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有反对过进攻,只是坚决反对战役在错误的时间发起。”卡特再次反驳道。
“那么,你认为,最合适的时间是何时?”
“应该在一个月后,而不是在两个月后!”卡特丝毫没有犹豫的说出了他心中所想的时间。
“何以见得?”李凌故意提高嗓门站起身来问道。
“因为我们的敌人,他们也有疲惫的日子,经过这几次的战斗,他们军队的战力逐渐消磨殆尽。这意味着,莱斯诺会在接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整顿军备恢复军队的战斗力,而不是进行大规模的募兵,他们不像我们,兵源组成复杂,他们一旦过多的添入新兵就会造成两极分化整支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一名参军入伍的二十岁青年,在战争情况下,也要进行至少一个月的训练时间。
相反,我军士兵整体实力几乎旗鼓相当,磨合较快,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比他们提前。还有经过前几次的战争,他们钢铁产量逐渐下降。除此外,因为庞大军队的巨量燃料需求,使得他们本来就匮乏的石油供应更加达到了极限。根据我的了解,他们现在不得不广泛利用合成燃料,也不得不面临各种战争机器因为使用这类燃料造成一些零部件损伤之类问题。反而我们如果在两个月后发起进攻,到那个时候莱斯诺的部队元气已经恢复了过来,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兵力将再一次凌驾于我们之上。”
“所以我所说的在一个月之后发起进攻,就是在我们能够做好充足的的准备而敌人却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时。”卡特的论述已经深入人心,毕竟他是经过理性的思考。
“好吧,我为我的失态道歉。”李凌不想吵架,因为他必须顾及许多事。
杨梓峰敲了敲桌子:“卡特的这个意见我会在细致的考虑,接下来是关于军队建设的问题。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每次军事变革都会对战争和军队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杨梓峰讲道:“我想这次的军事变革将会成为诺克纳尔基地变化最为深刻、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军事变革.
首先改革的就是军队建制:
以往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每个整编团的建制是士兵一千一百人,由三个步兵营,一个炮连,一个卫生队,一个直属队(通信排,警卫侦察排,工兵排)组成。
为了打破这种固有的建制,杨梓峰建立了军队编成一体化:
即按区域和任务,部队实行一体化的编成.军种体制的壁垒最终将被打破.
作战单元将以小型多功能部队为基本单元.根据遂行任务的要求建立灵活组合的模块集成式编制。
第二是战略战术的转变:
这种战略所强调的是信息、火力、速度和基于效果的全维作战,而不是传统战争中所强调的优势兵力。在当时对莱斯诺的战争中,敌军运用了“斩首行动”、快速突击和精确打击都体现了震慑战略的作战特征。
因此杨梓峰强调全维作战,就是在战争和非战争的各种可能军事行动中运用所掌握的一切手段,以最小的代价决定性地完成任何受领的任务。“全维作战”所称的“全维”并不仅指时间和空间上的涵义,而且还包括行动的方式、具体任务和使用手段等更为广泛的内容。
第三点:震慑作战——削弱对方意志的作战理论
一是慑战一体。战前,加大对敌方的监视力度,专门组织针对敌军的“内窥”演习,并通过频繁的军事调动形成大兵压境之势。战中,大规模轰炸敌方的基础设施,强调“直接打击敌军作战重心”的指导思想,突出打首脑、打基础,打守军,广泛使用射程远、威力大、杀伤力强的精确制导弹药,对敌军实施高强度的突袭,制造战争恐怖气氛,给敌军以强大的心理震撼。
杨梓峰的这种想法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连不懂军事的凯特都听得津津有味,浮想联翩。但这只不过是杨梓峰内心最深处的一个想法,至于是否能成功还得需要用时间去检验。
......
随着末日的降临,从丧尸口中得以幸存的人类开始为了活命而不断忙碌,就是为了可以填饱自认为累赘的肚子。
自诺克纳尔基地成立以来,这里的难民几乎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每天都有因饥饿死去的更是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是因为缺少粮食而造成的,而是在一些商贩中他们故意以低价收购粮食,然后在高价卖出。所以,针对这个弊端杨梓峰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杨梓峰虽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是毕竟也在高中时代接受基本经济知识的教育,到了大学又要强制学习一些。
所以在杨梓峰看来要想解决眼下的不平衡问题,就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政策!
按劳分配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政策其含义是指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根据杨梓峰的规定,基地内的每个人除了老人孩子和一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外可以每天免费得到一些必要的生活口粮,其余的人则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粮食。
另外,杨梓峰也在基地内恢复了货币贸易,并且还发行了货币,以此作为报酬发给兵工厂、各个手工劳动者和垦荒农民,他们可以用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但李凌却在政策推行时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恢复货币贸易,确实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易,但我们有足够的货币进行贸易么?因为他们已经大量的金属用到生产武器上面去了,剩下的大额纸币也不合适贸易。再者,万一哪个人的手中囤有大量的美元,那么他们还需要继续劳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