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婶确实是原主的亲妈,虽然对王一曼的自吹自擂一个字都不信,但也不会平白无故怀疑自己的女儿水性杨花、跟外面的男人有一腿什么的。
真要是个随便的,知道那个周队长的心思后,这丫头也不会这样不管不顾就带着孩子回娘家了。
总之,刘婶对自己闺女的品德还是深信不疑的,并且在知道有那样一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周队长,她内心对王一曼不打招呼就带着孩子来投奔娘家这件事的最后一点埋怨,也烟消云散了。
都这样了,不回娘家还能怎么办,难道要让她在外面被那些男人作贱玩弄吗?
刘婶甚至第一次对这个闺女极有主见的性格而感到庆幸——要是她没有主见,现在可能就让人占到便宜了。
只是收留她和孩子在娘家这事儿太大,她可不敢自作主张,要是处理不好两个儿媳妇闹起来,他们自己家都要乱了。刘婶只是沉声对王一曼说:“今天先在家里住着吧,我去煮饭,你自己把床铺一下,至于之后的事……我会跟你爸说的。”
说着她又顿了顿,小声道,“那个周队长的事,我也会私下告诉你爸。”
等便宜老妈出了门,王一曼还坐在原地琢磨最后那句话,为什么周队长想潜她的事还要私底下告诉便宜老爸,难道这也有什么讲究?还是说便宜老妈这句话是暗示她会私底下吹枕头风,让便宜老爸同意她住下来?
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王一曼乐观的想着,然后起身去收拾屋子了。
王家虽然不像周家院子那样“气派豪华”,屋子也才寥寥三两间,可他们人口也少啊,连原主三姐妹以前的屋子都还空着,王一曼不需要问也知道便宜老妈让她去收拾的是哪一间。
原主姐妹以前的房间现在是留着做客房了,她们回娘家,或者亲戚过来做客都可以住,但这年头除了过年,走亲戚也很少有过夜的,所以这房间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置着。
住人的时候少,导致房间灰尘遍地,王一曼打开门都吓一跳,第一次如此自觉的挽起袖子去找扫帚抹布过来大扫除。
便宜老妈话里的意思是让她随便收拾对付一晚就行了,可她是打定主意要赖着不走的,现在的条件做不到窗明几净,也不能灰尘和蛛网齐飞啊,她进屋也不急着铺床,先仔仔细细的扫了几遍地,然后拎着桶去找便宜老妈要热水抹桌椅。
刘婶刚洗了菜生了火,正准备炒菜,被王一曼磨得没办法,只能先给她烧了点热水,这样一来就更耽误了时间,等家里其他人都收工回家了,她还在厨房摸黑炒菜。
王一曼同样也在摸黑打扫卫生,便宜老妈是舍不得点灯,她则是压根不知道灯在哪里,只能摸黑干活了,因为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全神贯注到没注意外面的动静,直到听见自己的名字,她才匆匆放下抹布出去,“爸,大哥小弟,你们回来了?”
一大家子在屋檐下相聚,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尽相同,让王一曼始料未及的是竟然还有人欢迎她,王大哥和王小弟笑盈盈的跟她打招呼:“曼子,你们怎么回来的,也不叫人带句话。”
王小弟接过话茬,“对啊,打个招呼,让我们过去接你。”
见着哥俩乐呵呵的脸,王一曼很想问他们知道她回来干嘛的吗?
她回来不但要啃老,可能会连兄弟也一起啃,毕竟娘家没分家,王老爹也不年轻了,家里的壮劳力就剩他们哥俩。
笑容憨厚中还带着些傻气的王海生王明生哥俩没想这些,自然有人考虑到了,比如兄弟俩的老婆,大嫂张梅花和弟妹曾小玲。
“回来得太匆忙,也没功夫叫人捎话。”王一曼简单给哥俩回了句话,便抬头去看离她最远的两个年轻女人,笑道:“大嫂,弟妹,都先进屋歇会儿吧。”
原主记忆中的大嫂是个面面俱到、笑脸迎人的和气人,曾小玲则是腼腆羞涩的小媳妇,但是现在,这两人都没什么表情的看着她,沉默地进了屋,竟是连笑都挤不出来了。
因为这些天她们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早在得知王一曼被周家人打骂的第一时间,张梅花就第一时间找到了曾小玲,说她嫁进来的时候曼子这个小姑子还在娘家,见过她跟海生明生兄弟俩感情有多好。反正曼子长得漂亮,死了男人照样能再嫁,可她要在婆家受欺负,她两个兄弟头一个不答应,所以千万不能让他们去周家看曼子,他们一去,曼子再哭诉两句,可能直接就把人接回来了。
曼子一直娇生惯养,连家务都干不明白,接回来要让他们全家养着她和孩子吗?
曾小玲虽然是新嫁的小媳妇,平常不太掺和家务事,却也不想这样让人占便宜,关键是开了这个头,还有两个姑子呢,万一她们也拖家带口回娘家蹭吃蹭喝,他们怎么办?
既然有大嫂牵头,也不需要她枉做坏人,妯娌俩顺利达成了统一战线。
那天晚上,她们的男人果然义愤填膺,善良请假去看曼子,还说要给她讨回公道,她们默契十足的在旁边劝着,话里话外又提醒着公婆周家人有多蛮横能打,不能让他们兄弟送上门去受欺负。公婆果然也被吓到了,强行压下了他们的心思,只说让婆婆先去看看情况。
张梅花说婆婆一直就不是很喜欢曼子,五个儿女中就曼子最不受宠,让婆婆去最好了,曾小玲深以为然,却没想到婆婆回来后脸色也很难看,话里透露出曼子被打得已经下不了床的意思,看起来也心疼女儿了。
偏心的婆婆都这样,兄弟俩就更冲动了,她们只好私底下反复劝说,威逼利诱甚至带孩子回娘家的威胁都说出来了,才勉强稳住了兄弟俩。
哪知道她们百般防备还不敢放心,王一曼竟然不声不响的直接回来了,这下他们的男人还不欢天喜地把母子俩留在家里?
这种情况下,张梅花和曾小玲没有直接把人赶出去就算客气了,妯娌俩脸色难看的对视一眼,都在想之后该怎么办,哪还有功夫应付王一曼。
她们还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只是给了几个脸色,王一曼觉得情况已经比想象中好很多。她也不是没脸没皮,只是有对比才有发现,她要是待在周家或者去林家,将要面对的困难和白眼绝对比这多。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在意的?王一曼无所谓的进屋等开饭了。
王一曼回娘家的第一顿饭可以说是非常煎熬了,跟饭菜没关系,王一曼自己都有点味同嚼蜡,因为气氛实在诡异,一边是欢声笑语,一边是令人压抑的沉默。
欢声笑语的当然是从见了王一曼脸上笑容就没停过的王海生和王明生,哥俩拉着王一曼嘘寒问暖唠唠叨叨,旁边还有三个同样兴高采烈的小朋友,家里多了个漂亮姑姑和乖巧听话还不爱哭的小弟弟,王家宝和王金宝这对小哥俩也别提多兴奋了,饭都顾不上吃在爸爸叔叔跟前蹦蹦跳跳,偶尔见小弟弟扑到姑姑怀里吃饭,他们也不要奶奶和妈妈的喂食,一个个全都扑到王一曼跟前求投喂,整得跟她才是他们亲妈似的。
看着他们充满热切的小脸,王一曼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虽然知道他们大概也是喜欢她的脸,可也太夸张了吧,她都不敢看原主大嫂的脸色了。不用看也知道一定很难看。
王海生还乐呵呵的在旁边煽风点火,“大宝二宝也很喜欢你啊,难得这么主动要吃饭,曼子,你就辛苦一下,把他们也喂了吧。”
王一曼压力山大的把三个小朋友都喂饱了。
他们对面的王大嫂王弟妹和王老爹他们则是从始至终的沉默,沉默到只听见扒饭声,对比非常的鲜明。
跟王家诡异的气氛不一样,今晚的知青点比平时要热闹多了,下乡插队的生活太平淡无聊,难得发现点新鲜事,这群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年轻人根本等不到江同志回去询问,已经在知青点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了。
江屿森回去的时候,刚好听见来双河大队已经快七年的程大姐介绍道:“这个曼子啊,别说在附近方圆十里一枝花,就是我以前住在京城里,也没见过比她更漂亮的姑娘了,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呢。”
“这儿的女孩子结婚都早,你们别看她年纪比咱们都小,儿子都几岁了,当年刘婶要给曼子相看人家,附近几个公社都惊动了,那阵子几乎天天有认识的不认识的,跑来咱们这要找刘大婶家,络绎不绝,都是来说亲的,双河大队就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你们要是见识过,就知道‘一家有女百家求’这句话半点没夸张了。”
程大姐是斯文人,她二十出头来的乡下,今年已经三十了,不肯找个人一起过日子,也没让家里各种找关系把她调回城,因为她心中有信念,相信国家不会忘记他们这些为建设国家奉献青春的知识青年,平时的程大姐也不是很爱跟大家一起玩闹,她有时间都会安静的看看书,今天可能是真的来了谈性,故事讲得夸张生动,没听过的知青们都围着她听得津津有味。
“刘婶他们都是老实人,没有挑花眼,那么多条件很好的也没应,只是选了个比他们家条件强点、人也很优秀的小伙子。”程大姐说着就话锋一转,“可是好景不长,曼子老公那么年轻就去了,留下她跟孩子……”
江屿森想到他在刘婶家门外依稀听见陪葬几个字,不免有些猜测,下一秒便有人替他问出了心中的疑问,“所以她是丧夫才回娘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