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殷得知李存勖灭了蜀国的消息之后,非常不安。根据派去的探子回来的描述,现在的唐军战斗力极为强悍。如果李存勖派这样的大军攻打自己,自己麾下的军队恐怕不是对手。马殷紧张的思考着,如何才能躲避这场灾难。
马殷急忙令人把高郁请来,征询他的意见。高郁笑了笑,说道:“王爷不必担心,你不妨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马殷不解地问道:“先生此话,本王并不太明白,请先生直言。”高郁说道:“这唐主刚刚平定蜀国,正是志得意满之时。王爷不妨上表主动表示想归隐山林,安享晚年。请李存勖安排人来接替。如果他高高兴兴的接受了你致仕请求,那就说明他有意南下。但是他从中原来到长江边,也需要时间。我们就可以从容备战。当年曹操都败于赤壁,李存勖未必能强过曹操。李存勖后方并不稳固,契丹人一直在虎视眈眈。只要我们坚守待变,他的军队不适应南方气候,自然没什么战力。”
马殷听了高郁的一番话,恍然大悟,心中安定了下来。于是在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一月,马殷把拓跋恒找来,让他起草奏表送去洛阳,向李存勖其木格求致仕。马殷在奏表中写道“臣已营衡麓之间,爱为莬裘之地,原归印绶以保余龄。”意思是,马殷已经在衡山和岳麓山,找好了安享晚年的地方。愿意把印绶交回给朝廷,请李存勖另外派人来管辖,自己情愿退隐颐养天年。
但李存勖接到马殷的奏表之后,拒绝了马殷的好意。因为李存勖此刻很忙,哪里有空去思考遥远的三湘大地。再说了,他自然也清楚这是马殷的试探而已,自己要是真的同意了马殷的请求,马殷恐怕会立刻断绝上贡和来往。李存勖现在也没有打算南下,只要马殷能继续称臣上贡就可以。于是李存勖下诏挽留马殷,请他继续履行职责。马殷接到诏书之后,这才彻底安心。
再说在唐军势如破竹攻入蜀国腹地之际,南平王高季兴也在李存勖的命令下,发兵西进,准备夺取三峡天险,扩大自己的地盘,同时巩固江陵西边边防。高季兴留下儿子高从诲守江陵,亲自率南平水军溯江而上,进入三峡。
此时负责镇守蜀国东面的,是蜀国镇江节度使兼峡路招讨使张武。张武是合州人,其父张雍本是合州武金坝一个摆渡的船夫。张武少时身长七尺,面紫黑色,附近盗贼都畏惧忌惮他。张武长大后,投入王建的军中,英勇善战,累立战功,封为破浪都头,负责江防。在攻取梓州之时,立下大功。王建升任张武为渝州刺史兼万州刺史,另加飞棹指挥使衔。
当时割据山南东道的忠义节度使赵匡凝准备与王建争夺川东,派水军逆江而上,进入三峡,攻抵夔州,但被蜀军击退。此事过后,王建命张武在夔州以东的三峡上修筑防御工程。张武便在长江的两岸建起木栅为营,并用巨大的铁链横断江面,连接两岸,号称“镇峡”。
后来高季兴曾经出动荆南水军进攻夔州,蜀国派王先成和张武迎敌。他们以火攻击敌船,焚、溺高季行兵将过半,高季兴换乘小舟逃走。
高季兴的南平军进入三峡后,夔州刺史王成先率兵凭借浮桥与高季兴激战,但被高季兴用火船将浮桥焚毁,蜀军溃败,荆南大军乘胜向夔州推进。
当时,张武所领的士卒不足万人,在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上处于劣势。得知高季兴打败了王先成的消息之后,张武没有打算投降。因为他看不上这个自己当年的手下败将,准备给高季兴迎头痛击。
当高季兴率领的船队来到,即被横江铁链所阻。暴跳如雷的高季兴想出一招,就是挑选了一批不怕死的勇士,乘坐小船,手持巨斧为先头,想让他们冒死砍断横江铁链,为大军开路。无奈铁链非常坚硬,勇士们没有砍断铁链。
到了晚上,江面上暴风骤起,受阻的战船失控,进退两难。张武借此机会,先是以火攻击,致使荆南兵焚、溺死者甚众。紧接着,他又指挥军队居高临下,以矢石猛击。高季兴所乘的战舰虽然蒙上了牛革,但仍被巨大的飞石击中折其尾。高季兴见大势已去,易小舟逃遁。荆南兵大败,被俘获斩首者达五千余人。高季兴苦心经营的水军,就这样顷刻间化为乌有。伐蜀的东南军,就此被蜀军粉碎。
不久,刚刚取得大胜的张武就得到了蜀军北线溃败、王衍临阵脱逃、大批将领投降唐军的消息。张武立即派使节去晋见李继岌,表示愿意献出自己所管辖的夔、忠、万三州,归降唐主。
蜀国灭亡的消息传到江陵之时,刚从三峡败归的南平王高季兴正在用餐。听了手下人的急报,高季兴惊吓得哆嗦起来,连筷子都掉到了地上。高季兴长叹道:“这是老夫的过错啊!”高季兴之所以怂恿李存勖伐蜀,他原以为蜀军能凭借天险,与唐军相持。自己则可以乘火打劫,顺便捞点好处。他当然不希望蜀国真的被灭。现在荆南的西、北两面都被唐军占据,李存勖如果对江陵有意,灭蜀的唐军顺江而下,荆南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了。
梁震见状,连忙宽慰高季兴道:“不用担心,李存勖得了蜀地,自然会更加骄傲放纵。他的大祸近在眼前,估计没有机会对我们动手。蜀国灭亡,也许是我们的福气。”
梁震预测大体没错,李存勖确实没有打算一鼓作气把南平吞了。因为唐军内部出现了大的问题,导致李存勖无暇顾及其他的地方。
平定前蜀国的功劳,李绍琛最大,爵位也在董璋之上。但是由于董璋平素和郭崇韬关系很好,因此郭崇韬经常召董璋一起商议军事,而把李绍琛丢在一边。李绍琛心中不平,就对董璋说道:“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是平庸的随从人员,反倒在郭公面前窃窃私语,排挤陷害别人。我身为都将,就不怕我以军法把你杀了吗?”董璋被他说得不免羞愧难当,就把这些话告诉了郭崇韬。
郭崇韬心中不悦,便上表李存勖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李绍琛得知之后,勃然大怒道:“我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险阻,平定东川、西川。而今却让董璋坐享其成!”于是就找到郭崇韬说道:“东川是重要之地,不能让平庸之辈镇守。任圜文武双全,应当命他为节度使。”郭崇韬听后,生气地说道:“我奉圣上只命,节制各军,你怎得违我处置?”李绍琛无奈,只得怏怏不乐而退。
开始伐蜀之时,李存勖派遣宦官李从袭等跟从魏王李继岌前往。李继岌虽然身为都统,但军中谋划、委任官职等逗由郭崇韬掌管。郭崇韬整天处理事务,他的门庭若市。但是李继岌住地冷冷清清,李从袭等感到羞辱。攻破蜀国后,蜀国贵臣将领都争着给郭崇韬和他的儿子郭廷诲送上宝物、妓艺,而魏王李继岌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马匹、束帛等普通物品而已,李从袭等更加愤愤不平了。
王宗弼想当西川节度使,先找个李继岌,但是李继岌没有答应。于是王宗弼又贿赂郭崇韬,请求做西川节度使。郭崇韬表面上答应来,但是始终不替他上奏。于是王宗弼带着蜀人来见李继岌,列举了很多理由,请求留下郭崇韬镇守蜀地。
李从袭因此对李继岌说道:“郭家父子十分专横,现在又让蜀人替自己请求统帅,他的志向难以猜透,大王对他不可不防。”李继岌说道:“主上极为倚重他,不可能让他离开庙堂,怎肯让他镇守这蛮夷之地?这些事情不是我想听到的,等回到朝廷之后,你们自己去上圣上陈说。”
在李从袭等人的挑拨之下,李继岌自然对郭崇韬疑忿交加。有时与郭崇韬说话,经常暗含讥讽之意。从此李继岌和郭崇韬之间,相互产生了猜疑。
这时正好宋光葆从梓州来到,他诉说王宗弼诬杀宋光嗣等人的情况。加上郭崇韬向王宗弼征收数万缗钱,想用来慰劳军队,但王宗弼不肯给。于是郭崇韬纵容士卒们在王宗弼的住处放火喧闹,他想杀了王宗弼来表明自己清白。
郭崇韬同时告诉李继岌,把王宗弼、王宗渥抓起来,遣责他们不忠之罪,然后把他们以及家属全部斩杀,并没收了他们的家产。王宗弼被杀之后,郭崇韬把王宗弼的尸体,放在闹市中,蜀人剖肉烹食泄愤。
王承休等人到达成都,魏王李继岌责问道:“你们驻守大镇,拥有强兵,为什么不抵抗?”他们回答道:“害怕大王的神明威武。”李继岌又问:“为什么不投降?”他们答道:“大王军队没有进入境内。”李继岌问道:“你们进入羌地共有多少人?”王承休说道:“有一万两千人。”李继岌又问:“现在回来的有多少人?”他们答说:“有二千人。”李继岌道:“现在是你们报答死去的一万人之时。”于是把王承休等人以及家眷全部杀死。
李存勖在郭崇韬的举荐下,任命知北都留守事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同时催促郭崇韬返回洛阳。郭崇韬平素嫉恨宦官,曾暗中对魏王李继岌说道:“大王他日得了天下,骟了的马都不能骑,更何况上任用宦官。应当把他们全部辞去,专门起用士人。”吕知柔正好偷听到来郭崇韬的话,宦官们因此对郭崇韬更加恨得咬牙切齿。
当时成都虽然被攻占,但是蜀中盗贼四起,布满山林。郭崇韬担心大军撤离,这些盗贼成为后患。于是他命令任圜、张筠分路去讨伐他们,也因此留下来没有回洛阳。李存勖派宦官向延嗣前来催促,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等到见了向延嗣之后,又十分傲慢,使得向延嗣十分生气。
李从袭趁机对向延嗣道:““此间的军事,都是由郭公把持。他的儿子郭廷诲,整日与军中的骁将以及蜀中豪杰,把酒言饮,指天发誓,不知怀着什么意思?诸将都是郭氏的羽党。一旦有变,不但我等死无葬地,恐怕魏王也不能免祸了!”边说边痛哭流涕。向延嗣说道:“等我回去报知宫中,必有后续的旨意下来。”
第二日,向延嗣向魏王李继岌和郭崇韬辞行。他兼程赶回,到达洛阳之后,把这些全部告诉了刘后。刘后转而告诉李存勖,请求救李继岌一命。在此之前,李存勖听到蜀人请求郭崇韬做镇守,心中已经有所疑惑。这时又听到刘后的话,更加怀疑。
李存勖接着查看蜀国府库的帐簿时,说道:“人们都说蜀中的珍宝很多,为什么帐上这么少?”向延嗣说道:“听说蜀国被攻破以后,珍宝都到了郭崇韬父子手中,郭崇韬有黄金一万两,白银四十万两,钱百万串,名贵的马一千匹,其他的东西与此相当,至于郭廷诲所拿到的还没计算进去。所以朝廷得到的并不多。”李存勖大怒。
孟知祥要去成都之时,李存勖对他说道:“听说郭崇韬有异心,你到了之后,把他杀了。”孟知祥说道:“郭崇韬是有功之臣,不应这样处理。等我到了蜀地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他没有异心,就送他回来交给陛下处理。”李存勖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他。
李存勖又派遣宦官马彦珪,迅速赶往成都,促催郭崇韬回朝,并且说道:“郭崇韬如果奉诏班师,就不必说了。如果他故意拖延,又嚣张跋扈,可与魏王继岌密谋,除掉此患!”马彦珪唯唯听命。临行之前,他又入见刘后,说道:“蜀中事势,危在旦夕。如果有变,怎能在三千里外,来复禀命?”
于是刘后又来找李存勖,李存勖说道:“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出于传闻,不知虚实,怎能断决!”刘后见他不肯答应,因此自草了一份教令给马彦珪,令他交给李继岌,杀了郭崇韬。
郭崇韬部署好军事,与李继岌约定时间,准备还都。魏王李继岌将从成都出发,命令任圜留下暂时管理事情,等待孟知祥的到来。就在这天,马彦珪来到了成都,把刘皇后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李继岌说道:“大军将要出发,郭崇韬也没有什么谋反的迹象,怎么可以做这对不起人的事?你们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况且皇上也没有命令,仅凭皇后的告谕就把招讨使杀死,这样可以吗?”
李从袭等哭着说:“万一郭崇韬听说以后,中途发生了变化,那就更不可以挽救了。”李从袭等连忙向李继岌陈说利害、拼命鼓动,李继岌最终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于是李继岌么令人去召郭崇韬过来议事,嘱使心腹大将李环,藏着铁椎,站立阶下,然后自己上楼躲避。不久后,郭崇韬没有多想,昂然而来。他刚上台级,李环就掏出铁锥,一下击碎郭崇韬的头,并杀死了他的儿子郭廷海、郭廷信。
都统推官李崧对李继岌说道:“现在大军将要出发,你就没有圣旨而擅自杀死大将,这容易引起士兵哗变。难道就不能忍一忍,到了洛阳再说?”李继岌说道:“你说得对,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于是李崧召集几个书吏,假造了一份圣旨。然后对外宣谕,军中才稍稍安定下来。郭崇韬的左右亲信们都躲藏起来,只有掌书记张砺到魏王府痛哭了很长时间。李继岌任命任圜代替郭崇韬总管军政。
王衍到了长安之后,宦官景进对李存勖说道:“魏王还没有到来,康延孝刚刚平定,西南还不是很安定。王衍的同党不少,如果他们听说您东征,恐怕事情会发生变化,不如把他们杀了,以绝后患。”李存勖点头同意,即派遣中使向延嗣拿着唐主的命令去诛杀他们。李存勖的命令上写着的是:“王衍一行,一并杀死。”
枢密使张居翰看到,心中不忍,于是勾去“行”字改为“家”字,因此蜀国的百官以及王衍的仆役有一千多人免于一死。向延嗣到达长安之后,在秦川驿把王衍的家族全部诛杀。王衍死时不过二十八岁。王衍的母亲徐氏被杀时,大声说道:“我的儿子以一个国家迎降,还免不了诛灭全家。你们背信弃义,迟早要遭报应。”
伶官景进又诬称郭崇韬与李继麟通谋。李继麟就是朱友谦,任护国军节度使。大军征蜀之时,他派遣儿子李令德跟随郭崇韬出征。李存勖也不多想,便令朱守殷把他一刀杀死。接着又传诏到李继岌的军前,令他诛杀李令德。李继岌令董璋依令行事,董璋自然是遵命而行,将李令德杀死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