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体会过窒息的感觉吗?
那种像是活生生被人埋入泥土中,你越挣扎埋的越深,你不敢张嘴呼吸,泥土会堵满你的口腔,甚至进入你的胃。你只能闭着眼憋着气,恐惧的感受着泥土将你慢慢掩埋,直至彻底将你吞噬。
“听说了没刘青媳妇生了”
“听说了,听说了,是个女孩,哈哈……”
“是啊,是个女孩,这下肯定要把他家老太婆气死不可。”
“她还气,她儿媳妇要生的时候可是跟她一起在干农活的时候肚子疼的,她儿子那时在外地打工没回来。她管都没管,估计是看出来是女孩了。”
“他家老头好像没啥感觉啊。”不知是谁忽然提了这么一句。
“他能有啥感觉,这刘青本来就不是他儿子,生出来的当然也不是他孙子,他自然没感觉。”
刘青–一个母亲怀着孕嫁给现任丈夫生出的孩子。
……
议论声起起伏伏,里面有嘲笑,讽刺,更多的是看不起。
议论声随着一个老人的到来声音略微压低了些,但嘲笑和讽刺感却有升无减。
老人头发半白,双手背在身后,眼神冷冽,走起路来步履也算矫健,听到这些议论声眉头紧皱的看着正在激烈讨论着的人群,她的眼中像是要喷出千万把刀子来将这群七嘴八舌的妇人千刀万剐一般。
“呦,这不是刘青娘吗,恭喜恭喜啊!”其中一位身形矮胖,满面油光的妇人满脸堆笑的冲着老人说道。听是恭喜之声却不难听出声音里那满满的嘲讽感。
“男孩女孩啊?”
“是啊,男孩女孩?”
“快说说,快跟我们说说男孩女孩。”说这话的妇人说话间伸手想去拉扯老人被老人移步躲开了。
……
明知故问的总是那些不嫌事大的。
老人冷眼瞪过去恶狠狠的回了一句“女孩”便离开了嘈杂的人群。她太清楚这种场合不离开会遭受多少冷嘲热讽的。
“哎呦,刘青娘有时间来唠嗑啊。”
……
随着老人的慢慢走远,那令人作呕的声音也越来越轻,直到消失。
然而消失的只是声音,那些嘲讽的话像一根根针一般扎在老人的心里,脑海里。
在这个重男轻女极度严重的社会,尤其是农村,女孩简直成了耻辱的代名词。可谁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呢?
又有谁不是由女性怀胎十月孕育而出的呢?
女人总是喜欢为难女人。
这样的环境中扼杀的岂止只有少女的青春,情怀,还有她们的梦,她们的才华和她们对幸福的渴望……
破旧的红瓦房内床上的妇人抱着刚出生的婴孩落泪。从床上的被褥和妇人的穿着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困难程度。
一旁的男人不顾手上的老茧和灰尘从妇人手中抱过孩子说道:“哭啥哭,女孩咋了,咱不是有个儿子了吗!我正想要个闺女呢。”男子的声音铿锵有力不容反驳。
“有个儿子家里也不缺女孩。”
妇人抬眼便看到了气势汹汹走进来的婆婆,老人进屋后并没有靠近床,而是在拉了把凳子坐在了门侧边。
“妈,你怎么来了?”刘青把孩子递给床上的妇人去给母亲倒了杯茶水递了过去。
老人推开刘青递水的手呵斥道:“喝什么喝?我喝得下去吗?你听听外面说成啥样了。我来就是跟你说我已经找好人家了,等满月就把孩子送出去!”
床上的妇人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老人:“妈,这再怎么说也是你的孙女啊!”
“我可没承认这是我孙女。”
“妈,我们已经有个儿子了,我正想要个闺女呢,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这件事你就别管了。”刘青似乎生气了。
“我不管谁管,难不成你指望你老丈人管你啊!”
“妈,孩子还在哭,你抱还没没抱过呢,你这都说的啥话啊!再怎么说这也是我的孩子啊!”刘青的声音开始透漏出愤怒。
“你还指望我抱她,要抱找你丈母娘抱去,哼~”
老人不敢相信这个儿子竟然敢忤逆她,猛拍一下大腿站起来恶狠狠的说了一句:“你们以后谁也别想让我管,有事找你老丈人去。”便抬脚离开了。
老人前脚刚走后脚那群不嫌事多的妇人前后前簇后拥的也来了。
刘青看着这群人虽满心怒火,但还是被生生压制了下去,去给来人搬凳子倒茶水。却看到了他的弟妹也在这群人中,那个总能挑起事端的女人。
果然她最先开口:“刘青,你老婆生了啊,是个女孩是吧,女孩好,女孩好啊,哈哈哈……”
因为刘青属于被母亲带过来的,这边的弟弟弟媳们也一直不承认他是这个家的老大,一直都是直呼其名。
褒贬的音调显而易见。
“哎呦呦,瞧秀英妹子多会说话,是啊刘大哥,女孩贴心。”
“那可不,小棉袄可不贴心嘛。”
“哈哈哈……”
说着这群人哄堂大笑起来,这笑声着实刺耳的紧,床上的妇人紧皱的眉头一直未展开,那额头深深的川字纹可不是三两天皱眉就能能形成的。
众人说笑着向床边靠了过去。
其中一位妇人扒开包裹着婴儿的铺盖头顶那块看了看说道:“呦,多漂亮的孩子,看这眼睛跟玉佳弟妹真像。”
众人听罢也纷纷凑过去观摩起来。
“还真是漂亮,以后说不定能嫁个好人家呢。”
“要是真能嫁个好人家是个女孩也没啥。”
……
刘青实在是烦恼的紧,看了看坐在床上抱着孩子的老婆向来人说道:“我们这边还要忙,来不及好好招呼大家,大家可以改天再来,我们一定好好招呼。”
这驱赶之意再是明显不过了,这群人便也不好继续取闹下去,便一个个不情愿的离开了。
在这种环境中男人在这件事上对老婆算得上通情达理了,毕竟老婆和孩子是自己的,嘴巴是别人的,堵不住别人的嘴就只能劝说自己的人了。
刚出生的孩子自然是什么都不懂的,可能被吵到了,也只是哭闹了几声,但不懂不代表躲得过。所有的恶言恶语暂且就有大人承受着。
村里的闲言碎语此起彼伏,这种事在农村算是司空见惯了,大家也心知肚明没有人会一直议论下去的,毕竟是别人家的事。热潮过后顶多是看到了再偶尔指桑骂槐的冷嘲热讽几句。
在农村再怎么司空见惯,但人往往在同一件事上对他人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和评判总是划不上等号的,自私亦或狭隘全凭自己一张嘴。
他们所谓的伦理和道德只不过是捆绑人的枷锁,那是扎入人心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