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帝在卷宗上写下朱批:忠顺王妃枉顾朝廷律法,私闯公堂,抢夺犯人,殴打朝廷命官,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如此专横跋扈,丧德败行之女,不堪为宗室命妇。
着宗人府撤销其王妃诰命,销毁玉蝶,取消魏氏皇室宗亲身份。
仗责四十,罚入慎刑司,终身□□。
三司衙门的主审官,捧着圣旨回到了刑部大堂。
刑部尚书一声令下,刑部女牢头当即升迁扒掉了忠顺王妃的凤袍霞帔,凤钗玉簪。
然后,把穿着内衣的忠顺王妃摁住打板子。
原本要脱裤子行刑。
忠靖王发话:“念在她曾经是王妃,给她最后一丝体面吧。”
忠顺王妃被打得献血淋淋拖进了慎刑司。
忠顺王得信,顾不得自己还在禁足,凭着御赐腰牌,闯进皇宫养心殿,跪地哭求嘉和帝:“父皇饶了王妃这一次吧?”
嘉和帝道:“殴打朝廷命官,抢劫朝廷重犯,形同谋逆,你可知罪?”
忠顺王道:“魏彪还是孩子,王妃只是跋扈,心肠不坏……”
嘉和帝道:“心肠却是好,给你弄了一屋子莺莺燕燕,男男女女。
魏家上下予取予求,真正贤惠得很。
魏彪子殴打皇子,武力袭击朝廷钦差,罪犯欺君。
殴打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魏家罪在不赦。
魏家满门抄斩,膝盖以上男丁斩立决。
女眷没入教坊司,遇赦不赦。
忠顺王,可服朕之判决?“
忠顺王嘴唇蠕动,想要分辨,却是第一次犹豫了。
因为,他在嘉和帝眼里看见了杀气。
嘉和帝的确生了杀意。
忠顺王的荣宠是他赏赐。
他反头来欺负自己的嫡亲儿子。
纵容舅子辱骂醇亲王,殴打十三皇子。
纵容王妃侮辱燕候一家人。
仗了他的权势,却欺负他的亲人?
忠顺王犹豫的时候,嘉和帝眼中的杀意慢慢退却。
“忠顺王治家不严,骄纵妻子,纵容恶奴,现判定忠顺王圈禁十年。”
忠靖王亲自起草圣旨。
给亲王顶罪还要经过宗人府与议政大臣的同意。
忠靖王去主持宗室议政。
嘉和帝这里盯着忠顺王说道:“看在叔王份上,朕不夺爵,保留忠顺王府世袭罔替的资格。
但是,你若再胡作非为,因此绝嗣,朕不准你过继子嗣。
忠顺王府由你亲自终结。
叔王也怪不到朕的头上。”
忠顺王至此,脸上终于有了恐惧:“父皇,您不能……”
嘉和帝道:“这事儿不在朕,而在你。
你有了儿子,还是忠顺王。
你若生不出来,且怪不得朕。”
忠顺王终于低头,跪地磕头:“儿臣愿意潜心思过,再不给父皇惹事。
祝愿父皇龙体安康,江山永固,子孙延绵。”
这就代表忠顺王再不会纠缠魏家与王妃的事情,任凭朝堂发落。
嘉和帝说道:“好好思过,三年一次选秀,朕也会赏赐秀女,希望你珍惜机会。”
当天,宗人府派遣衙役到忠顺王府封门闭户。
从此,忠顺王父除了宗人府每月送一次粮食衣物,侧门都不会再打开了。
十年之后,忠顺王府若是得了陛下慈悲,就会再次开启。
当然,这要看十年后,忠顺王还能不能熬得住。
当日,刑部拿着公文到忠顺王府,将还在床上养伤的魏彪子逮捕,拧到了刑部大堂。
忠顺王府长史,这回再没有人庇护他了。
魏彪子为了免除皮肉之苦,对于唆使家奴殴打皇子,自己殴打朝廷命官之事供认不讳。
翌日,陛下朱批,魏家满门抄斩。
然后,魏家抄出来之前的古董字画金玉器皿,还有许多御赐之物,加上田契房契,价值不下百万两。
库房里还堆着两万两的金元宝,三十万的银锭子。
银票也有五十万。
这样的家财,就是不还债。
然后,户部清理魏家的账册发现,魏家祖上虽然富裕,不过十几万的家财,良田千亩而已。
主要的赚钱门路,是魏家懂医术。
靠着当初向起事的高祖爷捐赠粮草丸药膏药起家。
后来册封了一个轻车都尉的爵位。
同时领了内帑做了宫廷供奉,专门替朝廷置办丸药与生药。
草药的差价可是无法估量的存在。
因此,魏家才能积攒下这些银钱。
魏家前两任家主还是靠着医术。
这一辈人有了忠顺王这个靠山,开始膨胀。
丸药的供奉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贪欲。
靠着忠顺王府的恩宠,魏家胁迫整个京都地面医馆,收取供奉。
除此之外,忠顺王还与魏家合股,在四川开了盐井,在云贵开办了玉石矿。
正因为忠顺王没有参加江南的私盐贩卖,这才让嘉和帝误会他只是跋扈,没有违法乱纪,宠信他许多年。
这一回从魏家翻出来的账簿子,彻底撕开了忠顺王的真正面目。
嘉和帝这才觉得圈禁十年太少了。
一旦新君登基,忠顺王出来只怕搅扰得新君无法立足。
但是,天子金口,不能朝令夕改。
嘉和帝只能再次下旨,诸多限制忠顺王。
不许忠顺王参加议政,不许入六部监管。
总之给忠顺王捆住手脚。
十年后,忠顺王就是被豢养的富贵闲人。
然后,忠顺王的功勋田,从良田千倾变成,良田百顷。
其实,一万亩良田,足够忠顺王作为普通人,好吃好喝一辈子。
但是,再想搞事,资助个谁谁起事谋反是不成了。
忠顺王自己得不到任何信息。
还以为十年后,他还能风光无限呢。
这一段时间,忠顺王陷入了绝后的压力之中。
日夜操练,希望早点得子,续接香火。
忠顺王之前占着的领侍卫大臣,算是彻底腾出来了。
燕候在九门提督之后,成了领侍卫大臣,不再是兼任了。
并且,嘉和帝当庭威慑群臣以及宗亲,命步军统领衙门协助醇亲王收债。
这一下子,怀着拖欠赖账心思的一起人再不敢公然抗击。
是故,请人说情的人多了,进宫哭穷的人也多了。
醇亲王真是有点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下手。
白锦堂正好滞留京都。
石梅遂招了白锦堂说话:“堂儿不是通政司的暗探吗?
去给醇亲王送一份有关站债大户的隐形资产明细表。”
白锦堂这小子精明得很:“外祖母看好醇亲王?”
石梅心里骂一句猴精,却道:“这倒不是。
朝廷收债是为了在海疆建造海师。
一艘战舰需要耗资六十万两银子,你算算,一直站队需要多少钱?
且这些钱本来就是大月朝百姓们的血汗钱,凭什么让少部分人享乐?
不如给他挤出来建设海防,保护大月朝百姓安居乐业吧。”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不怕任何人质疑。
石梅又道:“再者,我也是看着醇亲王是个干实事的人,八郡王装病,他却硬着头皮,把自己的亲弟弟也搭上了。
他是为了我们百姓做事,没理由不帮一把,你说是不是?”
白锦堂于是暗地收集资料。
他因为对黄彪有功,黄彪对他比较宽纵。对于他悄悄收集那些宗亲功勋的资料睁只眼闭只眼。
很快,白锦堂搭上了那日被打的邬善。
邬善只是个六品的主事。
白锦堂也是个六品军官。
这属于对等的结交。
而且,邬善还是打着送药的名誉。
荣国府可是救过邬善的命。
一听说荣府有人上门,忙着吩咐接待。
白锦堂见了邬善,确认了身份,把一盒子据说是灵泛妙药的小匣子放下就告辞了。
邬善觉得蹊跷,打开了匣子。
好家伙,欠债十万以上的大户,有一个算一个。
他们隐藏的酒楼饭庄田庄,甚至是当铺赌场,都一一记载。
却原来,这些人把家产记载姨太太的娘家,或者是放了奴籍的奴才名下。
这样子你就是拿到了他府里的账册,你也找不到银子。
石梅没想到的是,醇亲王拿到了账单,并不去质对,把这些人当殿扒皮。
而是上门找了掌管刑部的八皇子。
八皇子怕得罪人,故而装病。
醇亲王上门探视,说道:“收债需要刑部配合,可巧碰见八弟你病了,真是病在裉节上。
我做哥哥也不能不让弟弟养病。
如此,我就让十三弟带你行使权力,借八弟的令牌一用。“
八郡王心里有鬼又有愧,只得乖乖交出令牌,却道:“父皇哪里?”
醇亲王道:“自然由我去解释,八弟就好好养病吧,你这一病,只怕要到年关吧。”
八皇子气得差点吐血,这是强逼他年关之前不能痊愈啊!
但是,八郡王不敢反对。
正因为他的退缩,让刚刚领了差事,没有办差经验的十三皇子走了弯路,还挨了打。
醇亲王拿住了他的把柄,他不敢不听。
醇亲王进宫向嘉和帝请旨,收债需要刑部人手配合。
但是,他不信任刑部那些子官僚。
八郡王又病了,他请求让十三皇子暂时监管刑部。
嘉和帝道:“十三皇子已经监管兵部,不能同时监管刑部啊。”
醇亲王道:“不是让十三弟真正接管刑部,只是暂时在收债期间接管。
或者是,最近三个月接管刑部。
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儿臣保证收齐五百万两的欠债。
不然,儿臣愿意辞去醇亲王的爵位。”
嘉和帝看了醇亲王一眼,似乎是松了口气:“如此,就按照你的心意去办吧。”
醇亲王又道:“十四弟也想出来帮办差事,将功赎罪,您看?”
嘉和帝面色不善,蹙眉:“就让他跟着十三做个护卫吧。”
这是不悦了。
醇亲王忙着解释:“儿臣并非拉帮结派,也不是偏私亲弟弟。
实在是这个时候,有人肯出面帮忙,儿臣心里实在欢喜。”
这是说有人不肯帮忙,比如八皇子。
嘉和帝一想也对。
八皇子若是不装病,也不需要醇亲王来废话了。
当时,嘉和帝安排八皇子,未必不是要借重刑部。
可惜,八皇子自作聪明,把自己个作病了。
看来八皇子这个辅政大臣,就甭想了。
十三皇子同时监管刑部的消息,很快传开。
得知是醇亲王请旨,大家再看醇亲王就有了一种审视。
这个皇子有什么过人之处,竟得陛下如此的器重?
之后,大家再见醇亲王乃至十三皇子,那态度既谨慎,又敬重。
十三皇子暂领刑部,那是意气风发。
他很快把人手撒出去,收集那些窝主的犯罪劣迹。
然后,以刑部的名誉逮捕审讯。
随后抄家发配。
将那些隐秘的资产挖出来,没入国库。
嘉和帝见那些人的资产,都收进了国库。
他们户部的欠债却没消除,差点喷茶。
心里想着:老四真是手黑。
然后,这些人跑到嘉和帝面前哭诉。
嘉和帝装糊涂:“这是什么话说的。
前些时候,你们不是前来哭诉,说是吃饭都没有银钱了,怎么蓦然间又出来这些财富?
你们别不是以为朕老糊涂了,前来糊弄朕?”
开玩笑!
已经没入国库的银子,嘉和帝怎么能够吐出来?
且他儿子敛财那是有理有据,不容置疑!
然后,等到国库的银子收回了五百万之后。
醇亲王放缓了脚步,又出面让那些欠债的家主前来户部签订还款计划。
勒令他们一年归还一万欠债。
这些都是福利银子,醇亲王不着急,慢慢收。
那些被醇亲王黑了家财的人家心里苦啊。
心里把醇亲王骂个贼死,面上还要感谢醇亲王宽宥。
其实,醇亲王宽宥个屁啊。
天下人就属他心狠手黑不要脸!
石梅再没想到,醇亲王尚未登基,就开始干起抄家的买卖。
石梅因此确认,曹公肯定是根据雍正的经历,给四皇子立下的人设。
怪不得小乾要禁他。
唯一的区别,这里十四皇子早早的倒霉了,没有合着八郡王一起跟自己亲哥哥干仗。
这一场抄家的大戏,一直演道六月底。
嘉和帝万寿。
嘉和帝今年七十三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这是受到祝福的耄耋之年,却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嘉和帝万寿节恩赦天下。
除了那些遇赦不赦的存在,其余的罪犯罪官,都能够出狱,回到故居,颐养天年。
别的地方不知道,京都地面的刑部大理寺都空出了大半。
甚至连诏狱里那些没有涉及谋反的罪犯,也得到恩赦。
但是,这个度量却是人为掌握,你要出狱,就要找出出狱的理由。
京都地面难免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条件够的送礼,不要让人顶替了。
条件不够的送礼制造条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大多数能够走走门路,争取沐浴皇恩。
荣府没有直系亲属沾上这个恩典,却是白家的老爷子,白锦堂的祖父能够离开漠北,回去乡下养老了。
白锦堂的父亲,白凡膧也在恩赦之列。
这家伙一出来,就给白锦堂写信,要求他赡养自己。
白锦堂不在京都,毓秀受到信件丢开不理睬。
不要脸的东西,这才三十几岁,就像让十几岁的儿子养老,脸皮太厚。
石梅却道:“让雅娟给他祖父父亲做些衣衫鞋袜送回家乡。
告诉他,等一日白锦堂光宗耀祖,谋到了正经官职,一定会迎接祖父进京奉养。
只是如今他正在外面走镖,不知踪迹。”
这也不算是说谎。
白锦堂为了探查秘密,喜欢跟着人家镖局走镖,还在人家镖局挂了镖头的职位。
再者,白锦堂眼下只是个百户,能有多少银子?
奉养母亲妹妹都不够。
父亲三十几岁,正该养活自己,奉养老父亲才是。
毓秀听从石梅劝告,让白雅娟写信回乡。
白老爷子很快回信,让雅娟告诉母亲,只要她把两个孩子养活好,成家立业就是白家的功臣。
无论毓秀改嫁与否,白家的祠堂理由毓秀的牌位。
她都可以世代受到白家子嗣的供奉。
这话让毓秀大为感恩。
之后,她年年替老爷子缝制衣衫鞋袜被褥这些东西,四时三节没断过供奉。
虽然知道白锦堂不会让母亲委屈。
然白老爷子发话,跟白锦堂自己与父亲对抗不是一回事。
白锦堂跟父亲对抗就是不孝。
而有了老爷子这封书信,白锦堂将来把母亲葬入白家祖坟,供奉母亲的香火就是奉祖父之命。
白凡膧阻止就是他不孝。
白老爷子显然很明白孙子将来的前程。
这是踩踏儿子,拉拢孙子呢。
这一年,贾珠十八岁,贾琏十七岁,贾琮元春叶筠都是十三岁。
贾琮不着急,贾琏也不急,他预定的媳妇水灵这几年已经跟荣府走成亲戚了。
贾珠其实也不急,他在万寿之后,已经赶回金陵参加乡试。
一旦中举,说亲的人肯定挤破脑袋。
因为之前石梅就放出风声,贾珠要在十八岁乡试之后才会说亲。
这是当初拒绝李家之言,如今也算是言而有信。
唯有元春与叶筠到了该相看时候。
叶筠没有母亲,婚事就要靠着石梅张氏帮衬。
叶筠也被张氏看中,叶筠自己也有些意思,只是孩子还小,没有说破。
石梅其实不赞同叶筠嫁给贾琮,害怕后代出问题。
但是,这个时代有表兄妹通婚的习惯,且张氏这个母亲兴叨叨的。
石梅也只有保留意见,但看叶筠有没有此意。
若是叶筠没有,那是再说吧。
相亲的对象主要是元春。
元春二月选秀的事情,经过嘉和帝亲简,顺利落选回家,婚姻从此自主。
虽然十三岁在石梅眼里有些小了,但是,这个时代就是从十三岁还是相看,十五六岁出嫁。
石梅也不能随大流。
因为这个时代男子一如贾珠贾琏十八岁成亲的很少。
等到姑娘十五岁了,相看的人家相对来说就少了,岁数相当的人家早订婚了。
岁数大的造成亲了。
其实,上门说亲的人不是没有。
但是,多是八公家的嫡次子,或者庶子。
嫡次子本来也可以许婚,但是,石梅实在不想跟老八公人家再结亲。
新皇登基,最先的打击对象就是四王八公。
石梅不想让元春陷入动荡。
然后,还有卫家的长子,也对元春有意。
石梅弄明白这个卫家就是卫若兰的卫家,顿时不喜。
湘云就是嫁给卫家,最后成了船妓。
为了给元春找一门相称的亲事,石梅开始接受人家过寿的请柬。
像是燕候的母亲,张家的亲家母,杜尚书的夫人过寿。
石梅都会带着孙子孙女参加。
燕候一脉的官员,前程无忧。
不管家里富裕不富裕,元春不会落到被发买的境地。
张家与杜家则是书香门第。
石梅相看的重点对象就是杜家子侄。
当然,杜尚书也曾经表示,愿意让孙子杜璟迎娶元春。
但是,石梅还是想看一看,杜尚书的孙子未必就是好夫婿呢。
杜尚书夫人过寿,石梅带着元春过府祝寿。
杜尚书夫人见了落落大方,谈吐不凡的元春十分喜欢。
然后,石梅也见了杜璟,长相很斯文。
岁数大了点,跟贾琏一年生的,今年十七了。
若是按照石梅的规定,女儿十八岁出嫁,只怕人家等不得。
这个等不得或许就会出现姨娘这种败家的玩意儿。
双方有意,决定八月十五再次见面商议。
若是看中了,就要给信物。等到元春十五小定。
石梅这边正在马不停蹄替迎春相看。
王氏忽然间闹腾起来。
王氏在马道婆与静安败露被斩首之后,彻底被圈禁。
王氏闹腾,却是偶尔听到看门的婆子说闲话,得知元春失去了进宫的机会。
家里正在给元春正在相看亲事。
王氏给皇帝做岳母的事情黄了,顿时寻死觅活。
贾政威胁要把宝玉夺走,将她送回王家,今后不许她与贾珠元春宝玉见面,她才安静了。
之后,她数次给王淑华塞银子,几千几千的塞,让王淑华给王子腾送信,救她出去。
但是,王淑华知道,王子腾如今基本放弃了王氏。
她若是帮助王氏出逃,不仅得罪王子腾,还会彻底跟荣府决裂。
王淑华再不会得罪贾政。
每次王氏给了银票,她都如数转交给贾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