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崇祯的沉默
毛文龙都已经死了,下边的人要闹事,情理之中。袁崇焕退后两步,嚷声道:“毛文龙已死,难道你们还要这个时候造反,为他陪葬”
“毛文龙率受皇恩,不思报国,今奉圣旨杀之。尔等身为朝廷将领,切莫犯糊涂啊。本官在此保证,只诛杀毛文龙一人,余者绝不追究。”
尚可喜自然不听这一套的,还想继续闹事,却被耿仲明伸手拉了一把。尚可喜心中怒急,刚想说脏话,便看到耿仲明不断向自己使眼色。尚可喜转头端详一番,心中顿时凉了一片。
只见屋中二十多名将校,大部分人面色犹豫,甚至有的人已经收回兵刃。可见,刚刚袁崇焕那番话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毛文龙坐实了谋反罪名,那么随者必然受到牵连,与其受气,不如扯旗子造反。但是袁崇焕刚刚的话,又给了人希望。能继续当官,谁愿意拖家带口的造反
不能说这种想法有错,但尚可喜却无法忍受众人这种态度,他双目赤红的吼了起来,“大帅在世时,对诸位不薄,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们竟如此对他,你们”
话音未落,却见人群中一名魁梧将领走出,那人对袁崇焕拱手施了一礼。
“袁督师,还请你向陛下美言几句,我等绝无谋反之意,一心尽忠职守,报效朝廷”
说话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毛文龙的副将陈继盛。陈继盛这么说,无异于是向袁崇焕低头投诚了。尚可喜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要不是有耿仲明拽着,他早就暴起砍死陈继盛了。
袁崇焕心中自然是喜笑颜开,陈继盛的转变,也在预料之中。毛文龙只要一死,他手底下的人一定会分成两批人,一部分人想替毛文龙报仇,另一部分人则会为自己的未来前途考虑。袁崇焕觉得,大多数人都会为前途考虑的,也是基于这一点,他才敢矫诏直接杀掉毛文龙。
陈继盛投诚,袁崇焕自然欣喜万分的勉励一番,“陈将军放心,本官之前就说过,只杀毛文龙一人,余者皆不追究。”
这句话不仅是对陈继盛说的,也是给众人吃一颗定心丸。到了这一刻,大部分人都已经冷静了下来,毛大帅已经死了,是时候为将来考虑了。
不是陈继盛等人没良心,而是毛文龙已经死了,大家都拖家带口的,不得不多做考虑。毛大帅如果活着,大家有主心骨,有个奔头,造反也不是不能干,现在人都没了,干嘛还去造反
陈继盛的想法,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向袁崇焕低头。
而袁崇焕也着实能安抚人心,他下令不追究众人的责任,还让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祚代理皮岛军务,陈继盛继续为副将,余者职位不变。但是,袁崇焕却将毛文龙的大印以及尚方宝剑交给陈继盛代管。这一招可谓是一石二鸟,既防着毛承祚事后作乱,又奖励了陈继盛。
奖励陈继盛,是因为他第一个站出来投诚,起到了带头作用。陈继盛对此,自然是感激涕零,而毛承祚、尚可喜以及耿仲明等少数人却没怎么说话。
没过多久,袁崇焕下令厚葬毛文龙,随后对皮岛政务进行了改革。第一件事,便是废除了皮岛商税,在他看来,这就是苛政。身为大明将领,护卫大明子民,为大明商户提供转运便利,乃是理所应当。私自收税,不是苛政又是什么
其实,袁崇焕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也没人再在意这些小事。
毛文龙之死,不仅震惊辽东,更是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廷。
毛文龙身为平辽总兵,左都督,职位在袁崇焕之上,袁崇焕却是说杀就杀。圣旨又如何就算有圣旨也得按章办事儿啊,你袁崇焕凭什么说杀就杀,你是天王老子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上弹劾袁崇焕的奏章如雪花一样,同时,辽东方面也不少人替毛文龙伸冤,要求问责袁崇焕。
辽东方面,以赵率教为首的固有势力,也对袁崇焕这种行为大为不满。毛文龙这种封疆大吏,地位比袁崇焕还高,袁崇焕说杀就杀,那么别人呢
圣旨就算有圣旨,你袁崇焕也不能胡作非为啊
不过让人失望的是,崇祯将所有奏章全按下来,没发表任何意见。同样,内阁这边也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说来奇怪,以前内阁可是比崇祯还积极地,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跟陛下进退一致了。
此时的文华殿内,没有一点烛光,屋中阴森森的。王承恩想点燃蜡烛,却被崇祯制止了。坐在黑暗的角落中,崇祯紧紧地闭着双眼。自从知道毛文龙的死讯后,他的反应跟耿仲明那些人一样,整个人是懵的,随后才是愤怒。
其他人都没怀疑那份圣旨的真伪,可是崇祯心里很清楚,那份圣旨是假的,所谓的十二条罪状,也都是袁崇焕自己做主安在毛文龙头上的。
矫诏、擅自杀一品大员,他怎么敢,他怎么可以崇祯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他恨不得立刻把袁崇焕押送到京城问罪。可过了许久,又只能将心中的愤怒压下去。
崇祯最挂念的还是辽东,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平定辽东,而如今辽东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袁崇焕,一个是毛文龙。现在毛文龙已经死了,这是个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是袁崇焕还活着。
这个时候就算问罪袁崇焕,又能如何毛文龙依旧活不过来。如果问罪,那袁崇焕就必死无疑。矫诏,光这一条,砍他十次都不够。
平定辽东啊,崇祯又想起了当初见袁崇焕的场景,“只要陛下支持臣,给臣便宜行事之权,臣五年平定辽东。”
辽东,还是辽东。崇祯将所有的愤怒咽到了肚子里,你矫诏也好,杀毛文龙也好,朕都忍了,只要你五年那把辽东女真作乱平了,你依旧是朕的好臣子,因为你是朕选的人。
就这样,崇祯在文华殿待了一夜,第二天终于走出御书房,对毛文龙一事下了旨意。
总之,全按袁崇焕的意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