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三千兵马,殷洪就无法驾土遁前往西歧了,只能领着兵马在大道上行军。
行至半路,殷洪被骑虎道士申公豹拦住,一番交谈后殷洪终于被申公豹劝服,收了申公豹所赠的飞去来器,将旗号改为成汤旗号,仍率大军前往西歧,只是这回却是投苏护去也。
却说那殷洪被申公豹说服,改了西周号色,打着成汤字号,数日后帅军来到了西岐城下,果然见那西歧城上满是成汤旗号,城墙上尽是成汤士卒往来。
殷洪在西歧城的东门外指挥士卒排好阵列,命庞弘去命令冀州侯苏护前来拜见。
庞弘上马,单骑直奔西歧东门,在城门下大声呼喊:“殷千岁驾临,令冀州侯去见!”
城墙上的将领连忙派士兵入城向苏护禀报:“启君侯:营外有殷殿下兵到,如今来令君侯去见。”
苏侯听罢,沉吟道:“天子殿下久已湮没,如何又有殿下?况吾奉敕征讨,身为大将,谁敢令我去见?”
苏侯吩咐旗门官道:“你且出城将来人领来。”
旗门官径直出城,领庞弘进城,来到银安殿拜见苏侯。
苏侯见庞弘生的凶恶,相貌跷蹊,心中疑惑,便问庞弘道:“你是那里来的兵?是那个殿下命你来至此?”
庞弘昂着挺立,拱手答道:“此是二殿下之令,命末将来令老将军前去见驾。”
苏侯听罢,沉吟道:“当时有殷郊、殷洪绑在绞头桩上,被风刮不见了,那里又有一个二殿下殷洪也?”
苏侯旁边的一名武将回道:“君侯听禀:当时既然二位殿下被风刮去,想必当初是被哪一位神仙收去为徒。如今殿下修习仙术有成,见天下纷纷,刀兵四起,特来扶助家国,亦未可知。”
又一名武将说道:“如今我们虽得了西歧城,但将领不足,无法剿了西歧山上西周余孽。如若能得二殿下相助,必可杀上西歧山,擒了武王和姜尚,得全此功。君侯且到城外,看其真假,便知端的。”
苏侯听完,点头称善,随即点了几名武将,陪同自己走出银安殿,上马出了东门,来到城外军阵之前。
到了军阵前,庞弘在阵前大叫:“冀州侯苏护前来拜见二殿下。”
苏护束马立在一边,听庞弘喊话,心中不喜,却也无法发作,可怜自己心念归周,却屡屡受阻,也不知何时方能如愿叛商归周。
不一会,刘甫来到阵前,叫道:“殿下宣苏护入阵听令。”
苏护身不由已,带着随行众人跟着刘甫入了军阵,见了殷洪,苏侯在马上欠身打躬道:“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请问殿下是成汤那一支宗派?”
殷洪也骑在马上,四周众将环绕,点头说道:“孤乃当今嫡派次子殷洪。只因父王失政,把吾弟兄绑在绞头桩,欲待行刑,天不亡我,有海岛高人将我提拔。故今日下山,助你成功,又何必问我?”
苏护身后众将听罢,纷纷以手加额道:“以今日之遇,正见社稷之福!”
殷洪向苏护问明目前战况后,便命令苏护前头引路,自己率兵一起入了西歧城,两军合兵一处,共守西歧。
只是殷洪不知苏护有心归周,自己又不耐管理军中事务,刘甫等将又是草莽出身,不善军阵,因此没过几日,城中实际兵权已尽落苏护之手,刘甫等将从山上带来的兵卒尽被打散并入原有军伍中,却是后话,按下不提。
却说那杨戬,自从再次进入西歧城后,日日打探,却只是探听到吕岳师徒,连同郑伦确实已经带着众俘离开了西歧城,但实际去了何处,却是无从打探。
杨戬几次想混入银安殿去见苏护,可那苏护刚从郑伦手上接过城防,军务烦忙,连日来将不卸甲,都在银安殿里处理公务,偶尔打盹也都在殿里,四周尽是兵将环绕,却是无法现身单独与苏护见面。
这一日,杨戬在城中突然听得军士们欢呼,又见苏护从城外引了一只兵马入城,一打听却说是殷殿下前来助战,不由得心中疑虑,只得出城回西歧山禀报姜子牙。
姜子牙听杨戬报告完,抚须不解:“成汤少嗣,焉能又有殿下提兵?”
此时黄飞虎父子等成汤降将都已经被擒走,又被郑伦带到东海,却是无人能为姜子牙解惑了。
姜子牙思索良久,难以定夺,只能叹道:“想来这位殿下不久必会前来攻山,到时一会,自知真假。”
次日,殷洪一大早即点起一万兵马,杀出西歧城,到西歧山下摆开阵势,命军士在山下大声喊叫:“成汤二殿下在此,武王还不速速下山,束手就擒。”
姜子牙点了三千兵马,由当时一起被哪咤救走的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以及后来被救回的南宫适四将护卫,下山应战,众仙们仍留在芦篷上,但都将神识投向阵前,随时准备出战。
哪咤、杨戬也未出阵,留在芦篷上随侍众仙。
姜子牙到了阵前,却见对面军阵正中,有一人身着王服,束发金冠火焰生,连环铠甲长征云,红袍上面团龙现,腰束挡兵走兽裙,坐下走阵逍遥马,手提方天戟一根,身后众将环侍,更树有一面龙凤旛,上书金字成汤二殿下,真是好一番皇家气象。
姜子牙催到四不相往前走了两步,拱手行礼:“敢问是二殿下殷洪当面吗?”
殷洪策马出阵,大声答道:“吾正是当今次殿下殷洪是也。你是何人,敢行叛乱?今吾奉敕征西,你等早早下骑受缚,不必我费心。莫说西岐姜尚乃昆仑门下之人,若是恼了我,连你西岐寸草不留,定行灭绝!”
姜子牙听殷洪说完,连忙拱手答道:“二殿下,吾非别人,正是昆仑门下姜尚姜子牙是也。”
殷洪一听对面是姜子牙,不由得勃然大怒:“姜子牙,我父王对你不薄,从民间拔你做了高官,四季赏赐从未少过你的,缘何你不思王恩,反投敌国!”
截教格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