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至黄昏,隆恩盛宠是林丹承受不起的,林丹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只是当她整理好衣衫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出了意外。
夜渐浓,人渐稀。
厚厚的云层遮住了夜中唯一的光芒来源,那一轮明月,唯有人们的万家灯火才能为夜色添一点明亮,随着夜色渐深,万家灯火逐渐熄灭,唯余大郢皇宫的紫宸殿,灯火通明。
这一夜注定是个难眠之夜。
尖厉的女声穿透了紫宸宫的每个角落,紫宸宫的奴婢,奴才都行色匆匆,生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出什么意外。
姜容都准备入睡了,忽然听到消息,云兰问道“公主是去还是不去?”
这事其实和公主没多大关系的,公主要不去也说的过去,大晚上的,又是冬天,明天再过去也不迟。
姜容也纠结了一下,这事与她确实没多大干洗,她要不去也没人顾得上她,但她不用想也知道,紫宸宫那便今夜定热闹的很,若不看看这个热闹,可惜了些,看热闹最重要的原则,便是在不牵扯自己的前提下。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姜容的战利品不亲自去看一眼,便没了意思。
“去吧。”姜容强打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好歹也是条生命。”
还是和姜容息息相关的生命。
这个时候前来也来不及将就仪态了,穿着厚厚的衣服,梳的发髻也没什么首饰,匆匆的出了门。
还没到紫宸宫,在附近便能听到紫宸宫的杂乱声,吵闹声,以及,若有若无的哭泣声。
姜容勾了勾唇角,旋即,压下笑意,换上了与旁人一般无二,匆忙,无知的表情,走了进去。
门口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奴才想拦住姜容,云兰怒气冲冲斥道“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明泽公主都敢拦!”
那人应当是新来的,一听到云兰的话,便收回了拦住姜容的手,姜容没空搭理他,径直的冲着紫宸殿前走了过去。
紫宸殿前此刻除去那些来来回回奔走的侍女,只有一个脸生的美貌女子跪在地上,哭的梨花带雨,我见犹怜“一切都是妾身的错,圣上快去看看妹妹吧。”
方才才外面听到的哭泣声,想必就是她的声音了。
“似乎来早了。”姜容故意放慢了脚步,低声跟云兰说道。
确实来的有些早,云兰微微蹙眉,公主吩咐的急迫,她们这些做下人的也不敢怠慢,都是平日做惯的事,一切都从简来,没想到来了紫宸殿,却是中了个头彩,除了当事人,公主是第一个到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姜容从远处盈盈走过来,紫宸殿寻常没点亮的灯今日全都点亮了,映的姜容的脸格外清楚,她一双美目慌张而着急,行过礼后,开口问出了最该问的问题“柔母妃如何了?”
昭乐帝不耐烦的冷冷的看着面前的两个人“你自己进去看吧。”
???
这是什么态度。
姜容内心对于昭乐帝的反应真实出乎了意料,好歹柔贵妃是他宠爱多年的女人,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任他如何冷心冷肺,也该进去看一眼吧。
方才姜容虽然离得远了些,听的却是真切,林丹哭着,跪着,求着,就为了让昭乐帝去看柔贵妃一眼。
姜容把哭的凄惨的林丹扶了起来,问道“想必您就是许夫人吧?”
林丹有些惶恐低下头,看不清表情,哭着,并未回答。
“许夫人担心柔母妃,还是先进去陪陪柔母妃吧。”姜容格外体贴人意,“外面冷,父皇不如先去偏殿,一会祖母她们来了,再说。”
姜容的话初听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但是经不起推敲。
昭乐帝心烦意乱,也想不到什么好主意,他到现在还是有着怒火,并不想见到柔贵
妃,哪里顾得上林丹的想法,不管去哪,能躲着柔贵妃都好“你快进去陪你妹妹吧。”
昭乐帝的吩咐让林丹瞪大了双眼,她早就知道昭乐帝靠不住,没想到……
这可是深夜,最近也没有哪位贵人传林丹入宫,她妹妹前脚动了胎气,后脚她就从许府赶到宫中彻夜未眠照顾柔贵妃一夜,谁信?
昭乐帝此言,想的悲观些,无疑是弃了林丹。
但是昭乐帝可没想,也没顾念这么多。
姜容继续道“我来陪会父皇吧,柔贵妃那边,就拜托许夫人了。”
姜容还未出阁,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去亲力亲为,况且,姜容还要避嫌。
一个堂弟姜陵的死亡都能和姜容扯上关系,更何况柔贵妃这次,怀的是昭乐帝的亲生骨肉,姜容真是怕了。
姜容扶着昭乐帝去了偏殿,徒留美人在外面吹着冷风,落着冷泪。
这种情况,一直到长懿太后到了,林丹才有了主心骨。
但是她也摸不透长懿太后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按照姑母寻常的态度,肯定是护她的,林柔跟她比起来是云泥之别,但是这次关乎柔贵妃腹中之子,她也摸不透了。
其实此时也不能全怪林丹。
她也不想出现这种情况,这情况对她来说,无疑是两败俱伤,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蠢笨招数,她是万万不会这么干的。
跟柔贵妃比起来,她明明才是最委屈的那一个,她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一直恪守本分,不求名分,有着长懿太后的警告,她也一直很有分寸,避开柔贵妃的锋芒,一直在努力的谦让她,结果。
眼下的情况,必定是要有人来承担这个结果的,她不想被当成替罪羊,来为昭乐帝的错误偿命。
原本她还奢望着昭乐帝能够顾念着旧情,护着她,毕竟冲冠一怒为红颜,她便是这个红颜,若是红颜陨落了,这个冲冠一怒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昭乐帝往往不按套路出牌,方才明泽公主在那站着说话不腰疼,昭乐帝明明是厌烦她的,却依旧是顺着她的话来说,说明什么?
林丹浑身冰凉,毛骨悚然,内心,更是绝望,她生平第一次感觉,死亡与她咫尺之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