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这边以迎春惜春探春三姐妹,跟着两位姐姐学习的名誉。
再次把府里采买胭脂笔墨这两笔庶务,丢给给元春叶筠。
她自己则盯着贾珠贾琏会试的准备。
会试需要的书箱,笔墨纸砚。
这些都有讲究。
贾珠背了他父亲贾政背过的书箱。
这书箱是山子野当年应试的书箱。
贾琏的爹贾赦是个武举人,没得这个东西。
贾敬得知,就主动把自己的当年应试的书箱,送给了贾琏。
贾琏甚是高兴,正美滋滋整理书箱。
贾敏把林如海考试的书箱拿来了。
她不知道贾敬送了书箱给贾琏,就直接给了贾琏。
这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赠送。
这个送只是过度。
将来青玉考试,贾琏再给他送回去。
如此,就多了个书箱。
林姑父是探花。
贾琏不好意思独占,也不愿意让给贾珠。
贾琏折中。
姑父的砚台占为己有,却把姑父的毛笔送给了贾珠。
两块半截的徽墨,也分了。
再把贾敬当年的笔墨砚台,平均分一分。
各自带了两块崭新的徽墨进场。
一场考试要三日,半截的徽墨肯定不济事,只不过带着图个吉利。
石梅看着贾珠贾琏这般和气,心里十分熨贴。
二月初八晚。
贾珠贾琏就要出发去贡院,参加为期三天的第一场会试。
临别,石梅亲手把两块打磨成桂花山子的灵玉挂件,给两人贴身挂在脖子里。
“祖母等着你们蟾宫折桂。“
贾珠贾琏冲着石梅张氏,躬身作揖,告辞出了荣庆堂。
石梅张氏贾敏几个,又带着元春、叶筠、迎春、惜春、探春、黛玉、紫玉、宝玉,紫玉,一直把兄弟们送到垂花门外。
贾赦贾政、贾琮贾璋、贾蓉贾蔷、青玉叶筝,早已经等候多时。
金山金峰也已经备好了马匹。
贾赦贾政,贾珠、贾琏、贾琮、贾璋、贾蓉、贾蔷、青玉、叶筝,齐齐向石梅行礼。
这才翻身上马而去。
金山金峰随后上马。
冲着石梅张氏贾敏一行行礼道:“老太太、太太、姑太□□心,小的们会在贡院门口等待三日,大后天,一准被两位少爷好好的送回来。”
石梅挥手:“去吧。”
正月十一日晚,贾珠贾琏回府倒头就睡。
次日清晨。
贾琏清醒之后,到荣庆堂磕头。
石梅也没询问两人考得如何,只是笑道:“这个考试时间安排的十分合适。”
贾敏也笑说:“世上就没有这顺的事情,说明两位侄儿只必定榜上有名。”
贾琏思忖片刻,即刻笑了,从怀里掏东西。
然后,贾琏掏出来两块雕刻的灵玉兔子。
黛玉紫玉正是属兔。
贾敏笑得满脸生辉。
两只兔儿,足见贾琏并未忘记黛玉紫玉的生辰。
午膳时分,贾珠终于睡醒了。
前来荣庆堂磕头。
然后,贾珠也有礼物送给紫玉黛玉。
却是贾珠替黛玉做了一副玉石棋子。
棋子都是贾珠亲手磨制。
一看就是准备了很长时间了。
二房在后山就有作坊。
贾珠常去待上一天半日。
却是去打磨围棋了。
给紫玉的礼物却是一根镶嵌了宝石灵玉的马鞭子。
紫玉喜欢骑马,很喜欢这个礼物。
贾敏再次笑成一朵花。
这日正是二月十二。
荣府荟芳园沁芳园百花齐放。
黛玉紫玉的六岁生日宴,摆在沁芳园的观景阁上。
石梅请了一抬小戏凑趣儿。
小旦唱一些活泼雅趣的小曲儿。
小武丑翻更斗、飞旋子。
小旦武丑在台上现挂,给小寿星拜寿。
参加宴会的主要是荣宁两府之人。
石梅并未知会族里人。
贾敏心有顾虑,怕他们小孩子家家,太过奢华不好,没得折了福分。
石梅也只有依从。
石梅宴客,也不说是给两兄妹摆宴,直说是请了小戏,给母女们解闷。
张氏原本也要请一天酒戏,给外甥祝寿。
贾敏拦住了。
“他们小孩子家家哪里需要这般慎重,还是等三月,珠儿琏儿他们两兄弟功成名就,那时嫂子再掏银子,请他们看上三天大戏吧。”
当晚,贾珠贾琏吃了黛玉紫玉的寿宴,再次被祖母母亲姐妹送出垂花门。
再由父亲兄弟送进贡院参加第二场考试。
十四日出场,十五日再次入场,直到十八日出场。
两兄弟终于熬完了会试。
贾琏于十八日晚上,开始默写三场的试卷,交给贾政拿出咨询山子野林如海杜尚书。
三人都道,贾琏的文章必定能中。
贾赦大喜。
虽然跟贾政和气了,兄弟们满面要各种攀比。
比儿子成器就是最重要一项。
十九日。
贾珠睡足清醒了,也开始默写试卷。
山子野、林如海、杜尚书,再次品评,也说足够中选。
两人的试卷摆着,饶是山子野偏心贾珠,也分不出好坏。
论起来,贾琏的文章似乎更上一层。
但是,三人都觉得,这一回的名次,贾珠肯定排会在前面。
大月朝仁孝治国,讲究兄友弟恭。
二月二十六日。
贡院提前放榜。
报子敲锣打鼓到了荣国府。
贾珠中了第九名贡生。
石梅乐呵呵命人端了一盘子银锭子打赏。
这一批刚出了荣宁街。
这里还在道恭喜。
后街贾芸,喜气盈盈来给石梅送信:“老祖宗,我看见了,又来报喜的人了,肯定是二叔也中了!”
石梅就笑:“芸儿真懂事,老祖宗赏你一个发红包,等你明儿也中了,老祖宗替你摆酒!”
贾珣两口子高兴坏了。
摁住贾芸给石梅磕头:“快些谢谢老祖宗!”
这边还在说笑。
这一批刚出了荣宁街。
第二批报喜的果然又来了。
这一回,是给贾琏报喜。
贾琏第十名。
这个成绩已经可算是进士及第了。
石梅张氏婆媳笑成花了。
两人名次,比贾政这个明经的名次还要好。
然后,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喜事。
石梅就说:“敬儿啊,开祠堂,带我们去给祖宗磕头!”
贾敬道:“不仅要磕头,今日盛况,当要记入族谱,以激励后人!”
荣府的三名塾师都中了。
只是名次靠后,分别是四十六名,五十名,五十四名。
按照往年取士六十名,他们都进士及第了。
贾府两个孙子同时中了进士的消息,再次震惊了京都勋贵清贵们。
当晚,荣府门前的鞭炮声,就没有停过。
首先是贾珣迎接报子进门,头一车鞭炮放了响。
然后,贾敬,后街的族人齐齐而来,鞭炮响了一阵又一阵。
荣府这回早有准备。
酒菜齐备。
族人放了鞭炮,就进府坐流水席。
然后就是姻亲。
贾珠贾琏的舅舅家,王家张家上门祝贺。
又是一通鞭炮震天响起。
然后,贾琏岳父燕候亲自来了。
老远叫着亲家公,祝贺祝贺。
燕候家也有儿子,这小子含着金匙出生。
如今做个宫廷侍卫。
不肯下场,估计下场也考不中。
然后是史家,再有四王八公齐来祝贺。
荣府又是摆酒唱戏,热闹了三日。
又去了城外施粥,忙了三日。
三月初一,贾琏参加兵部主持的武进士考试。
武进士考试就简单的多。
比试考试策论。
武考百步穿杨。
一百二十进的刀枪剑戟,贾琏拿在手里跟玩儿似的。
然后六百斤的负重,贾琏背着还能跑步。
再加一百二十斤,贾琏也能闲庭信步。
同期考试的举子心里直骂娘,这还是人啊?
贾琏遇见了柳家的嫡次子。
就是他亲自招收的侍卫。
他也参加了武进士考试,成了贾琏的同年。
若无意外,这个小子第二名榜眼妥当了。
第三名却是个意外,竟然是镇国公府的嫡次子。
正是石梅十分看重的那个小公子。
燕候一看这三人,回去就跟嘉和帝吹开了:“有些人有眼无珠,还说琏儿是不是偏私,这回瞧一瞧,琏儿招收四名御前侍卫,两名中了三鼎甲。
哈哈,小人之心!”
嘉和帝睨眼燕候:“只是你女婿,又不是儿子,值得这么嘚瑟?”
贾琏武试第一。
当然,也要殿试之后,由兵部尚书列出名单呈送皇帝朱批。
这才能赐封武状元。
三月初五。
兵部放榜。
贾琏高中第一会元。
然后,喜报上门。
亲朋好友又来祝贺,荣府又摆了三日酒戏。
同时,又去成为施粥三日。
三月十五。
殿试。
嘉和帝没有回城。
主持殿试的却是大皇子与四皇子。
这个消息,如同一个春雷落在京都地面。
大皇子与四皇子举着尚方宝剑担任主考。
然,大臣们都以为这就是太子二选一了。
尚方宝剑供在大堂之上,如天子亲临。
大臣们心思百转。
考生们也人心骚动。
科举明经拢共取中二百人。
科举八十,从保和殿一直排道大殿之外的广场上。
贾珠贾贾琏有幸坐在殿内。
考官除了两位皇子,还有如今当红的忠靖王。
据说很受宠的义忠郡王。
那些考生糊涂。
贾珠贾琏却不糊涂。
觉得嘉和帝简直就是大玩活人。
这个阵法摆出来,这些考官就成了这批进士的恩师大人。
这倒底是要复立太子,还是想干什么?
有好些考生考试中就有些分心。偷偷瞄着这些身着蟒袍的皇子。
代天子取士啊!
这些皇子贵不可言啊。
贾珠贾琏在家,那是被祖母拧着耳朵再三交代,不能跟皇子结交。
莫说主动眉来眼去,就是皇子主动结交,他们也会退避三舍。
再者,这两人都在御书房读过书,皇子等闲视之。
两人只是低头答卷,脑袋都没有偏一偏。
中午时分,吃了御膳房的点心继续答卷。
太阳西斜,两兄弟等着有十几个人交卷之后,方才低着头上前交卷。
等那考官吩咐退下。
他们低着脑袋退出了保和殿。
然后,去了一边等候。
保和殿的大门得等那所有考生考完之后,才会打开。
贾珠贾琏也不交谈,就背靠背靠着冥思假寐。
太阳落山,暮色四合。
最后一名考生终于交卷了。
这时还不能走。
考官开始封笔试卷。
然后,四皇子吩咐一声。
出来一行太监,点起了气死风的羊皮灯笼,照着考生们出了保和殿。
贾珠贾琏出了西华门,早有荣府的金山金峰兄弟等候多时。
两家豪华马车,前后点着橘黄色的灯笼,映出斗大一个字:荣!
金山搀扶贾珠上车,金峰替贾琏开了车门。
贾珠贾琏都道:“我们骑马回去就成了,何必要你们来接,也不是大姑娘。”
金山兄弟一起道:“老太太吩咐我们午后就等着了,这会子家里备好了酒戏,亲戚朋友们都到了,就等着二位爷回家开锣呢。
老太太说,您二位考试一天,这会子肯定疲倦,回去还要应付亲朋。
让我们前来迎接,马车里铺了厚厚的褥子,还准备吃的喝的,都是老太太亲自准备。
二位少爷先吃点喝点,然后在车上好好歇歇。
我们慢慢赶车,走上一个时辰。
您二位慢慢歇息,等到了家,二位爷精神也回来了。”
贾珠贾琏这才上车:“还是祖母思虑周到。”
石梅给孙子准备灵茶,灵米粥,再有灵气充沛的小馒头包子。
两人吃了热乎乎的包子馒头,喝了热乎乎的米粥香茶。
然后,闭目打坐。
石梅派遣马车,就是方便他们打坐,恢复精神。
殿试后第三天。
贾琏贾珠合着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
集中在□□前等候皇帝传召。
首先是三鼎甲觐见。
然后一批十人进宫。
贾珠贾琏都在这一批次。
贾珠第四名,二甲头名传胪。
贾琏第六名进士。
这一日,嘉和帝终于露面。
召见这一批新出炉的进士。
嘉和帝让状元当殿答对。
状元三十六岁,江南人氏。
按贾珠贾琏的看法,这状元的文章并无什么出色。
然而,他对于江南盐务的见解,却得到陛下的首肯。
贾珠贾琏对视一眼。
这人只怕是姑父的接班人。
江南巡盐使?
贾珠贾琏回家之后,方才知道。
这个状元,名唤徐勤,未出仕之前,就在江南盐道衙门做了师爷。
他在会试的时候谈到过江南的盐税。
嘉和帝授意,将他取了会元。
对于皇子监考,石梅觉得嘉和帝就是在拨火挑祸。
不安好心!
不止状元是炮灰。
大皇子四皇子也堪忧!
这话石梅却不会出口。
“现在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你们好好去翰林院学习吧。”
贾珠贾琏等第二批觐见的进士,就是这一届的庶吉士。
今后三年,贾珠贾琏都会在翰林院与六部见习。
学习做官的能力,也学习做人的道理。
贾珠多半时间就去造办处帮忙。
如今造办处搬去了汤泉。
故而,贾珠也三五天不着家,去汤泉歇息。
据说,嘉和帝十分礼遇他,给他在汤泉也安排了一个小屋子。
屋子里有一眼小温泉,他不出卧房,就能泡浴。
只可惜,贾珠年轻力壮,不耐烦泡温泉。
贾琏得中了武状元,不仅在金殿上得到了嘉和帝的夸赞,还特特吩咐了,让贾琏先去兵部观摩学习。
兵部尚书是王子腾。
燕候身上还挂了个兵部尚书衔。
贾琏到了兵部,简直如鱼得水。
当然,燕候要求贾琏从基层开始观摩学习。
兵部的门道可是多了。
它跟别的部门不同。
它不是户部,却掌握大笔的资金。
它不是吏部,却是可以插手任命各级军官。
当然,兵部提议,还需要皇帝允准。
但是,兵部提议的人选,皇帝几乎都是照准。
像是贾琏的亲爹贾赦,就是王子腾提拔,嘉和帝允准。
从武举人一跃而成了四品官儿。
当然,这也有荣府的根基在内。
兵部是个特殊部门,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权利。
战时尤甚。
兵部几乎一半的官员,都是举荐入仕。
其余五部,若非科举出身,很难做到四品以上的官员。
燕候让贾琏首先把兵部这一些弯弯绕绕,弄弄清楚。
要弄清楚,必须深入其中。
贾琏这新出炉的进士老爷,武状元,就成了兵部主事了。
但是,他干的却是九品司务的事情。
首先干的什么事情呢?
去兵部仓库管理兵器。
清点刀枪剑戟这些东西。
贾琏记账是高手。
很快发这部门有漏洞。
什么漏洞?
账实不相符。
账上兵器记载数目,其实只有一半。
账面上记载报废的兵器数目。
仓库里也没有实物。
这个问题在账簿上根本无法发现端倪。
回去询问他岳父,或者王子腾,或者他爹,肯定能弄明白。
但是,贾琏觉得太丢人了。
这点小事就要求家长。
今后还能干什么呢?
贾琏发现管库的老头是个酒葫芦。
然后,贾琏出银子去请老库兵吃酒。
然后方才知道,在兵部,只要不是战时,这些都是常态。
为什么呢?
户部经常拖欠兵部的拨款。
兵部没有办法,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若是上面来人查办,就往户部身上推。
只要户部把银子拨足了,兵部的实物必定还大于账簿子。
燕候跟贾赦虽没出面,却盯着贾琏呢。
发现这小子还不错。
只要这么干几个月,只怕就把兵部的弯弯绕摸清楚了。
回头却说石梅。
只从三月贾珠中了进士。
哗,上门说亲的不知凡几。
之前张氏接触过的人家,都来跟张氏套近乎。
张氏其实暗中相中了三位姑娘。
但是,这三位当时因为贾珠落弟之后,都不愿意给出实落话,都说要等相看再说。
这一拖,就过了两年。
如今贾珠高中传胪,成了庶吉士。
这些人后悔了。
但是却晚了。
石梅已经相中吏部胡侍郎的嫡长女。
石梅是听燕候的夫人介绍这位姑娘。
这位姑娘的母亲姓陈,就是燕候舅舅家的姑娘。
这也是这位胡姑娘,能够在家里压服继母的原因之一。
这个嫡长女有点特殊,她是原配嫡出。
她一母同胞三姐弟。
如今的继母是他父亲的姑表妹。
这中间就有些弯弯绕。
但是,大面上没有毛病。
不然,陈家不会容她。
这姑娘心里就是不待见这位继母。
这个继母确实有点毛病。
她是个望门寡的老姑娘。
然后,在表哥原配殁了之后,对表哥十分关怀。
二来二去就好了。
她进门六个月,号称早产,生了个儿子。
但是,这个继母虽说不检点,却是跟前妻的生死并无关联。
她是在前妻死了两年之后,方才进门。
正因此,这继室不受婆婆待见。
嫡长女在祖母的支持下,掌管着侍郎府的中馈。
这位继母虽然是主母太太,在家里却不能逞心如意。
她娘家穷,没有什么嫁妆,生活费用,全部要靠婆家供应。
但是,银子攥在嫡长女手里。
她要用银子,还需要向继女伸手。
这位姑娘姓胡,叫做胡嫣然。
这位继母就给她传出个不好听的名声,在直隶一带的人,都知道胡知府家里的长女,是个胭脂虎。
厉害无比。
这一来,这位姑娘的婚事就耽搁下来了。
她有个妹妹都出嫁一年了。
她十九岁还没出嫁。
这姑娘也是记挂弟弟。
她弟弟只比继母所出的弟弟大五岁。
比她小九岁。
如今他父亲进京做官,有了外祖表叔依靠。
她弟弟也进了外祖家附学,这才开始张罗亲事。
然而,年纪跟她相当的都定亲了。
比她小的儿郎,嫌弃她年纪大,还名声不好。
石梅通过了解,觉得这个姑娘很不错。
这回又是燕候的舅母陈老夫人做媒。
陈老妇人见了石梅大笑。
“这真是缘分,注定了我要吃你一杯谢媒酒!”
陈老夫人说:“我当时不敢提这丫头,怕你忌讳,没想到你慧眼识珠。
不是我夸口,我这个丫头到了你家,保管把家里给你打理的井井有条。
就是有一条,她护这个弟弟护的厉害。她弟弟启蒙读书临帖,都是她手把手教导,衣食住行也是她照应。”
石梅道:“人之常情!
我们元丫头也是这般。
她母亲身子弱,她弟弟就是全靠我这个大孙女教导。
姐姐顾念弟弟,说明姑娘心善。
我们府里就有私塾,若是愿意,这位胡公子可以去附学。
我们家老二家里那个小舅子王遥,今年考了秀才了,回家娶了一门好亲。
如今自己打理一个铺子,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他姐姐如今也安心了。”
“这感情好,我们府里私塾侧重武功,贵府的私塾可是名气不小,咱们家望尘莫及。”
石梅心想,荣府的私塾也是允文允武,却是没有争辩。
陈夫人又问:“王遥?是你们二房那个探春姑娘的嫡亲舅舅?”
胡姑娘将是二房的主母,陈夫人肯定要打听清楚。
石梅颔首:“正是他。
小王氏这个身份……
其实,她是因为她姐姐身染沉珂,王家因此才送了族里的姑娘进府……
不想,她姐姐身体又好转了……
这么着,我们也不能把她当成一般的妾室看待,她是正经的二房夫人。
在娘家,她是正经的姑奶奶,王子腾正经的妹妹。
在我们夫家,她的身份,就是二房夫人。
我们三丫头,一直跟着我住,她大伯母带在身边教导,一切都是按照嫡女培养。
不过,这个二房就是二房,她从不代表二房出门交际应酬。
她只管我们政儿的衣食住行。
珠儿成婚,媳妇要跟着亲生母亲一起住。”
这话陈夫人明白。
也就是说,王淑华虽没资格出门交际,但是这位三姑娘是王家正经的外孙,在荣府也算嫡出的姑娘。
再有,贾珠的媳妇进门,可以不伺候王淑华。
但是,王氏是贾珠的嫡亲母亲。
贾珠的媳妇需要伺候王氏。
石梅可以剥夺王氏当家夫人权利,不能剥夺她身为婆婆的权利。
至于如何跟王氏这个各色的婆婆相处,就看胡嫣然的本事了。
伺候婆婆这条,陈夫人当然没有意见。
她自己就是婆婆。
陈夫人就笑道:“贵府的姑娘不仅生得好,教养也好。
我们家的孙女回家说三句话有两句要带上你们家千金。
说是荣府的姐姐学问好,待人好,哪哪儿都好。
这以后,我要喝谢媒酒,就望你们家走走。”
陈夫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替人做媒。
后来出来燕候的事情,她蛰伏很久,只在家里替丈夫打点袍泽家眷的事情。
如今燕候成了封疆大吏,嘉和帝也不避讳把燕候带在身边。
她才又出来行走,许多人也肯给面子。
就是一点,她的人脉多在军中。
石梅的动作十分迅捷。
三月十八跟陈夫人说定了,四月初八就安排相亲。
孩子都这么大了,才联姻,不能成为怨偶,得让孩子们见个面。
陈夫人也是这个意思,胡丫头可不是一般人等。
弄不好,哪怕是外婆也能跟你翻车。
大家约在四月初八佛诞日,去城外相国寺参加佛诞斋会。
这一日,石梅带着贾珠贾琮元春迎春惜春探春一群,又有杨氏余氏也出门散心。
关键是芝芝喜欢出门。
杨氏也有小心思,想给贾蓉划拉一个媳妇。
虽然贾蓉今年才十四,杨氏觉得可以相看了。
用她的话说,动晚了,好姑娘都被人抢走了。
余家的亲事被贾珍搅黄了。
余姑娘也不乐意在张罗。
余家的姑娘也不是嫁不出去。
多的是人争着聘娶。
再有贾敏母子们。
贾敏至今被石梅留在荣府躲灾。
其实,黛玉当初进京的三月之期早过了。
不然,石梅也不会有心情也关心别的事情。
陈夫人也不是一个人,燕候的母亲,燕候的夫人,再有水灵。
这祖孙三人也跟着来了。
水灵说是要给表姐胡嫣然壮胆子来了。
毕竟水灵跟荣府熟悉,她跟着,胡嫣然也不是那么拘谨。
然后,大家集中在大殿,等着阐师给谈了一会子佛法故事,然后发放浴佛水。
浴佛水其实是一种预防用的中药。
石梅让孩子们倒出一半洗洗手。
余下一半愿意喝就喝了,不愿意,石梅也不盯着。
然后,石梅就跟陈家一行人遇见了。
看见了胡嫣然。
石梅想象中,胡嫣然这么厉害,只怕应该是丰盈体壮的形象。
肯定一如王熙凤吧。
结果人家不是。
生得鸭蛋脸,杏仁眼。
乌鸦鸦的头发,柳枝般的身条。
这模样,跟贾敏的是一个类型的美女。
石梅想着,亏得如今不是让王氏相看,否则,贾敏这等类型的美女,王氏肯定一票否决。
石梅看了眼陈夫人,怪得她信心十足,说是一定要喝谢媒酒。
石梅瞧了贾珠一眼,这小子耳朵都红了。
再看胡嫣然,一张脸艳若桃花。
这是彼此有意。
石梅便说:“元儿,胡姑娘头次来,我要跟方丈谈谈佛经,你陪着姐姐各处转转,拜拜佛,赏赏景致。“
王氏手里有没有传家宝,石梅不知道。
不过,石梅赶着让人雕刻一对灵玉玉佩。
双飞雁的图案。
让贾珠满意人家,就让元春帮忙传递信物。
石梅得信,就可以跟陈夫人商量小定之期了。
不过两刻钟。
胡嫣然一群女孩儿回来了。
石梅抬眼瞧见,胡嫣然压裙边的玉佩变成了双飞雁。
石梅一笑,便问:“元丫头,你哥哥呢?“
元春笑道:“哥哥带着琮儿璋儿几个拜菩萨去了。”
说话间,元春冲着祖母眨眼睛。
贾珠并未去拜佛。
其实是贾琮贾璋青玉紫玉逗趣,争着叫胡嫣然珠大嫂子。
贾珠拧着他们提前下山了。
胡嫣然挨着外祖母坐着,笑眯眯跟外祖母相视一笑。
石梅就说:“既然这么着,你们也去拜拜菩萨吧。”
迎春惜春探春黛玉有点不乐意。
都笑眯眯的不动脚。
然后,几个人推举探春说话:“菩萨殿阴凉凉的呢。”
元春却知道,必是祖母大伯母几个,跟陈家的老太太燕候家的老太太有话商议。
故而,她劝慰几个妹妹说:“我们去找大哥哥带我们骑马好不好?”
迎春几个这才高兴了。
元春又邀请胡嫣然与水灵:“嫣然姐姐,灵姐姐喜欢骑马吗?
我们家里的胭脂马桃花马都很温顺呢。”
“我们也去看看吧。”
水灵便拉着胡嫣然起身去了。
其实,水灵的坐骑是进贡的正宗胭脂马。
石梅等她们走了才道:“这话本来不该在外说。
然,这是佛前佛诞日。
我以为没有比这个更好地方了。
我看上了嫣然姑娘,不如这样,咱们就在六月二十九过小定礼,您二位以为如何呢?”
陈夫人与燕候府的婆媳抿嘴笑。
荣国公夫人可真是拍马屁的高手。
佛诞日相亲,人间帝王诞下定。
陈夫人都不敢说不好:“这个日子真正好,都依了姐姐。”
石梅回家通知贾政,儿砸,母亲给你找个亲家,就是吏部的胡侍郎。
有时间,你约亲家吃个酒呗。
自然不是贾政自己去,而是有燕候贾赦居中联络。
贾政终于跟亲家认得了。
一见如故。
胡侍郎也是两榜进士。
贾政喜欢读书人。
张氏忙叨叨准备万寿寿礼,顺便准备小定礼。
贾政通知了王氏,贾珠议亲了,对方是谁谁谁。
王氏也很喜欢,想要出面相看。
贾政告诉她,你生病,不用劳累你,老太太已经安排妥当了。
王氏顿时闹起来。
呼天抢地。
贾政这回连石梅这边也不回禀,直接派人去请了王子腾。
王子腾真是头疼。
前儿跟吏部侍郎喝酒,他也去了。
这个亲家虽然是老太太找的,没有任何毛病。
王子腾先是把王氏吼住了,然后才细细的解释。
大致意思,虽然没让她出面,但是媳妇认她是正经婆婆。
眼下媳妇已经知道婆婆卧病,今后成亲,会跟着婆婆住,伺候婆婆。
王氏这才高兴了,还是踩踏石梅贾政:“我这过得什么日子?
成天像坐牢,儿子女儿的婚事都与我无关,他们这是不把我当人呢。
我真是没活路了……”
王子腾叹气道:“这里只我们兄妹,我说句话,这是妹夫性子好。
搁在我,哪怕你嫂子是外公家的表妹,犯了你这样的错,我纵然不休,也把她关进家庙去了,自作自吃。
哪有你这样锦衣玉食?
如今珠儿还认你,你婆婆也把你在孙媳妇面前过了明路,这都是为了贾珠元丫头的前程。
不然,她能容你?
你沾了光,就知足吧。
我劝你消停些吧,我是王府,不是王爷府。
你最好是把握个度,不要作兴的贾珠也怕了你,躲着你。
那时候,你才是真正没活路了。”
之后,王氏果然安静了。
找了王淑华说话,收拾了四样聘礼。
一对玉镯,一对璎珞项圈。
一对金钗。
一柄玉如意。
这小定礼不含糊。
既然今后要靠着长子,她也想跟长媳搞好关系。
石梅命张氏把这四样礼物,掺和在公中置办的聘礼一起。
玉如意变成一对。
金钗四支,璎珞项圈四个。
玉镯四对,金镯子原本是两对。
如今玉镯变成四对,石梅又添了两对龙凤镯。
张氏就拦着:“还是媳妇从公中出吧。”
石梅摇头:“不用了,你准备足够丰厚了。”
小定礼摆着,叫了宁府的杨氏余氏婆媳。
张氏贾敏与贾珠元春兄妹到荣禧堂检查。
石梅就指给贾珠看:那些是你伯母置办,锦缎布匹十二匹,衣衫鞋袜十二套。
金玉首饰十二套。
玉如意两柄。
干果糖果各十二盒,羊羔美酒二十四坛。
王氏的置办的小定礼,也一一指出来,给贾珠观看。
贾珠就冲着石梅张氏圈圈作揖,感谢祖母伯母。
石梅猜中了。
五月底,嘉和帝终于忍受不住汤泉的闷热,回了皇城。
五月的水温已经十分温润,适合戏水。
贾敏如今正在引导青玉克服恐水的心疾。
五月。
荣府荷花池已经风景如画。
莲花莲蓬交相辉映。
傍晚时分去划船最是舒服。
晚风吹拂,带来阵阵清凉,阵阵芳香。
贾琮、贾璋、贾蓉、紫玉,为了陪伴青玉训练,都敢进荷花池蹚水摘莲花,摘莲蓬。
唯有青玉这个主角还是不敢。
仗着内功,他也只敢规规矩矩待在船上。
只是,一旦船只晃动,他就会莫名的紧张,头晕目眩。
好几次,贾敏,黛玉都在船上安坐如山。
青玉因为紧张,飞身就跳到池边的垂柳上去了。
黛玉不知道长兄怕水,还在拍手欢笑:“大哥哥好棒哟……”
青玉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怕水,哄骗黛玉说,他上树是为了抓知鸟。
黛玉却觉得从船上一弹而上树,十分潇洒。
缠着哥哥要学这个技巧。
闹得青玉哭笑不得。
也是因为妹妹的可爱,弟弟的胆大。
青玉本身也有功夫。
青玉慢慢的习水。
按照石梅教导,一旦头脑发晕,就用灵气滋润泥丸宫。
效果很不错,进步也很大。
从五月开始训练,到了六月中旬,青玉已经能够安静的陪伴妹妹黛玉坐船游湖。
也敢把脚伸进湖中玩水,只是还是不敢蹚水。
这般时候,如海搬回家里。
贾敏一家势必要搬回家去。
贾敏舍不得青玉半途而废。
想一股作气。
不说让青玉下水游泳,至少不再惊慌失措。
石梅答应,会亲自陪伴青玉习水。
贾敏却想亲自陪伴儿子。
她决定说服林如海,只当是回娘家住对月了。
当初因为林母单独一人,贾敏都没有回家住对月。
夫君陪皇帝老儿也陪伴几个月,难道不能为了儿子委屈委屈。
或者,让林如海自个回家去住。
石梅以为如海肯定会坚持回家住宿,白日过府治疗。
谁知,如海一口答应了。
并且去翠微山跟山子野搭伴住宿。
一点都不让贾敏作难。
石梅就劝贾敏:“女婿对孩子很疼爱,为了孩子,都肯委屈自己寄人篱下。
你心里那一点不舒坦,彻底忘了吧。
别因小失大。
这种调·教好了的夫君,可是不好找!”
贾敏道:“当初哪一点不甘心早就磨平了,现在嘛,只要儿女平安,就足够了。”
石梅希望贾敏幸福:“荣府这么些孩子,他都细心指点,还不是看你?”
贾敏一笑:“人家知道了。”
这一次万寿,嘉和帝心情不好,厌恶吵嚷。
只摆家宴。
地方大员一概挡驾。
京都勋贵几乎没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