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距离建业并不太远,只有二三百里的路程,此刻顺流而下,风正帆顺,只消一两日,便可以抵达建业。
其实孙綝在外飘了几个月的时间,早就想回到建业了,虽然行军在外,孙綝的享乐标准并没有降低多少,但好出门也不如歹在家,军营之中,如何能比得上建业的奢华和声色,孙綝好想回到建业,回到他那纵情声色的温柔富贵乡中,嗅一嗅怀中美人身上的香气,品一品窖藏多年的美酒,那才是真正的惬意人生。
只不过孙綝还是比较谨慎的,在建业形势未明之前,他不敢轻易地回到建业去,以免遭到政敌的荼害。
现在看来,孙綝的担忧还是多余的,孙恩等人来禀报了建业的情况,皇宫和官署城门等要害地方都牢牢地控制在他们兄弟手中,建业城中,虽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俱是人微言轻,不足为惧。
就连吴主孙休,都主动地将弹劾他的大臣桓义捉了起来,交给孙綝来处置,孙休的如此态度,让孙綝极为满意,虽然自己在淮南吃了败仗,大失人心,但只要手中的权力没丢,旁人就奈何他不得,如今他大权在握,就算吴主孙休不满,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孙休也算得上是一个聪明的君主,如果不是孙綝,他也不可能坐到皇位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孙綝也算是孙休的恩人了,正因为如此,孙休即位之后,将朝政大权尽赋予了孙綝,如今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有人公然地来弹劾孙綝,如果孙休不做惩罚的话,是没法子向孙綝交待的,所以他直接便将御史中丞桓义给捉了起来,交给孙綝来处置,在示弱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依然无条件地支持孙綝。
孙綝权衡之下,觉得他返回建业的障碍已经扫除了,如今的建业城中,已经无人能再对他构成威胁,所以此时回到建业,正是合适的时机。
船队经过三山,很快便可以抵达建业城外的渡口了,在前面负责探路的朱熊和朱损率先到达,看着渡口处齐整排列的吴军队伍,朱熊和朱损并未觉得有什么异样之处,这应该是驻防建业的吴军在列队欢迎丞相孙綝的回归吧。
朱熊和朱损不疑有他,他们刚刚从战火纷飞的淮南战场返回建业,看到建业城熟悉的一切,都有一种分外亲切的感觉。
下船的时候,朱熊还特意地整了整衣甲,别看他们在淮南是一败涂地,灰头土脸,但回到了建业,架子却是不能倒的,否则有损丞相孙綝的威严,他们可都是孙綝的亲信心腹,借着孙綝的威风,在建业城外,亦可狐假虎威一把。
朱熊和朱损带兵下了战船,趾高气扬地来到了渡口列队的吴军面前,但他们左右打瞧了半天,却没有发现这支吴军的领军之将是谁,不禁万分的疑惑,按理说,前来迎接孙綝的将领必然会在渡口上恭恭敬敬地等候着,为何却只见小兵的队列,却不见领军将领身影。
朱熊倍感纳闷,正准备问问那些吴兵,领军将何在,就听左侧有人突然大喝道“陛下有旨,朱熊朱损谋害鲁育公主,罪不容赦,即刻拿下!”
朱熊和朱损闻言大惊,急忙地去拨腰间的佩刀,但还没有等他们将刀拨出来呢,无数的刀枪已经架到了他们的脖子上了。
这时从吴军队伍的后头,转出一人来,正是老将丁奉,目光如刀,逼视着朱氏兄弟,朱熊大叫道“丁将军,你这是何意啊?”
丁奉冷笑道“奉陛下之意,擒拿你等二人,怎么,你们敢违抗圣命不成?”
朱熊朱损急着大叫着道“冤枉!我等无罪!我们要见陛下!我们要见丞相!”
丁奉呵呵冷笑着,道“你们伙同孙峻谋害鲁育公主,助纣为虐,还敢说冤枉二字?奉陛下之令,即刻斩首,想见孙綝,倒也不难,黄泉路上你们自会相伴。”
丁奉原本就是杀伐果断之人,既然动手擒下了朱熊朱损,又如何能给他们辩驳的机会,吩咐手下的人立刻动手,将朱熊和朱损当即斩首。
朱熊和朱损奉孙綝之命,在前面开路,只是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没有死在修罗地狱般的淮南战场,却死在了建业城外。
丁奉此次在建业城外埋伏,率领的正是吴军最为精锐的无难军,尽管皇宫和京城内的禁军大部分都是由孙恩孙据等人把持着,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军队,是控制在张布等人的手中的。
此次淮南兵败,江东惧是一片震动,张布便向孙休建议,趁着孙綝大败而回民望大跌之时,将其斩杀,这样既可以平息民愤,又可以夺回朝政,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时孙休还尚在犹豫,毕竟孙綝虽然兵败,但是实力仍在,一旦要是诛杀孙綝失败的话,那么孙綝很可能就会狗急跳墙,他的皇位也有可能不保。
张布劝谏称,孙綝谋逆之心早有了,如果孙休未能趁着他兵败的机会将他诛杀掉,迟早是一个祸害,孙綝可以废黜孙亮,一样能废黜他孙休。
孙休虽然是借助于孙綝之手上位的,但对孙綝却时刻存在防备之心,孙綝专权弄国,擅杀大臣,骄横跋扈,欺君罔上,罪不容诛,既然张布苦劝于他,孙休自然也动了杀机。
当然,诛杀孙綝并非易事,一旦泄漏消息,手握重兵的孙綝很可能将他们反杀,连吴主孙休都不能幸免,所以张布是万分的小心,丝毫不敢将他们的密谋泄露出去。
张布找来的帮手不是别人,正是老将丁奉。在淮南战场上之时,丁奉劝说孙綝不可冒险深入险地,孙綝非但不听,反而撤消了丁奉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令其矛盾激化。
丁奉可是东吴军中功勋级的老将,孙綝如此排斥他,很容易引起公愤,于是张布秘密地找到丁奉,说出了孙休的旨意,丁奉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