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到了!”
“家书到了!”
三月中旬,随着几大车驿站邮传抵达灞上军营,在此训练半月的士卒们立刻沸腾起来。
家书,这是秦军中的老规矩了,尽管秦一直被诟病死板不近人情,但在这方面却很有人情味,每逢驿传往返,士卒可以给家中寄信,家里也会回复,甚至还能捎带一些钱、衣,毕竟除了一套制式甲衣、兵器和集体伙食,其余都要自带。
而听人说,这或许是大军开拔前,最后一次与家里联系的机会了……
本营的一大筐家书被运了近来,士卒们在各自军官的组织下站好队列,翘首盼着军正喊道自己的名。
“盩厔县(陕西周至)甘亭,不更伯劳!“
“诺!”
等了良久,终于轮到自己,已是屯长的伯劳立刻出列,走到军正面前接过家书——这是布皮封着的劣质纸张,比起黑夫当年写信回家用的木牍,已轻便了许多。
拿到信件后,伯劳没有开启观看,反而将纸凑在鼻子边闻了闻,或是希望能嗅到妻子的气息,这是他最喜欢的味儿,只可惜信件跋涉百里,纵有气息也散尽,只剩下纸和墨的味道。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伯劳他们被分配到了上林三县的最西边,一处有山有水可供狩猎捕鱼,也能安全种地的地方。
那儿烧荒后土地肥沃,他一月份用北伐后得到的赏钱,在县城买了头牛,置办了犁,一口气耕完了家里的土地,妻子则抱着陶罐,紧随其后,一点点洒下种子,因为公孙丽过去从未干过农活,显得笨手笨脚,还得伯劳手把手教。
“也不知她能否照料好家中田亩。”
伯劳忧心忡忡,虽然田吏针对这些刚从宫里嫁出去的女子,安排了农妇去传授,但效果如何,谁都说不准,这些昔日宫女能否适应农家生活,也是未知数。
尽管很想知道妻子说了什么,可惜伯劳不会读,他得找军法官帮忙。
军法官这几天很忙,他居住的小屋外排了大长队,很多士卒尴尬地来请他帮忙,新的律令规定,这是军法官的职责,不得拒绝为士卒读信写信。
如此,学室出身的军法官能与士卒拉近距离,了解他们,但同样的工作重复多了,也会疲倦。
军法官刚接过伯劳的信后,一看便有些诧异。
“这是哪的里正,写的字如此娟秀?”
“此乃吾妻之字,吾妻是识字的。”
伯劳难掩骄傲,现在识字的人很吃香,在军中能识字,意味着更好的升迁,往后还有机会为官。
他是没机会了,公孙丽教他识字,比牛上树都难,只能指望儿子。
外面还有不少人等着,军法官喝了口水后,读了起来:
“三月辛巳,妾丽敢再拜问夫……
“妾不善田畴,但能纺织,织布送与里中农妇,请其教我学料理田畴,夫遗钱尚丰,妾衣食俱足,唯念君子……”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军法官停了下来,诧异道:“汝妻还知道诗?”
尽管伯劳不懂这诗讲了啥,却更得意了:“她可是一个大夫之女。”新81更新最快电脑端:
军法官夸他运气好,又道这是摄政的政策好,继续读了下去。
“夫入楚地,勿屠人子,勿***,妾不图富贵,君子保身归来即可。”
“吾妻乃楚人。”伯劳解释道:“怕我伤了她亲眷罢。”
军法官颔首:“这便是秦人之妻与六国之妻的不同了,关中本地的妇人,丈夫要外出服役,都是说不砍首级得爵勿要归来,来自六国的妇人,则希望不要有太多杀戮,丈夫平安。”
读完了信,军法官还有写信的服务,但伯劳有些腼腆,支支吾吾了半天,没能蹦出半个字。
这时候,却听到外面传来喊叫,是传令兵,宣布让各营明天就集合,向戏下大营进发!
整个关中都被发动起来,此番黑夫只征一个月便能重新训练组织起来的老卒,共计十万人,关中人占了大多数。
此外,也有伯劳这种,成婚后被安置在上林的北伐军士卒,而号称“无垢军”的关中刑徒也正式成军,他们籍贯介于庶民和奴隶的“隐官”,授田比普通人少,交租比普通人多,眼下个个卯足了劲,要让自己和家人真正获得自由身!
眼看时间紧促,军法官催促起伯劳来:
“写不写?不写便出去,让下一个来。”
“写。”
“我写!”
伯劳涨红了脸,情话他是不会说的,诗更不会和,只能脱口道:
“告诉吾妻,地若实在不会料理,便随便它长罢,吾等北伐功臣,可复三年之租,至于来年吃食,我用军功来挣!”
……
成功娶到了一位胡亥嫔妃的宁秦人杨喜,也在征召之列,但他的责任可比一个基层小兵重多了,带着一千兵卒,奉命护送一队神秘人物前往戏下大营。
并非所有渭南地区都开放给人种地,更易为县乡,其中交通便利的长安乡附近,便仍有方圆数十里的禁区,却不再是皇家贵人狩猎之所,而成了是少府中若卢令丞的地盘,专门在此打造试验新式兵器,先进器械……
此刻,杨喜仰望着面前高大如车,以牛皮和麻布所蒙的器械,有些惊讶。
“这是攻城的冲车?”
“你这后生,打没打过仗,攻城车等器物,都是要在战场附近临时打造,岂有隔着数百里修建的道理?一路颠簸,推攮到城下,早就散了!”
此番与杨喜同行前往戏下的人,名为公输雠,乃鲁班之后,他是在武关之战后投降北伐军的,身为少府若卢令,专司打造收藏兵器,而墨者掌握的考工则专司民用工艺。
一个负责军工,一个搞民用,有了公输,黑夫也不必强迫墨者来制造杀人之器了。
这器械事关机密,其形制不能为外人所见,但公输雠向来喜欢炫耀,少不得教训起杨喜来:
“后生,汝见军中弩机,最大有几石,能射多远?”
杨喜老老实实说道:“臂张弩,一石至三石,以手上弦;蹷张弩,四石至六石,以腰足上弦;如今最大的应是大黄弩,十石,以绞盘上弦……”
“哈哈哈。”
公孙雠大笑起来,摇了摇头:”墨家不乐制杀人之兵,故不肯尽力,但我公输家,却专精此道数百年,我奉摄政所制之弩,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五百步,多所杀伤,其力千钧!“
“千钧!?”杨喜给吓到了,千钧合二十五石,这么强的弩,得多大啊……
他再看眼前如车般高大,被皮布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器械,一下子明白了:“莫非,这就是那千钧巨弩?”
“非如此,不能有五百步之威。”
公孙雠得意洋洋,这是他花了半年时间的杰作,此弩的体积巨大,木制弩弓和铁质底座相结合,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转向和射击。
其次,巨弩结构复杂,弩机依靠人力转动绞轴,依靠铜链带动弓弦,实现蓄能发射。
最后,巨弩拥有高低射界,实用性强,杀伤力大。
他吹嘘起来:“别说杀人,屠龙亦可!”
杨喜一时间敬畏起来,很想一观究竟,只可惜此物乃军事机密,连他们这些护送人员也不能见其真容,看来只能等战场上再一窥其威力了。
他只能问道:“敢问若卢令,此弩如何称呼?”
“这可是摄政亲自命名。”
公孙雠道:“摄政说了,六国余孽就是出来扰乱天下的荧惑星,要让三军以此巨弩,将其一一歼灭。”ァ新ヤ~8~1~中文網.x~8~1zw.
“故名之为‘歼星弩’。”
公孙雠比了个夸张的手势,觉得此名确实气度非凡,又说了一遍:
“大秦歼星弩!”
……
ps:第二章在晚上。
另外推荐一本历史新书,以前一位读者写的《大唐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