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新房开工的日子。
原本定好的石料、沙子、石灰等已经提前运过来堆到了一边。
请好的工匠一早便到了家里,一共是四个人,一个老师傅带的三个徒弟。
大家摆好了香案,点了香,做了个简单的祭祀。
老师傅看了看地势,在地上用石灰定位好具体的位置,说了几句吉祥话,开工仪式便完成了。
海棠她们几个姑娘一大早便在厨房里面帮忙。既然工匠已经进了门,这伙食一定不能差了。
一早上就包了肉馅大包子三屉,还煮好了稠稠的青菜稀饭。李秀芹还特意炒了两个小菜,加上咸菜一盘,也算是丰盛了。
海棠找了大簸箕,铺上了纱布,将热腾腾地包子从蒸屉里抓了过去,烫得她直吸气,一会儿便堆得满满的。
然后将这一簸箕热腾腾包子摆在了堂屋里饭桌上,平儿和二妞按人头盛好了五碗稠稀饭,赵小妹负责端小菜,一会堂屋的饭桌便摆满了。
时间把握的刚刚好,外面的仪式刚刚弄完。赵全便请着几个师傅一起,过来吃早饭,吃完早饭便要开始干活了。
赵家如今光靠赵全和李秀芹做工,每个月并没有多少银钱,此次都是海棠主动拿出的银钱。
几个师傅的工钱加上材料的价钱大概是十七八两银子,这是老师傅一开始量好了尺寸估算出来的。加上每日的伙食上的开销,按一天一百文算,二十两银子足够了。
早饭解决了,中午饭便稍稍有此麻烦。
如今不比以前,总共十几个人的饭,而且里面还有五个做力气活的男人。
蒸米饭倒是容易,大锅一焖。下饭菜就得去镇上买了。
海棠和平儿还是去之前经常关顾的猪肉摊,买了三斤猪肉,外加三斤肉骨头,肉骨头比肉便宜点,一共花费一百文,老板还额外送了一斤猪板油。
又在菜摊上,买了几大根白萝卜,外加一个南瓜,外加一大把水芹,花了近十文钱。几个人抬着,总算是拿到了家。
家里只有两个灶眼,海棠她们便在院子里,专门用石料搭了个简单的明火灶,专门用来骨头汤。
这炖汤不费事,就是多看顾一些。
海棠将买的肉骨头用清水洗了洗,放入了外面加了冷水的锅里,同时切了好几大块生姜进去。为了能更好地去除肉骨头的腥味,海棠还特意加了几个之前买的酸梅进去。
这中间的空档,她便抓紧时间教另外三个在地上写写字。
锅里的水煮开了之后,就会浮起大片大片的沫子,这时候用炒勺,将这层沫子舀出来便好。
原本就是做的小火炖汤的打算,火给的不大,锅里没有大幅翻滚,只是冒着一个个的泡子,盖上盖子刚刚好。
海棠她们继续习字,每隔大概一刻钟,便会掀开盖子看一眼,或者填点柴再加点水,半个时辰后,一股浓郁的肉香飘了出来。
海棠估摸着这骨头上的肉应该是烂了,从屋里拿了筷子戳了戳,果然将肉轻易的从骨头上戳掉了下去,汤也变成白白的颜色,上面还飘着一层淡黄的油花。
从厨房拿出了盐罐子,加了些盐,用炒勺将汤搅动了几下,好让盐融化。把之前母亲切成块的一大盆白萝卜也倒了进去,拨弄了几下,盖上了锅盖。
海棠寻思着差不多再有一刻钟,这汤就要炖好了。
李秀芹这时也在厨房忙上了,早就将猪肉割了一半下来,剃下猪皮,将肉剁碎,再将水芹用烧开的水烫了烫,切成了小段,放在旁边备用。
将小芥菜和生姜都切得很碎,锅里下猪油,待油完全融化,便将小芥菜生姜末到了进去,接着是剁好的肉末,煸炒出香味,加入酱肉、醋调味,再倒入水芹煸炒几下,最后给点盐巴,再加上水,给少许面粉,做成肉糜,专门用来下饭。
接着将南瓜去皮,切成片在锅里煸炒,再加上一些盐巴,做成一大盆菜。再用自己院子里菜地里青菜炒了一大盆。
这中午的菜就算是做完了。
两个素菜一个肉糜,外加一个骨头汤,也算是丰盛。工匠们用肉糜拌饭,配上素菜,再啃几块肉骨头,都吃的很香。尤其的老师傅,最爱那道水芹做的肉糜,说是下饭,有味儿。
饭后每人再喝一碗骨头汤,吃几块白萝卜,特别满足。
晚饭也和午饭一样,除了汤,都是现做的,就是青菜换了个样,大家也都吃的很香。
走的时候老师傅直夸老赵家夫妻是实在人,不光吃饱,还顿顿有肉。
师傅招待好了,剩下的人,就稍稍差些,没有肉骨头啃了,汤还是管饱,连带着严家三口也跟着吃了几顿好的。
严家母女占到了便宜,心情似乎格外好,走到哪里都是笑嘻嘻的,也再没有找海棠她们的麻烦。房子起的很快,不到一个月便建好了。
海棠还就着工匠都在,将院子里从院门到堂前,用剩下的石料铺了一条路,这样下雨天就省得弄一脚泥。
新房子刚建好,严家一家三口便迫不及待地搬了出去。
但是他们对海棠花费的二十两银子不认可,只承认盖屋子的工钱和石料沙子钱,只愿意出十六两银子,最后多亏了里正调解,折中算了十八两银子。
暂定的是,每个月给海棠五钱银子一年六两,分三年结清。
按理说这个时间有点长,赵家这边是不合适的,但考虑到从此能和严家划清界限,以后省了许多事,海棠便同意了。
但是,加上了一个条件,那便是不得拖欠。如果拖欠超过两个月,赵家便可以将严家几口人赶出去。
事情讲好了,海棠便和平儿搬进了原来严家三口住的屋子。
院子里一下恢复了清净,再也不用多做三个人的饭,赵家的女子,都觉得像突然卸下了重担一样轻松。
严家和赵家的恩怨,小河村里传的沸沸扬扬。
从严家母女故意弄伤自己到里正那里告状,再到赵家出钱给严家盖房子,不收利息。
村里人都称赞赵家实诚,以德报怨,而严家白白捡了个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