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出了除魔殿后,那小道童明觉子开始跟李力介绍起驱魔院的布置起来。
“驱魔院分前后两院,前院为普通人祈福参拜的地方,也有院内的师兄弟巡视。
而后院是属于修士的地盘,一般的普通人是进不来的。
就像这庭院中一般,说到底是我们洛城的修士太少,少了些热闹,但却多了几分的清净。
后院的正殿为荡魔祖师殿,两旁分别是除魔殿,也就是接悬赏的地方,另一偏殿是供各位修士注册的明心殿,而西北角是藏书楼,东南角是给各位修士讨论的地方,论道亭。
我们要去的藏经阁是在主殿的后面。
大多数的驱魔院都是这样布置的。”
小道童一边介绍一边带着李力来到了主殿的后方。
带着李力来到一座阁楼前后,明觉子说道“前辈自行进去就好了,我还没到去藏经阁的年纪。”
李力拱手道“那就多谢小道友了,还要麻烦小道又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李力笑着说道“在庭院中帮忙找到一位带着两头老虎的女修,让她们在论道亭等我。”
“包在我身上了!”
说完,明觉子很开心的蹦蹦跳跳的去前面的庭院中找祝无双去了。
李力揺了下头,心说还真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看着眼前一共四层楼的藏经阁,李力走进藏经阁后,一位童颜鹤发的老道士见有人来了,睁开了眼睛,问道“阁下请出示除魔令!”
李力将除魔令拿了出来,那老道士点了下头道“新人啊~那我就和你说道说道吧!
这藏经阁中每一本典籍都设下了禁制,不过在每本典籍功法前都有标注要多少点功勋、功法出处和简短介绍的说明,你看中那本就用除魔令在什么一碰就可以了。
自己去逛吧!有事情再喊我!”
说完就继续闭上了眼睛。
李力只是看了下这个老道,就知道这老道体内的真元在缓慢的自动运行这,而一身的灵魂波动很明显,精神力不断的在流转,一看就知道是在修行什么精神一类的功法。
没去多打扰,开始在藏经阁中闲逛了起来,是不是驻足看了几下功法的说明和标价。
这些功法典籍大部分都是一些手抄本,还有一些是玉石篆刻的,说明上面也标注写着这是观想功法,这些功法没有一门是低于1千的,最便宜的一门是叫做百炼法的精神锤锻之法,这功法很是粗浅,效率也不高,一天只能修行一到两次,练多了还会对精神造成损伤。
逛了一圈下来后,李力也是知道了这藏经阁的一些布局,一楼是一些批注的道经典籍、凡人武功,只能修炼到宗师之前。
还有就是一些粗浅的修炼之法,大部分都是引灵部分的功夫,还是残缺不全的那种,基本没有后续的道路。
二楼就高深了一点,摆放的都是完整的武学功法,直指宗师的武功,还多了些关于符箓、阵法入门,炼丹、炼器的典籍功法。
等到了三楼就全部是修士的功法了,二楼是入门,这里就是开始深入了起来,大部分的修行之法都能练出阳神或者阴神,虽然在李力的眼中这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这方世界却将两者分成了两种道路,资质不行的去修阴神,资质好的修阳神。
不过的确阳神要更上乘一点,但阴神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而到了四楼之后,瞬间就空旷了许多,大部分手抄本是一些关于精神和灵魂方面的手札,而修行之法大多是一些观想和锤炼精神的法门。
对于这些李力一点都不感兴趣,关注点还是在二楼,虽然三楼的那些炼丹炼器之法更为高深,但也贵了不少,起步价就在40点往上。
一楼的便宜,基本一点一本,最高不不过是两点,而二楼一般是在10点左右,至于凡人的武学都是降价出售,一般在五点左右,不会超过十点。
为什么价格会差怎么多,就两个字,寿命。
就算你保养的好,武功还练到了宗师之境,寿命最高不过200岁。
而修仙的话,只要你引灵入体成功,就可以健健康康的活到一百,等成就了阴神或者阳神后,活个一千年没问题,就算死了还附赠真灵投胎业务,下一世只要你能重新修到阴神或者阳神,就可以再次投胎,算得上另类的长生。
而且投胎后,6-8岁必然开始觉醒前世的记忆,只要你不倒霉投胎到一名穿越者身上就可以。
至于再上面的境界就没有了,不过在一楼李力找到一本厚厚的编年史记,不过李力没有去换,想知道什么跟别的同道问两下就行了,自己又不是要在这个世界长住,没有必要。
兑换了四本分别是
《基本阵法详解》按说明,里面详细的介绍了两种聚集灵气的阵法和三门防护法阵和一门隔绝气息的阵法。
《百丹入门》按说明,里面汇聚了各种丹药,大部分是可供凡人和刚入门修士用的药丸,只记载了一种通用的丹药聚灵丹,作用是增加真元,写的非常详细,还列举了好几种代替一些灵材的丹方。
《真丹三炼》说的是炼丹过程中的手法和投药的时机,主要讲述了真元丹、炼元丹、引灵丹三种,分别对应了增长真元、凝练真元和加快入门的丹药。
《通用炼器大全》讲的是各种炼器的手决,不过都是常见的炼器手法,还有就是炼器灵材的搭配,列举了三种炼器法宝,一为青灵剑,二为寻灵镜,三为驱邪佩。
这四本就花了李力114点功勋,再找了两门凡人的武学后,就剩下13点。
分别是一门价值7点的《铁身功》主要为横练之法,大多是介绍怎么壮大自身血气。
一门是价值8点的《炎炎心法》主要为内力之法,功成之时能触木生火,一身内力炎热霸道。
这可是李力精心挑选出来的两门凡人武学,分别对应血气之道和内力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