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郑伦命令乌鸦兵以火箭射城,顷刻间烧尽了城墙上的兵士。
郑伦大喜,待城墙上火势停歇后,立即命令一百士卒找着长梯冲到城墙下,架梯冲上城墙,从城内将城门打开,期间无人阻拦。
城门打开,郑伦随即率领大军入城,径直往城中银安殿杀去,却在殿前被两名道人拦住。
周信、李奇杀向玉鼎真人,朱天麟、杨文辉杀向黄龙真人,周信还不忘交代郑伦:“我们四人先去收拾这两个野道士。你且率军先走,勿让姜尚逃脱。”
郑伦连忙指挥大军绕开六人的战场,杀向银安殿,银安殿里已是人去殿空,一片狼藉。
郑伦马不停蹄,又率军杀向内廷,却只找到一些昏迷不醒的宫娥、侍从。
郑伦也不去理会这些人,直接率军杀出内廷,往西门杀去,出了西门,就远远的看见一群军士,背着一些昏迷不醒的人往西歧山上跑去,连忙率军杀上。
哪咤叫了一声苦:“我要指挥这群豆兵背人逃跑,杨戬又取药未回,无人阻拦敌军,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却有一人作歌而来,哪咤抬头一看,却见此人非俗非道,头戴一顶盔,身穿道服,手执降魔杵,作歌而来,正是那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门下韦护。
哪咤大喜,喊道:“韦家哥哥,我要护送武王和姜师叔,后有追兵,还烦请哥哥帮忙阻拦一二。”
韦护大笑:“道友尽管离去,追兵就交给我了。”
哪咤指挥豆兵绕开韦护,继续背着众人往山上逃去,韦护手持降魔杵,等西歧军士都逃到自己身后了,才举起降魔杵,重重的往地上一顿,拦住郑伦所率士兵。
郑伦上前喝道:“你是何人,敢阻我天朝大军。”
韦护唱道:“烟霞深处隐吾躯,修炼天皇访道机。一点真元无破漏,拖白虎,过桥西。易消磨天地须臾。人称我全真客,伴龙虎守茅庐,过几世固守男儿。”
唱完,韦护方才将降魔杵横于手肘,对郑伦行了一礼:“吾乃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门下韦护是也。今奉师命下山,佐师叔子牙,东进五关灭纣。今先往西岐,擒拿吕岳,以为进见之功,你且将吕岳唤来,让我擒了,好立一功。”
郑伦大怒,挥枪杀上,与韦护战了数合,韦护正想暗中祭起降魔杵,却突然觉得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地,自有乌鸦兵上前将他捆绑住。
却是吕岳躲在军中,乘着二人交战之机将瘟毒施于韦护身上。
郑伦大喜,连忙指挥大军继续追赶,却又被玉鼎真人挡在前方,却是玉鼎真人见急切间无法拿下周信、李奇,便让黄龙真人帮着缠住四人,自己则脱身遁来相救。
郑伦擒了韦护,心中战意正浓,也不多说,直接持枪杀向玉鼎真人,战不到数合,郑伦鼻中射出两道白光,玉鼎真人微微一笑,不为所动。
玉鼎真人正欲出言讥讽郑伦,却突然身子一晃,只觉得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地,却又是中了吕岳的瘟毒。
吕岳骑着金眼驼,上前叫出郑伦:“刚才前方出现一股法力波动,却是惧留孙赶到接应了哪咤,亮出捆仙绳威摄于我。”
“我算着前方还会有其他金仙前来阻拦,难取全胜,不如先退回西歧城,先擒了黄龙真人,顺便解了城中普通军民所中之毒,也算一个功德。”
郑伦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点头道:“就依老师之言。”
郑伦指挥全军撤回西歧,路上却见周信、李奇、朱天麟、杨文辉四人押着黄龙真人迎了上来。
却是黄龙真人自从黄河阵一役,法宝、武器尽失,又被敲髓抽血,还被混元金斗摇了几次,实力已是大减,再以一敌四,又被杨文辉暗中以散瘟鞭缠住,失手被擒。
黄龙真人见了吕岳,破口大骂:“吕岳竖子,你们以四敌一,还屡屡借助法宝暗算,胜之不武,可敢放开我,我俩决一雌雄。”
吕岳摇摇头:“你自称十二金仙之一,却连我的门人都打不过,还有何脸面与我较量。”
回到西歧城,郑伦便领军守住四个城门,又派军士分头到各处搜查,抓住了数百名官员将军,又将城中军营里的数万军士都卸了兵甲,捆缚起来,正是将军一朝把名扬,擒遍西歧官将兵。
见郑伦已将城中完全控制住,吕岳才取出一个葫芦,从葫芦中倒出五粒丹药,给周信、李奇、朱天麟、杨文辉、郑伦各一粒,笑道:“你们分头到城中、东、南、西、北,将手中丹药用水化开,用杨枝细洒西城,即可。”
五人领命,分头行事,城中疫病当日即解,城中众人纷纷苏醒,挣扎着煮粥吃了,免了饿死之灾。军营中的俘虏,郑伦则安排三千乌鸦兵看守,也喂了些米粥,不使饿死。
眼见城中诸事安定,吕岳叫过郑伦,说道:“十二金仙中除了惧留孙已经到了西歧山,剩余的九大金仙都必将陆续前来助阵,我虽有三头六臂,也难挡十人联手。”
郑伦闻言泣道:“老师怜悯,还望教导徒弟该如何是好。”
吕岳笑道:“我准备带你的四位师兄回九龙岛,练制瘟疫伞,一旦伞成,任他十二金仙齐至,也必全部授首。只是你,是要随我回岛,还是留在此处?”
郑伦叩首道:“冀州侯苏护屡有归周之意,如果仅留徒弟一人在西歧,必被其暗算了。不如徒弟修战报一封,告之朝歌已全取西歧城,并请苏护进城统领,我自随师父去九龙岛,如若苏护一意归周,也与徒弟无关。”
吕岳连连点头,郑伦便写了两封战报,一封派遣快马送往朝歌,一封派遣了一队士卒护送战报及城中擒获的诸将、百官,约有百八十名,一起从东门送出,送去朝歌报功。
待到确认所遣士卒将战报和送俘队伍都送出西歧城后,郑伦方才安排士卒前往大营请苏护进城。
截教格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