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豪门 > 红楼老太太 > 政二爷改弦更张

政二爷改弦更张(1 / 1)

史鼎凭着一股拼劲晋升新贵,这在整个大月朝也属凤毛麟角。

许多人悔不当初,当初怎么没看出这小子能干出息呢。

史鼎高大壮硕,走路带风,衬得走路带喘的保龄候史鼒,弱鸡一般。

大家争着与史鼎打招呼。

史鼎在荣禧堂露了一面,就进内堂去拜访姑母。

陪伴贾敏谈笑的一群小媳妇闻讯,慌忙起身回避。

石梅身边只剩下史鼎的两位嫂夫人柳氏、侯氏,再有史鼎媳妇儿余氏。

史鼎进门磕头见礼,告诉石梅一个好消息。

他哥哥史鼐升迁了。

史鼎之所以特特告诉石梅,因为史鼐升迁与石梅多少有些关系。

去年夏秋,史鼐带领麾下百十人积极种植番薯,因贾玫的指点,大获丰收。

千户却因救灾不力,受到申斥,对种植番薯敷衍了事,被巡抚罢黜。

史鼐一跃成了正五品千户。

石梅很侄子高兴:“难怪大哥时时的夸赞你们兄弟,大哥临终觉得对不住你们兄弟。

如今你们都出息了,他在九泉也瞑目了。

说起来,你父亲教子的成功经验值得倡导,可编入族谱。”

别看史鼎已是三品大员,得到姑母的肯定,还是十分高兴,顺嘴恭维姑母:“姑母您相夫教子功劳,也不遑多让,京都贵妇们,难望项背。”

石梅笑道:“是啊,史家可谓满门俊杰!”

就是不知道,这满门俊杰怎么落得个抄家灭门的下场了!

史家若自视甚高,跟原著一样,不屑跟荣府来往,也罢了。

而今,这般主动俯就,若是荣府到时候不伸手,就是荣府薄情寡义。

可是,石梅真是想不通,史家有了这个雄才伟略的史鼎,如何落入那等绝境?

出嫁的侄女落入泥潭也无能为力。

石梅想着,看来明日要交代戴良一声,不光收集政敌的消息,也要收集盟友的信息。

猪队友比狡猾的政敌更可怕。

须知,这个时代可是有株连之罪。

红楼仿照明朝,朱棣可是诛灭过方孝孺十族。

父四族母三族,父四族就包括出嫁的姑母,出嫁的姐妹,出嫁的女儿。

自己是出嫁的姑母,湘云就是出嫁的女儿。

再没想到,姑母也是危险的职业。

石梅没想到看见史鼎会想起这些糟心事,迅速打发他去了。

“你表兄弟大约有话跟你说,你来了,你嫂子侄女们不自在,今日特殊,得空我们姑侄再说话。”

石梅这是给史鼎递个话,他下次真的特特前来拜访,就跟他深谈一次。

他不及表面这样亲热,不跟自己贴心,交浅言深,即便是亲姑侄,感情没到,也无法深谈。

她也就没办法了。

史鼎走了,张氏杨氏贾敏,一群姻眷,本家媳妇都出来了。

这般时候,贾珠贾琏贾琮元春几个就提着食盒来了。

干什么呢,献美食!

当然,这献上来不止一碟子糕饼,乃是九碟子。

九代表多:长长久久。

代表高贵:九五之尊。

代表圆满:九九归一。

九碟儿桂花莲藕糕,形态各异,有莲花瓣、桂花瓣、莲蓬糕、心形……

每碟儿都装着五块糕饼,晶莹剔透,淋上金黄的桂花蜜,清香扑鼻,美味养眼。

贾敏看着这些糕饼,笑眯眯的拿着银汤匙品尝:“这是哪个师傅做的,太漂亮了,我都舍不得吃了。”

石梅就指指贾珠贾琏:“问他们!!”

贾珠贾珠跪下抱拳:“侄儿恭祝姑母,生活甜甜蜜蜜,圆圆满满。”

贾敏高兴的合不拢嘴,亲手搀扶两个侄子,一人手里塞了两个缂丝荷包。

石梅便道:“尝尝吧。”

贾敏每样尝了一口,赞不绝口。

然后,元春跟贾琮提着食盒上前。

一打开,又是九碟子糕饼,每碟子五块。

元春的糕饼还有名字。

她端出一碟子小鱼儿:“这叫比目鱼!”

端出一碟子胖鸟:“这叫鸳鸯!”

又端出一碟子瘦鸟:“这时比翼鸟!”

“这是并蹄莲!”

头一屉就摆了四碟子。

第二屉刚揭开,就被贾琮抢了差事。

这一碟子是飞鱼图案:“鲽鲽鹣鹣!”

然后,再端出一碟子,一只红色鸟儿,拖着长长的尾巴,一只绿色的鸟儿,拖着孔雀一样的尾巴:“这个是鸾凤和鸣!”

……“琴瑟和谐!”

……“凤凰于飞!”

……“龙凤呈祥!”

贾珠贾琏的莲藕桂花糕是以晶莹剔透取胜。

贾琮与元春准备的糕饼则是以命名与形状取胜。

一群贵妇人兴致勃勃的观看各色小动物糕饼,惊叹不已:“好可爱!”

“难为这两个小人精,怎么想出来的呢?“

“瞧瞧这名字也有意趣!”

贾琮诚实的说道:“糕饼是我跟姐姐在祖母的指导下捏出来的,名字是珠大哥哥琏二哥哥一起帮忙想出来的。”

这一说,一群夫人又感叹不已:“瞧瞧这兄妹四个,感情多好啊。真是让人羡慕。”

有岁数大的看着石梅露出羡慕之色。

王子胜夫人看着温文儒雅的贾珠,聪明可爱的元春,心里嫉妒王氏。

这个蠢物倒是怎么生出这样优秀的儿女。

杨氏却知道。

这几个孩子这样融洽能干,是石梅的功劳。

不由在心里羡慕张氏王氏,有这样的能干婆婆,难为一碗水端得平,把四个孩子一样看待,个个都教养的这样能干懂事。

都是贾府的子嗣,贾珠贾琏这样乖巧懂事,礼仪谦谦。

贾珍却是那般顽劣不堪。

杨氏后悔的恨不得把贾珍塞回去回笼一回。

想到贾蓉,杨氏心里又有了盼头,一定要学习婶娘,好好培养蓉儿。

宁府不能再出纨绔了。

转眼看见温柔娴静的张氏,又想,张家不知道有没有待嫁的姑娘。

若是有,好歹求了来,侄女像姑,或许能够襄助贾珍成人。

张氏正在笑眯眯听着众人夸赞儿子,忽然瞧见杨氏笑眯眯的盯着她。

挑眉询问,杨氏却又移开了眼神,闹得张氏莫名其妙。

这边正在热闹,后街族里贾琼,蹬蹬蹬的跑进来给众人请安,却是来传话:“林姑父,张舅父、杜先生,李先生在梦坡斋对诗,大伯让珠大哥琏二哥前头去陪客!”

贾珠贾琏顿时有些紧张。

石梅笑着拍拍两兄弟:“去吧,好好向姑父舅舅先生们请教。”

贾琮元春两个是初生的牛犊子,看戏不怕太高,听说前面斗诗,齐齐跑上去拉住贾珠贾琏:“我们也要去。”

贾珠贾琏看着石梅。

他们本来就紧张,带上这两捣蛋鬼,肯定无暇兼顾。

这两人根本不会作诗,前去就是捣蛋。

石梅搂着两人回到座位:“怎么啦,昨日还说想姑姑呢,这会子不愿意陪伴姑姑了?”

这个帽子好大。

贾琮与元春相互对视一眼,一起上前抱住贾敏:“我们陪姑姑。”

贾琮还对贾琏挥手:“哥哥去陪姑父吧,不用管我们。”

一众夫人齐齐感叹,这小人精真是成精了。

张氏心里偷乐,嘴角却忍不住得意的翘起。

在场的小媳妇们都是人精,夸赞两个小的不忘记带上今天主角贾敏:“这孩子跟姑姑的感情真好。”

张氏忍不住夸赞小姑子:“我成天忙东忙西的瞎忙,家里几个孩子启蒙开笔,都是四妹妹在操持,为了孩子们认字,四妹妹还专门替他们编撰了识字儿歌,画了看图识字本,真是操碎了心。”

张氏这一说,众人又是一阵惊叹:“怪不得孩子们这样喜欢姑姑,四姑娘不愧是京都才女。”

有人就说:“不知道府上的看图是本,还有是自个要能不能让我们一睹为快呢?”

张氏一笑:“这都是四妹妹的功劳。”

这是说,要贾敏同意才成。

贾敏就道:“不过是随手而为,不值得一提。”

史鼎夫人就道:“四妹妹太谦辞,看看四位侄子侄女的表现,可见不凡。”

贾敏遂吩咐贾琮元春:“琮儿,元儿,把你的图画本,识字歌谣拿出来给婶娘看看吧。”

贾琮元春便搬出一摞一摞,几十本宣旨装订的图册。

先是单个的识字本,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全部都有配图。

拢共有三千常用字。

总共十二本看图识字。

然后就是成语故事。

一个故事一幅图画。对图画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个也是十二本。

然后就是二十四孝的图画本。

然后就是,贾敏编撰的三字经的图画本。

千家诗的图画本。

画面栩栩如生,解释通俗易懂。

字儿一色都是漂亮簪花小楷。

几位夫人接过去,一壁看,一壁惊叹,再看贾敏,眼里佩服正要流出来。

从前贾敏传出才女的名声,他们以为多半是噱头。

如今看来,名副其实。

她们真心服气了!

好些小媳妇大姑娘觉得,对比贾敏这些作为,她们简直白活了,衬得她们都成了文盲了。

像是史鼎史鼐夫人眼里都透出热切来:“四妹妹,能不能借给我们一套呢?”

贾敏就有些为难了:“这个都是在金陵时候闲着无事画的,就是为了方便认字,都是单本,珠儿学了给琏儿,琏儿学了给元儿,没有多余的。”

史鼎夫人一笑:“是我没说清楚,我是说,能不能让我们借了回去照着临摹一套?”

贾敏道:“这个已经送给琮儿元儿了,这得询问他们姐弟。”

贾琮元春就看着石梅。

石梅就道:“这个是你们的东西,你们自己做主。祖母不干涉。”

元春就跟贾琮挨着脑袋嘀嘀咕咕。

半晌。

贾琮说道:“史家婶娘,借书可以的。但是,婶娘要打借条,要保证不损坏书籍。

还有,一次只能借阅一本,还回来之后才能借阅下一本,婶娘能做到吧?”

元春点头:“对的,因为我们的书籍都有登记造册,不能丢失的。”

这话一出,大家都是一愣。

家里的书本还要登记造册的吗?

头一回听说呢?

石梅张氏贾敏却笑了。

荣府孩子从都是自己管理财务,登记记账。

不仅财物领用有登记,钱财收支也有台账。

石梅交给孩子们的记账方法是单式记账法。

最通俗易懂的方法。

这是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

记账的事有专职丫头负责,但是,身为小主子,三五月也要看回账本,对自己的财产银钱心中有数。

这种记账查账对于身边人来说是一种威慑。

像是迎春那种被下人糊弄的事情,再不会在荣府小主子身上发生。

史鼎夫人最终给贾琮元春写下了借条,方才借阅贾琮的看图识字。

然后,这本看图识字一借出去,就像长了腿一般,开始在京都勋贵人家中流传。

之后,石梅得知,四王八公府,再有与荣府相好的人家,竟然聘请清客临摹贾敏编撰的千家诗,百家姓,三字经。

且还书回来的时候,每家都会给贾琮元春备上两份礼物。

笔墨纸砚,玩物书籍,无所不有。

石梅不由得想起鲁迅曾经说卖了一些临摹的绣像人物图册。

从前石梅有些不相信,如今相信了。有些人追捧这种手工绘制的图书,不喜欢刊刻印刷的东西。

贾敏曾经获得才女称谓,因为诗作并未流传,而让许多人不服气。

没想到,这一回会亲引发的图画本流行,让贾敏成为许多人家激励自家姑娘的典范。

林家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有这样的母亲,何愁子嗣不贤?

石梅倒是担心贾敏的笔迹流传会有不好的影响。

贾敏却道:“女儿写的簪花小楷是最公正的字体,像字帖,没有多少私人的痕迹。且女儿写信一般都用梅花小篆。

我给柳姐姐,侯姐姐写信就是梅花小篆。

这个习惯,林大哥也知道,有人想用簪花小楷笔迹作伐,根本不可能。”

石梅闻言笑了:“我到是忘记了,你除了记账用簪花小楷,诗词信件都是梅花小篆,一般人学不来。”

石梅很惭愧。

傍晚悄悄翻了那个专门放字画的画缸。果然有好些梅花小篆写的扇面。

因为染了桃红的水彩,被石梅误当成梅花图了。

石梅感慨:“这多费劲儿啊!”

赖嬷嬷笑道:“公爷在世曾经说过,四姑娘这样练字可以沉淀性子,这般磨出来的性子柔韧贞静,今后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落地生根,怡然自得。”

石梅马上懂了。

贾敏曾经参加选秀,差点成为皇妃。

贾代善求了恩典才撂牌子。

皇妃在皇宫那个大染缸里,若不能修炼到柔韧贞静,真是没法子活。

贾敏三朝回门之后,一般来说,不到年节或者贾母的寿诞,贾敏便不会再回娘家。

石梅很有些不习惯,几次想要让人送东西去林府,也忍住了。

一般来说,不年不节给闺女送东西,会惹得婆家不快,认为是娘家小瞧婆家。

不过,很快石梅就没有时间伤感了。

五月底,王子腾亲自进府拜见,商议王淑华进府一事。

王子腾之所以主动续接这一门亲事,除了因为王氏,还因为两个外甥贾珠元春。

回门那日贾珠的在书斋的表现让王子腾十分高兴。林如海,杜宗元李夫子都夸赞贾珠,假以时日会稚凤清于老凤声。

贾政已是进士,贾珠的成就更大,岂不是三鼎甲?

王府已经损失了一个当家主母,不能再损失一个宰相的种子外甥。

石梅也觉得是时候给贾政娶亲分家了。

除了七月贾政的婚事,六月底还有嘉和帝的万寿。

去年敬献了番薯,今年却要规规矩矩敬献寿礼。

一般给皇宫敬献礼物,最好不涉及吃食与药材,免得留下隐患。

当然,也不能学纪晓岚刘墉那样忽弄。

石梅又带着贾珠贾琏去了一趟璞玉街,这一回没有贾敏作弊。

石梅的天眼未开,只能石梅亲自上手感应。

然后送去让贾敏观气,挑了一款灵气最稀薄的璞玉解开了,直接丢给贾政这个半吊子山水大师。

“雕刻一副山子,最好能够讨得陛下喜欢,最关键,不能落下罪过。”

贾政如今在工部闲得很,顶多是修桥补路的事情,不值得他出手。他正跟着山子野琢磨园林设计与山石雕刻。

如今贾政又招募了一班子清客,却不是单聘仁,沾光这些人,无病呻吟,做些外诗,讥讽朝廷。

而是一些民间手巧的木匠,替他与山子野把图纸变成具体的模型。

贾政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变了,他喜欢雕刻手工。

之前已经给全家老小都赠送了牛角小章。

有时候也用玉石雕刻一些山子。

石梅也不算是添麻烦。

贾政的手艺肯定入不了嘉和帝的眼里,石梅请的是他师傅山子野。

山子野如今已经在荣府后山拢翠山扎根了。

他替荣府设计了一座夏日纳凉别墅,是那种小巧的别墅。

别墅前面有遮天蔽日的松柏,旁边清泉从青石山岩上流过。

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是一处纳凉圣地。

石梅也不管,由着他们折腾,最近石梅正在暗示贾政,要不要在山上修建一个纳凉建筑群,再修建长廊亭子什么的。

反正由贾政去跟山子野商议,能成则成,不成的话挨骂也不是她。

山子野一直没有回话,石梅猜测他在琢磨吧。

把寿礼的事情交给贾政之后,石梅开始替贾政准备婚礼的事宜。

贾王两府坐下来商议。

石梅说了自己设想,虽然是二房,但是,婚事也不能办得太寒碜。

可是,办得太豪华热闹又与迎娶二房不相称,也打了贾珠兄妹的脸。

所以,石梅准备折中,贾政的寿诞之日举办婚礼。

这样既不寒碜,能够邀请亲友过府热闹,也不至于逾越。

王子腾沉吟良久。

他是既不想王家的女儿受委屈,又不想荣府太重视王淑华。

石梅见他沉吟就说道:“一般人家析产别居,迎娶的夫人就是正室夫人。

王淑华愿意做二房,已经很委屈了。

她进府之后,不仅要仰仗她照顾珠儿元儿,还要照顾政儿与王氏。

若是太委屈了她,难保她不会心气不平,给你来个处工不出力。

或者,直接捅破个中曲直,咱们两府的颜面就丢尽了。

那时候木已成舟,荣府也不能休妻,王家也没有第三个闺女进府不是?”

王子腾最终答应了。

剩下来就是聘礼嫁妆。

一把来说,荣府下聘多少,王家陪嫁多少。

若是王家的嫡女,荣府下聘越多,王家越喜欢。

王淑华的情况则不同,得看王家陪嫁多少嫁妆,荣府再斟酌下聘。

不然,你下聘三万五万,王家岂不是被动?

给了不甘心,不给,丢不起面子。

最终,王子腾想起贾珠所言,祖母在分家的时候会给她们兄妹另立账户,为的预防有了后娘出后爹。

王子腾对此还是很感激,也很佩服贾母的魄力。说道:“五千两吧。”

石梅暗自笑了,之前说的是两千两,这回算是石梅抬高了王淑华的身份,替王淑华多要三千两。

王子腾答应了荣府下聘五千,王淑华的嫁妆一万两。

婚期确定,两家飞快的准备起来。

张氏已经确认有了两月的身孕,明年正月,荣府就会添人进口。

如此一来,张氏不宜劳累。

贾政的婚事就完全依靠石梅。

杨氏如今也指望不上。

杨氏停服丹药,又吃了半年的解毒汤药,身子恢复不少。

但是,她整个人没有精气神,人很容易疲倦,需要长期调养。

石梅怀疑她是不是吞服丹药,损伤了肾脏肝脏。

这种病在这个时代无法确认,更难痊愈。

石梅能做的就是不拖累她。

严词拒绝了杨氏参加贾政的婚事筹备。

而是留下了贾玫与贾斑的媳妇帮忙。

贾斑与贾斑两人的儿子不论是书童还是伴读,已经入了私塾读书。

贾斑的闺女贾琥,贾玫的闺女贾璇都进了女学做伴读。

贾玫贾斑都是石梅得用之人,不得不如此安排。

贾玫贾斑替石梅打理田庄,石梅替两人解决后顾之忧,也算是礼常往来。

最高兴的就数贾敏了。

她借口哥哥的婚事,三五日回家一趟。

最新小说: 嫡女夺珠 失忆五年,我和死对头奉子成婚了? 分手后,被渣男小叔明撩暗宠 病秧子先别死,神医娘子来冲喜了! 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 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 宠妾灭妻?主母二嫁高冷王爷 钱局 相亲当天,我被豪门大佬闪婚了 诱哄:心机前夫他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