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六零年代假夫妻 > 53、053 建议书

53、053 建议书(1 / 1)

联名信?

叶英被这个词惊了下,下意识地问道:“找我?”

为什么喊她一起写联名信?

千里迢迢的从北京到宁县,就为了一封联名信?

诸多念头跑到脑海中,叶英神色平静了一些,但这个提议的确惊着她了。

沈成钧略有些歉意,连忙解释,“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农机学院的校长是理论派,而叶英这个农场的负责人则是实践派。

何况叶英背后有对外贸易部,还有军区。

沈成钧虽然并不是政治漩涡中心的人,但处于边缘地带却也知道该如何审时度势。

他的本意是好的。

但叶英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我不能答应。”

这让远道而来的老者脸上不免有几分急迫,“为什么?”

他对叶英还算了解,知道这位年轻的姑娘并没有太多的私心。

正因为无私,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来的路上,沈成钧反复思索这个问题,但怎么也没想到叶英会拒绝他的提议。

叶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倘若没有沈清晏这重关系,她并不介意与沈校长一起写这封联名信。

可偏生,不能写。

叶英到底没有解释其中缘由,“您既然来找我,想必已经打了草稿,方便让我看看这封信的内容吗?”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沈成钧拿出那草稿来。

说是草稿,其实直接交上去倒也没什么问题。

内容写得很翔实。

请教了气象专家,又问了农业部,进行了数据对比。

写得很是清楚明白。

叶英拿出笔来,划去了气象专家那一部分,农业部的也做了删减,旁边又增加了些内容。

“联名信还是别写了,您作为顾问来评估这件事更合适一些。这封信,应该由我来写。”

她最开始就想着别饿着草滩上的那些工人和专家,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搞国防。

可如今真的到了这时候,她能做的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多一些。

“地瓜是不太好吃,但能填饱肚子总是好的。”

叶英拿出纸笔来,重新写了一封信。

没有气象专家没有农业部,上面用的最多的数据也都是来源于报纸和广播。

沈成钧看着那一挥而就的建议书,好一会儿这才开口,“你……”

“这封信我回头托人直接捎给欧阳司长,让他帮我转交上去,只不过到底能送到哪里,我就不确定了。“

沈成钧倒是明白这什么意思,但他还是说了句,“其实我可以帮你递上去的。”

“不合适。”

沈成钧苦笑,“你的想法我倒是明白,但是牵扯到国计民生哪里顾得上这些呢?这样好了,你写两份,一份交由欧阳司长,让他帮忙递过去,他要是办不上忙,我来想这个办法,这样总行了吧?”

这个提议让叶英一时间愣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没有真正的融入这个时代。

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国人,对于新中国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

所有才会有子弟兵们跨过国界线抗美援朝保卫祖国。

才有那些海外科学家义无反顾的归来,哪怕受到委屈也要搞军工国防。

对于沈成钧这位出生于上世纪末的长者来说,个人的得失荣辱并没有那么重要。

倒是叶英略有些狭隘,一时间竟没有想明白这其中道理。

“那我应该再多写一封信。”叶英连忙抄写了另外两份信件,“再交给军区的首长一份。”

这样一来,算是又加了一层保险。

她没敢说自己想要联系的军区首长是褚石,保密工作要时刻牢记心中。

看着把这件事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叶英,沈成钧十分的愧疚,这件事吃力不讨好,甚至可能还引来祸端。

他原本是想写联名信,自己承担大部分责任。

可如今……

叶英没想那么多,把其中一封信交给了沈成钧,“您该考察的考察,要是这两封信递不上去,您再想办法也不迟。”

轻飘飘的一张纸罢了,但这其中的分量有多重?

见证了清王朝覆灭,看见过军阀征战,熬过了日寇侵略的老者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姑娘,“我欠了你一个人情。”

人情吗?

叶英笑了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年轻人也得担起责任才是。”

这话让沈成钧一时间觉得自己竟然着相了。

他还真是小瞧了这个小同志,“那这封给欧阳司长的信……”你打算怎么送到首都?

“我让关定国送过去就是了,您不用担心。”

邮寄太慢,叶英打算先问问赵政委那边,然后再做打算。

若是褚石肯帮忙,或许小关同志就不用跑这一趟了。

沈成钧看她考虑周详,忍不住多问了句,“你有考虑个人问题吗?”

他挺欣赏叶英的,如果能够和自家那混小子组成家庭,或许自己就不用担心那小子的未来了。

叶英听到这话仿佛吞咽了一只苍蝇。

“英子已经结婚了呢,对了英子你对象不也姓……”

叶英匆忙打断曹秀芬的话头,“大姐,你帮我去把关定国喊过来呗。”

“好嘞。”

曹秀芬也没注意,当时只听到说什么沈工沈工的,英子的对象到底叫啥,她好像还真不知道。

……

关定国到底没跑这一趟,对此他有几分沮丧,难得的能去首都的机会,说不定还能去见见主席和总理呢。

没能成行真的十分遗憾。

褚石帮叶英递这封信。

这的确出乎叶英的预料。

比褚石亲自过来更让她吃惊。

“衣食住行这是生存之根本,你说当年老百姓为什么跟着咱们干革命?不就是因为被帝国主义被军阀被那些大地主欺压,他们过不下去了。”

褚石看着一脸惊讶的年轻姑娘,难得的耐心解释,“吃的都保证不了,哪还顾得上其他?你放心好了,这封信我肯定会亲自交到主席手里,只是中央最后做什么决策,我管不了。”

他也只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汇报过去而已。

若是中央置之不理,褚石能做什么?

再调派些战士去河西走廊那边继续开荒种土豆。

说实在话,土豆吃多了腻歪的很,嘴里头都是那股子味道。

可总比吃不上东西强。

叶英看着神色肃穆的老将军,难掩激动的神色,“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经营农场和牧场。”

她上半年倒是有对这两块的土豆做研究,精心栽培出来的土豆个头极大。

下半年打算就用这些土豆的块茎做种子,如果能种出大片的高产土豆,到时候就又多了一分保障。

褚石看着神色坚定的年轻姑娘,他第一次觉得有些词穷,到最后却也不过一句“好好干”。

他还能说什么呢?

似乎不管说什么都极其多余。

等叶英听到关于首都那边的消息,已经是一星期之后的事情了。

打电话过来的是欧阳兰。

语气中带着点无奈,“你呀你,你这真是恨不得把天戳出个窟窿来。”

叶英觉得自己可担不起这话,“我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还说没有,你知道最近都快吵翻天了吗?”

作为国家干部,欧阳兰不可避免的牵扯到中央的政治斗争之中。

是的,政治斗争。

怎么可能没斗争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少不了争斗,不过是看东风强还是西风更胜一头罢了。

好在他并不完全牵扯其中,大可以旁观一二。

“吵什么?不就是吵下半年的农业生产吗?说你危言耸听,说这困难只是一时的。”

叶英听到这话想打人,“说这话的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让他跟农民一样劳动吃喝试试看?”

这话让欧阳兰面色冷峻,“胡说什么,这话是你能随便说的吗?”

这要是被人听到还了得?

叶英努力看向外面,“是我冲动了。”

她知道接下来三年不好过,可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开天眼。

“请了竺院长他们讨论,又下通知让地方去寻访一些老农民,中央正准备拟定文件通知,倡导东北、山东河南这几个省份种土豆和地瓜。”

这是北方的产粮大省!

保住这几个省份,虽然不能全面避免粮食减产引来的问题,但也会尽可能的避免……

叶英松了口气,“其实土豆蛮好吃的,真的,我研究了好多土豆的吃法呢,你说我回头给《人民日报》投稿怎么样?”

欧阳兰撇了撇嘴,“先是拉着全国人民种土豆,又教他们怎么吃土豆,怎么不能耐死你?”

叶英知道,这位对外贸易部的一员大将这么百忙之中还跟自己打电话,本质还是关心她。

那建议书一递上去,但凡是消息灵通的都知道,这事跟她有关。

欧阳兰这般关心,她应该感激才是。

“那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写信给你,你帮我投稿,可惜我这不是大作家,不然还能挣点稿费什么的。”

欧阳兰:“……”

小同志你知不知道,这件事有多凶险?

夏粮减产这件事本就被有心人士用来攻讦领导人,如今这一封建议书更是让这件事抬上桌面。

别以为中央不知道,这件事还有沈成钧掺和其中。

好在递上这建议书的是褚石,他的部队搞农场牧场很有成效,又是值得信赖的老革命。

有他的担保,不在漩涡之中却又不能免于其中的叶英这才算是被保了下来。

但倘若下半年风调雨顺,只怕也会有人秋后算账。

褚石将军不会有事,但叶英就难说了。

欧阳兰自然不希望叶英出事,可是期盼着下半年闹旱灾来保住叶英?

这未免太荒唐了些。

他一时间也是心情凌乱的很,不知道该怎么跟叶英说这件事才是。

原本宣传部那边李兰书已经在排以黄家庄为原型的相关剧目,可现在也被喊了暂停。

欧阳兰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事呀。”

只是欧阳兰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夏天竟然是这么的燥热,整个七月份只下了一场雨,微微湿润了地表,这湿润度甚至不足半个指节。

旱情竟然是越发的严重。

本就少雨水的北方地区只能依靠河渠进行灌溉,而有些地方更是出现了为了争抢水源而发生械斗的事情。

这消息传到了中央,听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说,主席一宿没睡觉,手里的香烟点了又掐灭,反反复复的到了天亮。

没两天就传出了下乡视察的消息。

从首都出发到天津,路过河北到山东,再往河南去。

一开始欧阳兰还以为会去宁县那边一趟,毕竟黄家庄农场也算是学习典型。

但到了八月份,苏联单方面终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号召援助的专家回国。

这件事其实早有苗头,早在六月份,苏联就磨磨唧唧的不想提供技术资料了。

六月下旬更是直接来电表明了态度。

没有苏联人的帮助,他们自己能造出蘑菇蛋?

这件事震动了党中央,再加上夏粮减产,可谓雪上加霜。

一边是国防,另一边是农业生产。

立国之柱石和生存之根本。

这二者并不冲突,但同时出现问题,让这个新生的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十分之艰难。

因为苏联人撕毁协议,主席到底没有继续西行。

欧阳兰也顾不上替叶英遗憾,苏联这次和他们撕破脸,往后他们部门创汇还要更小心才是。

而远在宁县的叶英也隐隐听到了这个消息。

毕竟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可不止一个两个。

一百多个项目好多专家呢。

不过国与国之间就这样,利益关系不能再维系那就只好撕破脸。

国家外交事宜,并没有叶英的发挥空间。

她很是认真的培育着那一小块地的土豆和红薯,小心到让曹秀芬觉得像是在照顾刚出生的孩子。

“英子,你这些红薯有什么讲究?”

“个头大!”

曹秀芬:“……”

“个头大产量高嘛。”

叶英也没辙啊,红薯的嫁接十分困难,她也找不到合适的品种。

土豆倒是稍微好一些,毕竟人工授粉嘛,有可操作空间。

曹秀芬呵呵一笑,“咱们中午蒸地瓜叶子吃。”

“好呀,多弄点蒜汁,大姐你再弄完面糊糊,里面多放点辣椒,好吃。”

曹秀芬:“……”

她怎么忘了这就是个吃货呢?

不过能吃是福啊,总比挨饿受冻好。

红薯和土豆的生长周期都不算长,夏收结束后连忙种植,等到九月底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农场里的那几台挖土豆机派上了用场,这边刚挖出来,就又有新的土豆块茎丢了进去。

叶英试着想要再种一些,这多少有点冒险。

但只要一亩地里能有五百斤的产出,这也值了!

这次叶英没再写建议书递交到中央,事实上不用她开口,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民已经开始了新一波的种植。

经历了中重度旱灾的北方诸省就靠着这土豆地瓜才不至于粮食大减产。

农民们识字不多却也清楚,如今这时节种植土豆比种小麦合算多了。

何况公社和县里都说了,可以用地瓜抵小麦交纳公粮。

将对数学的所有热忱都应用于粮食产量计算的老农民们自然清楚,即便是要比之前多缴纳两成的地瓜,种植地瓜也是合算的。

冬天麦子又收不了,可地瓜土豆种上总是能长出来点东西的,等到开春再种一波,这怎么都是合算的。

就在半年前还不太乐意种地瓜土豆的农民们这会儿一个个的十分上心,挑选出有芽口的土豆,着急忙慌的又种到地里去。

积极性高的很,这让叶英想起了当初跟风种农副产品,结果却赔了很多钱的农民。

农业生产种植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尤其是市场经济环境下。

叶英放下了手里的报纸,看着正趴在桌上认真写作业的孩子们,她拿起一旁的书认真看了起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

忙活完地里的农活,她如今也能得些许的空闲看看书。

瞧着书里头那些略有些晦涩的名词,叶英抽出一张纸来,认真的记录下来,打算晚上的时候写信跟沈清晏请教。

说起来这马上又是一年,除了年前二月份的时候见了沈清晏一面,她竟是再没见过沈博士。

要不是大红奖状上的确是两个人的名字……

叶英笑了笑,大概没人会觉得他们两人之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重关系。

……

郭文栋是服气的。

“你这可是真真切切的贤内助,不过老沈,你媳妇把这事闹的这么大,你父亲真不知道她什么身份?”

叶英和沈清晏结婚是秘密,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即便是在草滩这边,知晓这件事的也只在少数。

今年下半年,原本在首都从事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们先后来到了221厂驻地,大部分也不知道沈清晏已婚。

有几个还寻思着要给他介绍对象呢。

郭文栋作为为数不多知晓内情的人,闲暇之余不免用这件事跟沈清晏斗斗嘴。

他思来想去都觉得这事有意思。

叶英的那封建议书可是刊登在报纸上的。

中央召开会议后,又是请北京和附近一些院校的农业专家和老农讨论这事。

怎么可能不知道叶英和主持农业座谈会的沈成钧之间的关系?

如今看起来倒像是就瞒着沈家人。

设身处地的想想,倘若自己是沈成钧,知道这件事会什么个反应?

“你就不怕,沈伯伯不让你回家?”

沈清晏拧了拧眉头,好一会儿才开口,“这三五年本来也回不去。”

郭文栋:“……”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两人正说着,邓主任过了来。

邓主任负责项目研发,是设计总师,在基地这边差不多算是一把手。

郭文栋倒是经常见到他,毕竟他是邓工的副手嘛。

不过沈清晏又不一样了,他的工作内容比较杂乱,多是以基地建设为主。

目前还没能参与到蘑菇蛋真正的研发之中。

在郭文栋看来,沈清晏这人心态挺好的,真真切切的“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

“你之前在耶鲁攻读的是物理冶金专业对吧?”

一旁郭文栋眼前一亮,沈清晏倒是神色平静,只不过右手捏着袖口,露出泛白的指节。

邓主任紧接着说道:“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去找试验场。”

作者有话要说:  儿童节快乐!!!

过期的儿童也是儿童嘛,本章我发红包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