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光辉岁月[无限] > 11、考试周(3)

11、考试周(3)(1 / 1)

根据《九大序列通识》教材可知,这本书除开目录外,正文部分有1204页,字数是1010千(也就是101万字)。按照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想要在十天内初步掌握难度或许不大,毕竟这是讲‘通识’的书,不像一些理科教材,需要理解、计算的地方很多。

但也就是初步掌握...稍微差一点儿的,就算是在考试前阅读了几遍,看到题目的时候也可能出现‘看着眼熟,但就是无法准确作答’的情况。

更何况,十天之内还有另外两本大部头要掌握,那还是难度更高的内容呢!

关音是二十天五本教材...听起来占了便宜,其实不然。稍微有点儿常识的就知道,记忆这种东西是有遗忘曲线的,复习十天之后考试,和复习二十天之后考试更多的内容,谁更有优势是不好说的。

这个时候对于很多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怕是已经意识到这‘第一场考核’的难度了。

但对于关音来说,这个难度却是刚刚好的。有一点儿难度,却还在控制范围内。

在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东西大致心中有数之后,关音放下了《九大序列通识》的树状图。手拿圆珠笔,开始了阅读——她是会速读的!

小时候在脑科实验中心的训练内容包括了速读,当时关音的巅峰速度是每分钟九千字左右(中文)...不过她现在日常就是三千字每分钟的样子。这不是她的能力退化了,而是她确定这个速度才是最适合她的。

速读这种事情很奇妙,一开始速度加快时并不会妨碍理解书中内容,反而能帮助理解。可一旦速度超过一个临界值,理解程度、记忆情况就会下降。三千字每分钟是关音兼顾效率和其他方面之后,得出的相对合适的速度。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看到关音的样子,就会发现她和普通人读书有很大不同——手上的笔显然在辅助阅读,不断下滑。偶尔遇到关音觉得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还会做一个记号,而有记号的一页,在翻过的时候会折起页脚。

用手指或笔辅助阅读是很常见的,读书的人很少知道读书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换行时找下一行上。如果有手指或笔做一个‘移动标记’,这个时间可以大大节省!

另外,关音视线左右移动的幅度也很小...她倒是没有学习‘移动眼球’的速读法,据说那种技巧用在速读上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当时实验室的博士没有让她学,据说是这种技巧有不少弊端。

关音视线移动幅度小是因为她每次换行时都会直接看下一行的中间,至于每行的前半部分内容,一部分靠余光,另一部分靠‘脑补’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团块’阅读,一些没有经过速读训练,但阅读量比较大的人,也会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自然学会这一技能。

阅读量稍微大一些的人,看到纸条上的一句话,同样也不需要逐字阅读,往往扫一眼后自动就在脑海中生成了句子。‘团块’阅读只是做的更厉害一些,并且常规化了。

团块阅读也存在后遗症,如果总是维持速度过快的团块阅读,年轻的时候还好,年纪大一些时就有可能出现阅读障碍——团块阅读时,字词会在脑海中重组为通顺的、合乎上下文逻辑的句子。年纪大了后,这方面的能力似乎会下降,出现的句子就会变得很古怪。

不得不说,关音刻意控制了自己的阅读速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这样快的阅读中,关音手中的笔迅速下滑,这都不像是在‘点读’,而像是在下拉一份清单了。

在这个过程里,关音的感觉也很奇妙。和普通阅读会在脑海里听到一个读书声不同,她现在直面的是‘信息’本身...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人阅读,即使没有发出声音来,脑海里也是有读出来的,而这也是阅读速度的一道天花板。

毕竟‘读’起来再快也有限度。

之所以大脑非要‘读’,很有可能和习惯有关,人总是喜欢用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辅助理解新学的东西。就像是学习外语时,听到外文,总会先在脑海里翻译成母语,然后心里用母语作答,又将母语回答翻译成外文。

人都是先学会说话,然后再学会文字的,这种情况下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这没毛病。

这种时候,就需要刻意的训练了,训练到一定的程度,不用经过‘脑读’,直接由文字转化信息就好!就像一门外语学成母语一样,听到之后不需要想母语,立刻就能转化为相关信息。

《九大序列通识》,101万字,关音总共花了六个小时...比预计的花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但考虑到她中间还做了‘关键词笔记’,也不能说她慢。

这个时候正是下午一点钟,从阅读状态中脱离,关音拿出面包和水简单解决了午饭,然后就趁着脑子里的知识还热乎着,根据关键词笔记和书中的难点、重点记号,开始用电脑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树形图的升级版,更符合本人的思维习惯,另外在配色、图画上都更有讲究——人脑自从发展成型,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处理图画信息,事实上,人处理文字只不过是近几千年的事!

在构造上,人脑处理文字不是不行,但总像一个图像处理ai做文字编辑的工作,是不专业的!

只不过ai不合适还可以改,人脑不适合当下的时代,却是很难改的,只能学着去适应。

‘思维导图’差不多就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当信息转化成一幅图,关键词点缀在其中的时候,回忆起来就是回忆一幅图,这会容易一些。

至于‘关键词’的作用,那就更毋庸置疑了——人的记忆力其实很好,人觉得自己健忘,更多是一种错觉。就比如说一件事,好像已经忘的干干净净了,但如果有另一个人提示了一点儿什么,比如‘当时你就站在中间’‘那个时候不是说了个关于明星xxx的笑话吗’‘他那个时候说...\',这些细节如果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当事人就会像是找到线头一样,将整个毛线团扯出来。

趁着记忆里的知识还清晰,关音迅速用关键词和重点难点做了‘思维导图’。这样一来,一方面其实是对刚刚知识的加固,另一方面,也是将知识和这些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联系到了一起,看到这些关键词就能扯出之前读到的教材内容。

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还需要加固几次,不然记忆很容易就会变淡。

加固起来就不用像之前第一遍阅读了,除了骨架部分的内容需要读,其他的‘一扫而过’也就是了。

所以速度会更快!

等到晚饭前,关音又重新梳理了三遍,而且一遍比一遍快!

到了这个程度,这部分工作就可以说是大体做完了——在吃晚饭的路上,她还在回忆书本中的内容,搭建起合适的体系。她倒是不担心读这么快会不会出现理解问题,事实上这个速度对她来说是很适应的,比‘慢读’理解的更好。

人脑是非常强大的,当读书速度太慢时,大脑用于理解和存储知识的能力就会冗余的厉害。而冗余这种存在总是非常让人不快的,出现在大脑中尤甚!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反应常常是‘走神’...阅读太慢了,就很容易被周围其他东西吸引走注意力,反而不利于专心和理解。

“阿姨,我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关音在旁边的机器上划了一下类似于‘学生卡’的东西,得到了相当丰盛的晚餐。‘光辉’送考生们参加考核时应该是各方面都考虑到了,他们就像是这所‘学校’中真正的学生,有自己的身份,自然也有身份配套的一切。

关音很清楚接下来的‘考试周’是真的战争,不是自己和别人的战争,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这种时候,好吃好睡、心态放稳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一点儿没有亏待自己的意思,在很多考生(关音看到了他们摆在桌上的教材)饭点还k书的时候,她依旧是准时吃饭。

荤素搭配、营养丰富。

吃完之后她还去旁边的水果店买了几个橘子,站在垃圾桶旁边剥皮吃掉。然后又在图书馆旁边散步了十来分钟,这才重新回到图书馆内。不过这个时候她原本的小单间已经有人占了,她是回不去了。

好在这会儿正是饭点后,一些错过了饭点、饿的受不了的‘考生’总有要吃饭的。稍微找了找,就找到了一个位置比较隐蔽的角落...不是小单间,但也不会被其他人打扰。

坐下来,关音并没有再将教材和文具拿出来,而只拿了‘思维导图’,接下来就是记忆时刻了!。

关音伸手拉了拉挂在耳朵上的口罩绳,眼睛看着思维导图,默声道:

“‘记忆宫殿’。”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