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刚到碣石山下,就听得山上突然传来呐喊之声,伏兵尽起,乱箭飞射,拦住了幽州军的去路。
原来并州军早在碣石埋伏了一支人马,此时伏兵一出,幽州军不禁大乱。
王颀急道“卫都督,大事不好,看来并州军已经知悉我们的去向,故意地派兵在此拦截,这如何是好?”
卫瓘向前打瞧了一番,碣石山不大,也藏不了多少的兵马,看并州伏兵的数量,也不过是千把人而已,只不过占据险要,气势正旺,仿佛有千军万马似的,幽州军看到这阵式,自己先把自己给吓住了,其实形势并没有那么糟。
这一支并州军,显然在此埋伏多时了,而卫瓘的撤军决定,是临时做出的,所以,这支并州军并不是刻意地针对他们的,而是曹亮早有安排。
卫瓘沉声地道“诸军勿需惊惶,此处的并州军,并没有多少人,而且我们也无需与之交战,绕道而行便是。传令下去,大军绕过碣石山,继续向南进发!”
在碣石山上埋伏的并州军并不多,如果幽州军发起强攻的话,卫瓘自信用不了一天的时间就能打下来,但如果此刻去进攻碣石山的话,那显然正中曹亮的下怀,曹亮想必在此设下伏兵,意图就是想要拖延时间,自己可不能上他的当,反正辽西一带一马平川,幽州军完全可以绕过碣石山,这里又不是什么必经要道,卫瓘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如果并州军敢下山追击的话,卫瓘倒是不介意狠狠地教训他们一番,攻坚和野战,显然前者的难度要大得多。
王颀担忧地道“此处突现并州军的伏兵,虽然规模不大,但很可能并州军已经掌握了我们的动向,如果再派兵在前路拦截的话,形势不利,不如退回临渝关,再做计较?”
卫瓘摇摇头,道“临渝关我们是回不去了,现在我们是别无退路,只能向前。”
现在退回临渝关,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且不说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日,再加上返回去的半日,这段时间谁知道并州军是否已经是趁虚而入,拿下了临渝关?
就算并州军还没进占临渝关,幽州军退了回去,结局还是一样退回到了原点,原则性的问题根本就得不到解决。
所以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艰难,幽州军都已经没有了退路,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那么他们也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将要面对什么。
卫瓘下令幽州军绕过碣石山,不与山上的并州军发生纠缠,此刻并州军的计划恐怕就是想要利用山上为数不多的人马做诱饵,引诱幽州军前来攻击。
碣石山虽然面积不大,山势也不高,但是怪石嶙峋,道路曲折狭隘,确实是易守难攻,卫瓘确实没有短时间内拿下碣石山的把握,而双方一旦纠缠起来,战斗就不知会拖延到何时,形势必然对幽州军大为不利。
所以这个时候卫瓘还是相当冷静的,并没有因为并州军的挑衅就主动地发起攻击,在这里他还真耽误不起,一旦并州军的援兵抵达,恐怕他们再想走也走不了了。
于是幽州军的队伍开始绕道,远离了碣石山,山上的并州军弓箭射程毕竟有限,幽州军这一绕道,他们就鞭长莫及了,只能是望着幽州军扬长而去。
以他们的这点兵力,占据险要地势打打伏击还行,真要是前去追击,那跟送死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为首的是一名军司马,他目送幽州军的离去,只是冷冷一笑,他奉命驻守在碣石山,也确实没有拦截幽州军的打算,而是另有用途的。
军司马吩咐部下的士兵点起狼烟,此时碣石山上并没有什么风,那狼烟滚滚,直冲云霄,恐怕就是百里之外,也清晰可见。
卫瓘已然通过了碣石山,回头望望,并州军竟然是通过点燃狼烟的方式来传递讯息,他的心不禁是微微地悸动。
用狼烟来传递信息,古以有之,一点也不稀罕,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在北面的山里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每隔数里便会修筑一个烽火台,一旦敌人入侵,就会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传递信息,增援的部队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信息,赶来增援。
显然此刻并州军点燃狼烟,就是向辽西的军队传递信息的,这个时候卫瓘才明白,曹亮在碣石山上派驻军队的真实意图,他们并不是在此阻击幽州军的,只不过碣石山是幽州军从临渝关南下的必经之路,他们在碣石山上登高远眺,不管幽州军走哪条路,他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然后利用狼烟传信,将消息给传递出去。
卫瓘不禁有些担心,毕竟从这里到渤海郡,至少还有两天半的路程,一旦他们的行踪被并州军知悉,前方便会有大量的军队前来阻击。
尽管目前辽西一带并州军只有一些步兵,并没有骑兵,他们想要拦住幽州军,难道挺大的,但最起码却能起到拖延的作用,而一旦远在柳城的并州骑兵南下,幽州军再想逃出去,恐怕就难了。
柳城到这儿的距离是比较远,但对于速度极快的并州骑兵来说,又算不得什么,只要辽西的步兵能牵制住幽州军,很快骑兵便可以赶到,而骑兵将会扮演终结者的角色,将幽州军全斩杀在幽州境内。
卫瓘心急如焚,下令幽州军再次提速,全力推进,不顾一切地向渤海郡冲去。
但狼烟已经升了起来,幽州军的动向已经被并州军所掌握,留在辽西的步兵营和射声营这两路人马,立刻进入到了战备状态,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在辽西大地上铺开了。
幽州军弃城而逃,早就在曹亮的计划之中,在碣石山布的这一枚棋子,就是为了传递信息的,只要临渝关的幽州军一动,并州军便已知悉,整个辽西,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卫瓘和王颀来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