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丕殿试前,谢迪,谢正和谢棠几个已经考过殿试的人为谢丕进行最后一次突击特训。
谢丕这些天就在学习面君礼仪和写文章中度过。要是用三老爷谢迪的话来说,这样苦行僧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
不过还好,谢丕此人手不释卷,最喜读书。因此也并不觉得十分辛苦。
很快,殿试的这一天就到来了。
谢丕殿试那一日的具体情景谢棠也是不知的。
那一天谢棠正在户部处理条陈和批复拨款。
如今已经到了春播的月份,春播、凌汛救灾等等问题都要户部来忙。因此谢棠这些时日回府的时辰也是越来越晚。
等到下衙回府的时候,谢棠几人就从谢迁口中得知谢丕已经被点为了探花郎。
据说是因为自家二叔美姿仪、风度翩翩,才被提了一名。特意被点了探花郎。
谢丕打马游街的这一日,谢棠和韩涛一起去太白楼看谢丕打马游街。
“当日你谢伯安打马街头,我们三个就是在这间包间看你的英姿!”韩涛调笑道。“我自从知晓你二叔高中鼎甲,就包下了这间房。如今旧地重游,可谓感慨万千。”
说完后他又有一些伤感:“只是此时文省和寒清都不在。要不然我们四个也能把酒言欢。”
“我不久前收到了文省的信,他的长官曾是先徐公的门生。对他很是照顾。寒清上次来信,说他为百姓开荒、带着百姓修渠。地方百姓很是爱戴他,他做的也欢喜。”
“他们都好我也就放心了。”韩涛喝着茶道。“我是知道的,他们给我写信,为了让我放心,只会写好听的话。但是我们几个里,你是拿主意的那一个。他们给你的信里,总是会说一些自己真实的情况。因此我还是问问你才能安心。”
谢棠笑道:“好你个韩涛!居然学会来和我套话了!我该怎么罚你呢?!”
韩涛无奈地看着他,只见对面已经长大、已然是一个青年的谢棠仍旧有着少年时狡黠的笑。
他道:“韩涛,我就罚你好好地照顾我二叔。你在翰林院的这几年和掌院学士的关系好极,我是知道的。你照顾照顾朋友家的长辈,可以吧?”
韩涛笑道:“你和我什么关系,居然拿这个来罚我?!你二叔就是我二叔。我一定会关照他的。”
谢棠笑道:“你是不是忘了我二叔的年纪?还我二叔就是你二叔?”
韩涛的笑容有点儿绷不住了,谢丕这位二叔的“高龄”,和他韩涛一模一样。
弘治十八年恩荣宴的时候,谢棠和几位同僚坐在一起,看着前面谢恩的新科进士,未免有些感慨。
当年自己也是站在那里和众人寒暄,今日已经身入官场三年。当真是时光匆匆,岁月无情。
时不时有人前来奉承,无非是些什么恭喜谢家一门四进士变成了一门五进士,或是什么恭喜府上又添了一鼎甲。
谢棠想着左右今日自己也不是主角,倒是可以享受一把当年没敢做出的当庭醉酒。
因此他今日颇有些来者不拒。不过因在坐之人都讲究分寸、且谢棠自己的酒量又好,因此到了最后也没有实现当庭醉酒的目标。
不过这样也好,御前失仪也是大罪。
谢丕被授翰林院编修的官,正七品。假期过完了就直接走马上任。
韩涛因谢棠的嘱咐对谢丕很是照顾。但是到了最后他帮助谢丕倒是全都是出自真心。毕竟谢丕此人说话和风细雨,为人风雅润泽,很容易就能得到别人的好感。
因为两个人颇为投契,也成了不错的朋友。
如今正是春耕时节。谢棠在去年从湖广回来后,在皇帝的要求下帮弘治帝看完那封与改革有关的折子。
在他看完折子没过多久后,高隆盛就向皇帝上书,。奏请摊丁入亩、丈量土地、杂项赋税归于银两三项事宜。
这封折子上的意见甫一提出,就遭到了无数世家大族的反对。
他们中不知有多少人虚报土地亩数。除此之外,地方属官谎报人头换得白银无数也是常态。而通过苛捐杂税收各种名目的税银的行为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一封折子不知道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但是弘治帝变革之心坚定不移,无论是谁去和皇帝劝说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众人知晓弘治帝不是宋神宗,而是北魏孝文帝。
皇帝的决心,在他们派人暗杀高隆盛却一次都没有成功。而派去的人都死在了锦衣卫手里就可以略见一斑。
自然有许多州府长官现在还想着要瞒上欺下。他们私自勾结在一起,妄想着通过不作为来反对改革。
却没有想到他们还没有等到开始行动。锦衣卫就已经上门。
到了二月末,诏狱里已经住满了中央地方的许多大臣。
皇帝没有一丝一毫对于因为没有这些官员而导致国朝无法运转的担忧。抓了知府和知县后就由当地同知补上知府和知县的官位。想要升官补职的人数不胜数,那些妄图违反皇帝意志的官员未免有些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
有了前面进入诏狱的榜样,剩下的官员一定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皇帝满意。
而这一年科举的新科进士,更是皇帝的马前卒。
他们中的不少人了无根基。为了前程,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成为皇帝改革的先行军。
对这次改革反应最大的还是勋贵。
由于国朝日安。这些勋贵每日安享太平,不知做了多少违法犯纪的事情。谎报土地更是得心应手。如今皇帝推行这样的政策,着实是让他们头疼。
谢家对皇帝的改革是持有中立且表示积极态度的。
这不难理解。谢家在江南虽然田产颇多,但是在弘治十年整饬族务的时候已经把那些漏报土地的族人行以家法。
加上这些年在老族长的带领下,谢家的家规越发严格。
所以说,这次的改革对于谢家一系而言并不会伤筋动骨。既然如此,那不妨给皇帝卖个好。
而且好说歹说,这个主意最早也是由谢棠想出来的。别人不知,皇帝和自家人还是知道的。
更何况这也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要在不得罪人的前提下,为这次改革提供方便,谢家还是十分愿意的。
存着这样心思的人家不在少数,这也让皇帝身上的压力轻松了许多。
或者可以说,皇帝就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坚定了自己想要变革的决心。
若是满朝文武都反对,皇帝也不会孤注一掷。
改革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吏部、户部、刑部都忙得不成样子。
吏部忙着把那些被皇帝下到诏狱的官员空下来的位置补上官员。
刑部忙着审问那些由诏狱转道刑部的犯人。
而户部的忙碌更是可怕。毕竟这次改革改的是税制,而户部掌管的就是全国的土地、赋税与户籍。
谢棠已经连着十多天是在天都黑了才回家,日日都有数不清的公务要做。
不过户部的人大多都很亢奋,毕竟这次的改革陛下的重视是肉眼可见的。若是能够办好差给皇帝留下不错的印象,想来以后升官也会容易些。
而在这不久之后,又有一条好消息给弘治帝的改革打入了一针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