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阳的夫人与汤丽守在了沙发边,望着那茶壶。
红心铁观音,南洋没有卖的。有一点货,富人们都分了。
孙阳与周云喝了一盅后,便起身,带着周云去了书房。沙发的这地盘只能交给女儿与妻子了。她们也是爱茶人。
关上了书房门,孙阳问“你也是为了陈先生而来?”
周云没有隐蔽“上级命我暗中护送陈先生回国。我不能出面接触他们,所以只能来找你了。”
孙阳递给周云一支雪茄说“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我也不瞒你。现在,怎么走,成了最大的难题。这一行有二十多人,都是有些身家的,没有把握,是不能动身的。”
周云点上雪茄“你猜对了!日本人派了几支队伍,十几条船在南洋一带游戈着。只要陈先生的船一到南沙,就会被包围。”
孙阳手一抖,雪茄差一点掉下来。
“那怎么办?要是这些人被日本人抓住了,肯定会死。”
周云没有告诉他日本人要绑了他们索要赎金的事。那事只有日本高层才知道,一泄出,日本人就会怀疑到周云。
“对!日本人下了命令,杀无赦!”
孙阳马上走到了旁边的桌子前,拿起了电话,同人通话。听他们说的话,那边是华人。
放下电话后,孙阳说,马上有一个人过来,与周云亲自谈。
半个小时后,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进入了孙阳的书房。
孙阳介绍说,这位是陈庚先生的助手陈明先生。
三个人坐下后,陈明问了一件事。
“周卫国先生,那边支援中国抗日的物资,听说没有送到重庆。有这回事吗?”
周云大方地承认“我试了三次,三次都差一点出事,那些物资根本运不到重庆去。最后,我将物资运到了黄河边的红都。交给了红党。如果你们认为我做错了,我向你们陪不是。”
陈明忙说“红党也是抗日的部队,给他们没问题。说句实话,当初我曾担心,那批物资到了重庆,会被他们卖了,卖的钱分了。后来听说红都将物资全部分到了各个部队,我安心了。所以,听说你来了,陈先生让我来见见你。”
周云站起身,行了一个礼“我代表中国人民和我自已,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陈明说“我们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祖国,义不容辞!”
三个人再次坐下,陈明问“周先生是红党吗?”
“不是!我既不是红党,又不是国党!”
陈明伸出大拇指“不在党中,却在国内。佩服。周先生,你说这回日本人派了很多的船来,想对付我们一行?”
周云将南洋的情况说了“过了南洋,日军的军舰百几艘停在海南岛,准备对经过的你们进行攻击。这是第二条线。你们能闯过第一条,闯不过第二条线,还有后面的第三条线,就是岸上对付你们。”
陈明吸了一口烟“请教周先生,我们要如何才能闯过这三条线。你知道的,我们一行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他们都希望回祖国一趟。但是他们的身体,不允许他们走山路,所以,只能走海上。”
周云看着地图,思索起来。
其实他是与小分在商量。
小分给出了三个方案。
一是,走广西的防城港。但是这一行有七成的危险,如果日本人知道他们走这条线,只要张开口袋,就能将他们套进去。
二是,直接走海路,到黄河,从那边到红都。再从红都到西安,乘飞机到重庆。
三是乘飞机。南洋有飞广州上海的飞机,没有到重庆的飞机。也没有到西安的飞机,只能从南洋到河内。但河内的当权者已经暗中投靠了日本人,到河内,就是送羊入虎口。
再说,你这多人坐飞机,马上就会被日本人知道。他们派几架战机过来,就能将你的飞机击落。
所以说,空中是最不安全的。
周云将这三个方案说出来,供陈明选择。
陈明又离开了,回去向陈庚汇报。
一个小时后,陈明又来了,周云正在孙家吃饭。
吃完饭后,三个人在书房继续谈。
陈明说“最理想的方案是第二条,从黄河到红都,再从红都去重庆。陈庚先生一直都想去红都,见识一下那个中国革命的摇篮。拜见毛先生与周先生!”
周云说“我回去后,会将这个消息转告给红都。相信红都非常欢迎你们!红都人对陈先生,对支援祖国抗战的华侨,一直都是心生感激的。不过,我来见你们的事,千万不要对其他的人说,除了你俩与陈庚先生外,不要有人知道。就是对重庆方面,也不能说是我促成你们去红都的。”
陈明与孙阳连连点头,孙阳说“我们懂!上次你救我,拿走物资送到红都的事,我没有告诉第四个人。知道那件事情的也就陈庚先生,陈明先生和我。”
陈明说“请放心,我们会对外宣布,是我俩向陈庚先生建议的,认为去西安,才能坐飞机到重庆。后来又想,到了西安,为什么不去红都看看。所以,我们才去红都的。”
周云连连点头“好!就这样说。还有,我的船也在这回的拦截你们的那十几条船的中间。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会给你们发报,提前发出警报。”
陈明惊愕地看着周云“你的船也在那一堆船中?那你是在日本人那儿做事?”
周云点头“身在曹营心在汉!”
陈明站起身,向周云抱拳,道“多谢了!有你帮助,我们这回肯定能冲出南洋。”
接下来,三个人商量起具体的行动计划来。
周云给孙明留了一个短波频率,便于与他联系。陈明那边的人多眼杂,联系的话,会被人盯上的。所以,没给陈明频率。
周云回到了码头附近,回到了船上。
有钱能使鬼推磨,两条船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修好了。生活给养也补充满。之后,周云的两条船便离开了新加坡,向着南沙方向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