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非王安石首创,其源于李唐,是在李唐官营高利贷之制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同时宋在王安石之前,已有个别州府施行过类似“青苗法”的法令。
“所谓青苗法,就是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两成或三成归还谷物或现钱,按照熙宁二年九月条例司颁布的规定,百姓借贷是自愿的,各州府不得强行摊派。还贷的时候,愿意还钱就还钱,愿意还粮就还粮,还粮按照市场上的平均价格计算。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允许在下一个收割季节再还,不得催要。”泉州州衙设厅之内,崔永梽缓缓的对李三坚说道。
李三坚闻言赞许道:“此举可使百姓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于没有银钱或粮食而耽误了农时,亦可避免民间高利贷。”
“李知州所言甚是。”崔永梽点头道:“可王文公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是大相径庭了,往往各州府官吏强行借贷,强行要求百姓借贷,强行摊牌,不但要求农夫借贷,甚至还要求城镇居住的百姓借贷,除此之外,一些不能识文断字的百姓要想借贷,于是求助于官府官吏,之后这些官吏就随意写上借贷数额、息钱数额,到了最后一些州府的息钱竟然达到了本钱的数十倍之多,百姓苦不堪言,因此百姓宁可借高利贷也不愿意在官府之中借贷了。”
李三坚闻言愕然道:“这是为何?难道朝廷不管吗?”
主要是朝廷太过于善待朝廷官员了,不过若换成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又当如何?李三坚心中暗暗思忖道,给他们来个满门抄斩,还是罢官流放。。。
皆不可取,李三坚心中暗道,这将事情确实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且是头痛欲裂。
此时的李三坚心中是有些心痛王安石了。。。
“李知州,朝廷是明令禁止强行摊派,朝廷在青苗法实施三个月后就再发诏令,要求巡查使认真检查,发现违令官吏立即通报,可仍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乃是州府官吏功利之心作祟,借贷的越多、收到的息钱越多、百姓感恩之心越多就表明治绩越佳,就越有可能升迁,而百姓感恩之心是他们说的算,是可以假冒邀功的。”崔永梽说道。
“真是岂有此理!”李三坚闻言不怒反笑道:“看来并非青苗法非良法,而是施行不利也。”
不过李三坚也觉得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不良后果,也与此法本身有许多漏洞,是脱不了干系的。
崔永梽喝了口茶接着说道:“青苗法立法本意是不错的,既为百姓解决了青黄不接时期的难处,又为朝廷增加收益。但本意不错不代表青苗法就没有问题,青苗法在立法
之初就有不少的问题,如朝廷规定穷困百姓要想借青苗钱需富户或大户担保或领衔,如此富户或大户不但在青黄不接之时赚不到息钱的,还要承担穷困百姓还不起青苗钱的风险,这岂能不使他们心怀怨恨并百般阻挠?其后就是官府强行将青苗钱强行摊派了。
除此之外,朝廷还定下了一等民户借贷数额需是五等民户的十数倍之多,大户或富户是不愿意借贷的,而穷困百姓也许还不上青苗钱,于是官府就强行将青苗钱摊派给了大户或富户。”
李三坚闻言说道:“嗯,如此强行索取,必会激起百姓不满。”
所谓青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青黄不接之时,向民户发放低息贷款,以防止兼并之家在此时进行盘剥,夏季青黄不接救济贷款这是没错的,可当时朝廷却定了夏秋两季两次贷款,秋季是粮食作物成熟之季,仍是强行发放贷款,青苗钱说是息钱只有两成,可两次就达到了四成,再加上官吏的盘剥,息钱就达到了本钱的数倍至数十倍不等。
“百姓被逼无奈,为了还上青苗钱,穷困百姓鬻妻卖子,大户、富户也纷纷卖地,远走他乡,哎,百姓是苦不堪言啊。”崔永梽说道。
“为何在我天朝,想做些事情,为何如此之难啊?”李三坚闻言叹道。
王安石革故鼎新、变法图强,目的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是为了挽救日落西山的大宋王朝,这一点任何人也不能否认。
李三坚的师父苏轼是“元祐之人”,也没有否认王安石变法之目的。
可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李知州,现在你还想行‘青苗法’吗?”崔永梽闻言微微一笑后问道。
“行,为何不施行?”李三坚沉吟片刻,神色异常坚定的说道。
啥?还要施行“青苗法”?崔永梽闻言差点跳起来,跳起来之后再将手中文书甩到他脸上去。。。
他也不怕他的师父从地下出来,揪住他,给他两耳刮子?然后再将他又一次的逐出师门。。。
自李三坚泉州上任以来,自己就未反对过他什么事情,可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不能苟同,无论如何,都要反对到底,崔永梽心中暗道。
“李知州,李翰韧,令师东坡先生。。。”于是崔永梽开口道。
“哎,崔公,勿急,请听李某把话说完。”李三坚见崔永梽脸色通红,情绪有些激动,于是打断崔永梽的话后说道:“青苗法此时已为众矢之的,李某岂能强行施行?又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李某的意思是施行一种似青苗法,却又不是青苗法之法令,或者根本就不能称其为法令。”
李三坚又如何不知道,不但青苗法不可行,就连提都不能向朝廷提起,否则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
李三坚已故恩师苏轼,是强烈反对青苗法的,对此,李三坚又如何不知道?
但李三坚心中明白,苏轼反对青苗等法,并不是反对王安石的富国强兵,而是不赞同新法之中一些不合理之处,与王安石不过是政见不同而已。
对于一些新法,苏轼还是极力赞同的,如元祐年间,司马光当政,是废除一切新法,而苏轼当时是据理力争,反对废除免疫法等法,其后就被司马光排挤。
对于这些往事,作为苏轼之门生的李三坚,多少还是了解些的,同时李三坚也是因此而敬佩苏轼。
李三坚此时想起来苏轼,心中不由得又感到一阵难过。
“似青苗,又不是青苗,那是什么?”崔永梽愕然问道。
“崔公请看!”李三坚取过一本自己所著的书籍,递给了崔永梽。
“《论钱庄、交子及市易中之用》?就是这个?”崔永梽纳闷的接过书籍,读完书籍封皮上的字后问道。
“嗯,便是钱庄、交子。”李三坚点头道:“常平仓之制,只能以物救济,而不能以钱借贷,无法缓解百姓之困,特别是于青黄不接或者商人资金周转不灵之时。而此时,百姓不得不借贷于民间,甚至借高利贷。如民间‘解库’‘质库’,就是民间借贷之所,其中有良心的,利钱收的少,但也有三至五分不等,极少有两分利的。而高利贷利钱就翻倍了,甚至翻数倍乃至十余倍的都有,且是利滚利,且极为活跃,且极为猖獗。”
李三坚端起茶碗,喝了口茶后接着说道:“王文公曾言,一州一县,便须有兼并之家,一岁坐收息钱至数万贯者,此辈除侵牟编户齐民外,于国有何功而享以厚奉?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
李三坚随后将茶碗重重的顿在书案之上,茶水顿时就泼了出来,吓了崔永梽一跳。
“依李某看来,王文公所言还算是客气的,高利贷者,霸占他人之田亩,侵夺他人之财货,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实为可恨,该杀!李某今日就在崔公面前明言,其他州府李某无权过问,但在我泉州,绝不允许有高利贷存在,李某见到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李三坚随后怒道。
放高利贷的挖了你家祖坟了吗?李三坚忽然暴怒,将崔永梽吓了一跳,怔怔的看着李三坚,心中暗道,放高利之事固然可恨,但官府一般不会过问的,为何李三坚会一副恨之入骨的模样?为何他还要杀尽放高利贷的?
问题是你李三坚杀的了吗?杀的完吗?要知道许多放高利贷之人可是大宋的达官贵胄呢。。。
况且放高利贷的就算是有罪,也不是死罪。就算是逼死了人,大多数情况之下,也就是罚点钱了事。
崔永梽猜的有些接近了,不过并不是放高利贷的挖了李三坚家的祖坟,而是放高利贷之人将前世的李三坚是活活逼死了,因此李三坚才恨之入骨。
fp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