
这是一种全新的,独立于α粒子、β粒子等人类发现的所有粒子之外的粒子。
由三颗中子和一颗质子组成,外部携带四颗高能电子。
这种组合方式,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过,所以韩元将其命名为了h粒子,以他的姓氏开头拼音为名。
本来他是打算起名为y粒子的,但考虑到自然界中有伽马粒子(γ粒子)这种东西了,y和γ的名称很像,所以改成了h粒子。
当然,以后如果获取到了它的正确名字,他会考虑改过来的,至于现在,为了方便就叫h粒子了。
此外,影响到这种粒子命名的还有它的组成方式。
在现实中,三颗中子一颗质子组成的原子没有,但两颗中子一颗质子组成的物质叫做‘超重氢’,是氢元素(h)的同位素之一。
而在此基础上多了一颗中子,韩元认为这种粒子有可能还属于氢的同位素,所以就以h粒子进行命名了。
h粒子和阿尔法(α)粒子的在组成特性有些像,像的地方是它的组成方式。
α阿尔法粒子是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粒子,质量为氢原子的4倍,速度每秒可达两万公里,带正电荷。
而h粒子由两颗中子+一颗质子组成,外部携带三颗高能电子,但运动速度要快很多,在真空中能达到近时十万公里每秒,在大气中也能达到八万公里每秒。
不同点是h粒子的稳定性比α阿尔法粒子更高。
而更高的稳定性,代表了它的安全性。
这意味着h粒子在接触人体或者接触生物时,并不到带来太大的伤害,或者说远不如α阿尔法粒子。
毕竟α阿尔法粒子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很不错,但其实它还有另外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核辐射’。
当然,严谨来来说,α阿尔法粒子只是核辐射中的一种射线粒子。
α阿尔法粒子是带正电的高能粒子,它在穿过介质后迅速失去能量。
但是,这种粒子在穿入人体或者动物肌体组织后,即使是不能深入的情况下也能引起肌体组织的损伤。
尽管通常情况下,α阿尔法粒子会被人体外层坏死肌肤完全吸收,释放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外部不构成危险。
然而它一旦被吸入肺部或注入血肉中,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可以说几十微西弗的剂量在完全进入人体肺部后就会导致肺脏衰变,甚至衰死。
而相同的计量单位的α阿尔法粒子如果是放在人体皮肤表面,那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
再考虑到α阿尔法粒子的垃圾穿透性,所以当你遇到或者进入核辐射区域的时候,找衣服口罩眼镜将口鼻眼等面部全都遮挡起来然后迅速离开是正确的做法。
当然,这仅仅是能让你抗住α阿尔法粒子以及β粒子对你造成的辐射而已,核辐射中的γ粒子才是最主要的破坏者。
因为γ射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它可不是α阿尔法粒子这种连纸张都很难穿透的肉鸡。
γ射线能轻易的穿透各种建筑和人体,从而破坏人体的细胞。
它是核辐射中和中子流并称杀伤力最强的两大物质之一,且是最主要的杀伤物质。
相比较之下,连α阿尔法粒子都不如的h粒子,就更别提和γ射线γ粒子对比了。
所以h粒子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认。
而接下来的生物实验,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除去部分因为高能电子造成的损伤外,几乎无任何其他损伤,这真是不可思议。”
生物实验室中,韩元看着手上的检测报告喃喃自语了一句。
他对这种能源石做生物实验的方式很简单粗暴,就是找跟绳子将能源石吊在一个房间里面,然后往房间里面丢进入几十只装有小白鼠的笼子。
而后每个一段时间就取几只小白鼠进行检查,检查这些小白鼠的肌体有什么损伤没有。
这种方法很粗暴,但效果其实很好。
不过能源石释放的辐射的安全性之高,有些出乎韩元的意料。
除了伴随着h粒子的释放而出现的高能电子对实验用的小白鼠的部分肌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外,h粒子本身其实并没有像γ射线、α阿尔法粒子、β粒子等辐射粒子对小白鼠造成损伤。
又或者说,h粒子像是完全没有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一样。
这一点是他布置在生物实验室里面的能源计数装置发现的。
这种用绳子将能源石吊起来安置在房间中的方式,似乎并没有将能源石内部的庞大辐射能量导出来一样。
就像是用一根绳子将高浓度的铀235金属吊起来了一样,在没有发生链式反应前,这块高浓度的235金属根本就没有爆发出强大的能量。
透过这些数据,韩元大抵明白了之前能源室中那种透明箱子的左右。
一开始他以为就是个普通的箱子,最多带点防辐射的功能,毕竟那玩意整体透明,根本就看不到什么特别的结构。
但现在看来,那玩意似乎也没那么简单。
不过这也更符合韩元心中对于这种能源石的定义,或者说对于建筑撒哈拉之眼基地遗址的宿主的期待。
要是真的凭空吊起来就会导致能源石里面的能源不断扩散的话,那这玩意就莫名感觉有点lw了。
h粒子特殊的结构形式,让韩元很是好奇。
三颗中子+一颗质子+四颗电子组成的粒子,按照物理学的定义,这种粒子的即便是存在,也不可能表现的如此稳定。
正常情况来说,h粒子的核心不大能拥有束缚住四颗高能电子的强核心力,即便是人工拼凑制造出来了,在出现在外部环境的一刹那,外部的高能电子就会逃逸出去。
然而各种仪器检测的出来的结果却和这一理论几乎完全相悖,在h粒子被能源石释放出来后,它外部的高能电子依旧被束缚在了原核中,直到它与什么东西碰撞在了一起,才逃逸走,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当然,这释放出的能量相对比能源石本身的能量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这种突兀的原子物理结构,引起了韩元和直播间里面的物理学专家极大的兴趣。
如果硬要解释的话,以目前的物理学理论唯一一种理论能解释。
那就是撒哈拉之眼基地的主人,已经掌控了强核力,并且能做到对其调整处理,类似于小说‘三体’中的‘水滴’。
如果看过三体的人,对于水滴并不陌生。
水滴是强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外壳由强互作用力材料构成,由于原子核间距并未改变,而是通过未知技术手段使得强相互作用“溢出”,将作用范围扩大到原子大小。
按照这种理论来说,将h粒子的原核的强相互作用力放大,也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难度会相当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