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吉猜测周云应该不一般。能拿到日军的特别通行证的人,在日方也是能量很大的人。但是,他不怀疑周云,如果周云是日方的人,那么,就不会送自己上船,而是抓自己去宪兵司令部。
没有人敢拦周云二人,所以,周云便带着他上了船。
“你去化装吧。”周云说。
这是之前的行动计划之一。
田吉应了声,拿着一个大布袋子,进了厕所。
很快,他出来了,不过,已经是另一个人了。
田吉出来后,给周云打了一个很微小的暗示动作。这个动作只有周云才会看的懂。
周云看懂了,知道是他在告别,便点着头,点上一支烟。看着他去客舱。
周云的这个动作,在外人看来,就是点烟的低头。但是田吉明白,周云是同他告别。
之后的半个多小时,周云一直守在那,查看有没有可疑的人上船。还好,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弄事。离开船只剩下十分钟,周云才下了船。守在入口处,看着那艘美国客轮离开码头,离开上海!消失在海平线上。
去了安全屋,周云便坐着,考虑着如何去传递这份情报。
这份情报不能完全用电报发的出去,意思会表达不完全。但是,总部没有人可派了。上次谭维先出来,差一点出事,那就没有人能来了。
周云向局长讲了这个情况。
当局长看到周云的电报后,他喜的嘴直动“你真是我的幸运星。你是幸运星!”
三万美元贵吗?贵!但是与长沙的重要性相比,三万美元买到这个情报就太值了!
局长手上没有美元,但是老头子手上有矿啊!
这个钱不能让周云掏腰包,他买了几次情报,最后都是无偿献给组织的。对!给他一船钨砂!
兴奋过后,麻烦又来了。那就是,让谁去接收这个情报呢?
本来他想喊谭维先,但是,马上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上次谭维先外出,最后在上海发现他,所以,各方面都知道,谭维先是去上海取情报了。
现在,盯着谭维先的人不少。他们在盼望着谭维先再一次离开重庆。准备对付谭维先。
谭维先不行,那么局内,再没有人可以了。要知道,周云的事,只有自已与谭维先才知道。也决不允许别人知道!
除了谭维先,那就只能自已去了。
局长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告,想到了一个主意。
前段时间,救的总队长来电报,汇报说救的发展很快,向上邀功。意思就是要奖赏。
局长本来不在意,救能做多大的事,他清楚的很。
这回,局长想到了一个计策。我可以去救看看。
当然,局长的行踪是保密的,但只要他一到救,恐惧很多的人都知道了。知道也无所谓,去视察呗!
决定下来后,局长给周云发了封电报,将视察救的事说了。表示他要来上海与周云见面。
周云回电极力反对,但是,局里再没有合适的人了。
最后,周云选了一个地方,两人在常熟的虞山见面。
那个地方,出了事,随便找一个洞一藏,不可能被人搜到的。再说,那里不远处,有一支救,安全没问题。
周云之所以同意在常熟见面,是因为,常熟的宪兵队长山田宏一升官了,要调到苏州去当宪兵队长。于是,他发来电报,要求周云与二条去常熟,三个人好好地乐一乐。
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周云马上给二条打电话,问他去不去常熟?
二条回答去,他还想吃王四酒家的菜。
两个人约好,五天后,便去常熟。
五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周云带着三十人,二条也带有三十个日军士兵,汇合在一起,离开了上海。
就在周云离开检查站的时间,检查站有人向外打了一个电话。
“那个人出了关!”
之后,上海的一个地方,一封电报发了出去。
周云与二条坐在一辆小车内,由方言开车。这一次,周云将方言带来了。
当车子行驶到一座桥头边的时候,周云突然命令“全体下车!准备战斗。”
二条被惊醒了“武志,发生了什么事?”
周云对方言说,“这地方被人修饰过,有问题!你带着人下到桥下去,看看桥下面有没有问题。”
“是!”
方言马上带了三个人,下到了河边,顺着桥,向前走着。
走着看着,方言看到了一个东西,马上命令队员守住。他自己则是跑回了桥头“老板,桥底下有一个很大的炸药包。”
二条不相信,亲自去了那个地方,果然,他也看到了炸药包。
周云命人上去将炸药包取了过来。
炸药包的旁边,放着一盒湿了的火柴。
周云说“看来我们离开上海后,就被人盯上了。”
二条检查着炸药包说“幸亏这火柴湿了,点不燃炸药包。否则,等我们的车一上桥,再炸响,那我们都得完蛋。”
周云命人将炸药包拿走,走到了桥底看了看。
“这些人办事很急促。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他们会去换一盒干爆的火柴来,那就可以引爆了。这说明,炸桥,不是他们的计划中的事。他们是突然接到了命令,让他们来炸桥的。”
二条说“那就是说,在我们出了上海后,有人通知了这边的人,这边的人由于时间太急,所以才仓促上阵。”
周云问“你那边知道你去常熟的人多吗?”
“我就是向司令官申请了三十个人护卫。其他的人都没说。就是这三十人也不知道我要去什么地方。”
周云看了看自己带来的人说“我带来的都是我的兄弟,他们是不会说出去的。”
二条说“司令官的嘴很紧的,他也不会说出去的。”
“那就在特务处了。”
周云回到了小车内,给王勇发了一封电报,让他马上去周云的办公室,检查一下,有没有监听器。
很快,王勇的电报过来了。
“在办公室内,发现了窃听器。是否要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