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外十三舍依然清静,今天睡懒觉应该不会有人打扰,但他却没了睡懒觉的心思。
昨天想明白抱上大腿后有些懈怠,这些终究是外力,在这个世界存身,还得自身有实力。
他入太学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以前是没机会,现在进了太学,这个世界的最大的资源已经向他敞开,他怎么能懈怠?
这是一个奇诡的世界,有诸子百家、文武之道这些超凡的力量存在,这些东西本身就让人充满好奇,充满探索。即便没有徐案这种无妄之灾,刘知易也对这些神秘力量充满兴趣。否则他不会苦读十年,背诵了浩如烟海的诸子百家典籍。
只可惜以前没有机会,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靠自己修行,自行揣摩百家经义,期待侥幸顿悟,然后就能被朝廷乡学招收,进入系统的教育体系。只是能通过自学顿悟的学子,都是天才,而刘知易显然不是这样的天才。
误打误撞,因为徐案,他亡命搏杀了曹侍郎,万年废柴的系统在他越级击杀这么oss的情况下,终于奖励了两本技能书,让他得以入门,而且双休法医,登堂入室。接着刘知易又主动寻找机会,考入太学。现在看来,徐案对于他来说,也是因祸得福,假如没有后遗症,他真的得感谢徐谦,甚至舞弄阴谋的徐谦敌手魏无暇。
所以今天刘知易不打算睡懒觉,他打算去法学院看看。法学院是太学第二大学院,正式名字叫拂士院,取法家拂士二字,是辅佐君王的贤臣的意思。仅次于儒家的贤士院。太学两万学子,八千在儒家,六千在法家。
儒家刘知易暂时不想了,他从小到大读儒家经典最多,四书五经六艺倒背如流,没有任何领悟,因为从心里就不信那些东西。读儒家经典,他甚至读出了自相矛盾的领悟。儒家先贤一边教育弟子“危邦不入,乱国不居”,一副明哲保身的样子;一边又教育门人“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副舍生取义的姿态。
曾经有名士听闻刘知易神童之名,前来探查,那是个机会,如果真被名士看中,收入门下,刘知易恐怕早就开悟了。但可惜刘知易将他这些领悟的自相矛盾的道理,跟名士辩论起来,名士气的大骂刘知易没有悟性,断言刘知易难成大器,让他错失了机会。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抄诗了,渐渐没有了神童之名。
现在刘知易意外开悟法家,他自己对法家的观感也好一些,法治吗,总是有操作性的,不想儒家那么云里雾里,自相矛盾。
所以一直打算理顺医家这边的事情后,就去法家那边偷师。他入太学,不为做官,所以科举什么的无所谓,但能去旁听大家讲座,会帮助他指明修行道路。他现在空有法家真气,却不懂运用,一方面需要大家指点,如何正确提高自己,一方面需要学习一些运用之法,至少多学几个实用的法术。
计划已定,大早梳洗,准备出门,结果房门又被敲响,心中顿觉不妙,该不会有来送礼吧?
皱眉开门,门口是一个熟人。
“周师兄?”
周问卿,真是好久不见,其实也没几天。这几天事情甚多,实际上入学才五天。
他托斋仆张衡帮他打听过,周问卿在公孙斋,可是竟然不去上课,所以刘知易想找他都找不到。
果然是经常让他感到卑微的周问卿,就是不一样,刘知易好容易才混到不上课的待遇,而人家从第一天开始,就没上过课,不用问,一定又是出门义诊去了。
“刘师兄。听闻你煮骨疗毒治好了岭南王的恶疾?”
周问卿道。
刘知易一边把他让进宿舍,好奇周问卿竟然也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笑道“周师兄也是来探讨医案的?”
岭南王跟周问卿没有利害关系,能让周问卿感兴趣,肯定是因为这个病案特殊。
周问卿却摇摇头“非也。我是来送信的。”
“送信?”
刘知易疑惑。
周问卿直接掏出两封信“我昨日去了一趟春风亭,你师父和父亲都托我送信。”
方先生和父亲送信?刘知易实在猜不到是为什么。
周问卿继续道“你家师姐又发病了。这回晕了三天。我觉得她不太好了!”
刘知易一愣,知道师父为什么写信了。马上就拆师父的信。前天他写了关于血虫的信送回春风亭,方先生应该收到了。
先生的回信很简单,就是关于方戎女的病。
“知易吾徒,汝师姐前日病重……为师欲南下岭南寻药,望你念在师徒、同门之谊,照拂一二,为师短则数月,多则一年必回!”
师父简单的说了下对方戎女病情的判断,认为情况不太好,已经耽搁不起。最后决定亲自去岭南找寻血虫,托付刘知易照顾方戎女。
“我师父走了?”
刘知易问道。
周问卿摇头“尚未离开。他要去哪里?”
准备走,还没走。刘知易打算找时间回家一趟,跟方先生说一说血虫的事情有眉目了,让他稍安勿躁,等自己先找找。刘知易肯定不会对方戎女见死不救,他上次给岭南王治病的时候,岭南王府一个郡主问自己要什么,刘知易点名要血虫,可现在没了消息,反而送来了重礼。不知道岭南王府是不是没有血虫,即便现在没有,以岭南王在岭南和南蛮中的影响力,他出面找血虫也比方先生去岭南靠谱。所以万不得已,刘知易宁可用跟岭南王之间的恩情,换一只血虫。
除了岭南王这条路之外,董封那里也不是不能想点办法。虽然董封脑子不太正常,让整个太学学子恐慌。但在听过的故事中,董封可没有弄死过人,最惊悚的,无非是断头。刘知易不会冒这个险,但跟董封接触一下,用其他方法交换也可以,反正已经确定,董封手里肯定有血虫,这是他亲口承认的。
“周师兄今日还回春风亭吗?”
刘知易问道。
周问卿想了想“你如果有事托我去做,我可以回去一趟。”
刘知易想了想,在亲自回去一趟,还是留在太学等消息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他此时回去,万一岭南王府的郡主派人来送血虫,就把事情耽误了。写封信回去告诉师父,跟自己亲自回去效果一样。
“周师兄稍等。”
说完,在床前的箱子上铺开纸笔,写了一封长信。将他目前掌握的血虫线索告诉师父,让师父静候佳音。
周问卿接过信,没多问就走了。他不学习,热衷义诊,对他来说,在城里给孤寡看病,和去乡下义诊是一样的。
周问卿走后,刘知易才打开父亲的信。
其实不是父亲写来的信,而是父亲转来的。
信是从漠南发过来的,是兄长刘知难写的。
送刘知难北上从军的时候,刘知易叮嘱过他,让他记得给家里写信。结果一去半年,一封信都没见过。兄长就是这样的人,习惯了。
拆开信,字迹简短。
“知易吾弟。为兄深入大漠方回。与狄人盗匪激战十余次,受创八处。为兄武道颇有精进,明年春将回乡考武举。”
完了!
看完信很无语,文人写信,辞藻华丽,让人觉得啰嗦。刘知难这个武人写信,又过于平铺直叙,看完信刘知易只知道一个结果,什么过程都没有。
他关心的受创八处,是轻伤还是重伤,不知道。能跟狄人激战十余次,想必不会是小仗,受伤轻重真不好说。
从信中,刘知易还读出一些其他内容。兄长从军,只是为了找一个庇护所,没想到刚参军就出征了,而且是深入大漠。天下承平日久,徐谦巡边十年,没听说过漠北狄人进犯,徐谦刚离开漠北不到一年,边军竟然就要深入大漠出征了?
没有更多信息,无法判断,只是狄人偶发性劫掠,还是大举入寇的前兆。漠南被大夏夺占,狄人不会干休,只是大夏国势强盛,他们不敢造次而已。
总体是好消息,刘知难武道精进了。或许跟出征有关,经历激战,在生死之间游走,正是武道修行的不二法门。大夏武道衰微,跟天下太平有绝对的关系。武夫都不上阵杀敌了,没有实战,自然很难精进。用进退废,不用自然会退化。
一想到兄长武道精进,明年就要回来考武举,一方面为兄长高兴,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羞愧,他也该努力了。处理完血虫的事情,他得尽快去法学院偷师。
血虫的线索,一个在王府,一个在董封哪里。已经拜托王府那个郡主帮忙找了,一直没有消息,或许对方已经忘了。董封这边倒是信誓旦旦手里有血虫,可刘知易不想与虎谋皮,能有别的选择,他一定不找董封。
想到这里,刘知易开始磨墨写信,既然那郡主没有消息,就主动送拜帖。他拒收了王爷的谢礼,求他们办点事应该不难。虽然这人情这么快就用了,有些可惜,可方戎女的病情耽误不得,顾不上了。
正在写信,突然敲门声响起,斋仆送来了一封请柬,打开一看,正式王府送来的。真实瞌睡碰到枕头,不用写拜帖了,当面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