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
周梦臣前脚离开。伯颜的命令后脚就在草原上传开了。
草原各部立即开始集结。局面瞬息之间绷紧。
周梦臣回程的道路很顺利。毕竟他在后方修建了两个营地,一路省却了扎营的工作,真要急行军,步卒一天一夜之间,就能赶回杀胡口,不过,这毕竟是冷兵器时代,这里时候的军队,早已脱力,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任何将领都不会让自己的部下陷入集体脱力的局面之中。
周梦臣刚刚到了大同右卫。
杀胡口是一个小关口,根本不能驻扎大军。而稍稍后面一点的大同右卫城池不大,但是好歹也是一座城池。足够大军驻扎了。与大同之间的联系也很通畅。也方便周梦臣对后面的局势做出决策。
周梦臣在大同右卫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伯颜所部异动,似乎要包围玉林城。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终于来了。”
这对周梦臣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鞑子按照周梦臣的剧本登上了舞台。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谁知道这个伯颜,是不是一个戏霸,会不会改戏。这就是周梦臣这个导演要面对的压力。努力让鞑子按照自己的局面走完这一次场戏。
玉林卫城下。
数万骑兵合围的结结实实的。
伯颜示了一个眼神,立即有一个汉人走了出来,大声说道“城上的将士们。你们也被抛弃了,周梦臣将你们独自丢在草原之上,就是要置你们于死地啊。我国大军,已经封死各方道路,明军是不可能来援了。”
“你们要为自己想想。大汗已经承诺了。只要你们投降,统统在草原上分田,每人两百亩。足够你们做一个富员外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伯颜的劝降,没有在城头引起任何波澜。
这也是李儒坐镇这里另外一个好处了。
这一支军队是京营之中优中选优出来的军队,战斗力什么不说,有一点遗留的特别多,那就是勋贵的影响力。
毕竟这很多人都是丰城侯挑选出来给自己儿子用的。都是丰城侯可以信任的人,也就是勋贵一脉的圈里人。这些人对勋贵力量很是信奉。自然也知道李儒是什么样的?是丰城侯家中独子,丰城侯家族很大,丰城侯如果不想将爵位传给侄子,就不可能
让自己儿子至于死地。
而周梦臣是丰城侯一手提拔的。更不要让恩主的儿子,死在这里。什么没有援军,根本是不可能的。在他们看来,就是大同镇的军队都打光了,也不可能不援助这里。
再加上这些人都是北京人。
北京人是有傲气的。皇城根的人,即便是后世也有傲气的。大明绝大多数人都农民,但是偏偏京营这些士卒不是。他们要么就是职业士兵,父子相传,往上数几代都是吃着碗饭的。毕竟京营虽然不能打,但是吃京营饭的人可不见少。要么就是原来有军户身份,但是在北京城中讨生活的。
他们在北京都不种地。想要去草原上种地?根本不可能。
在北京人看来,天下最好的就是北京了。这一次派四万京营来到大同,京营内部未必没有怨言,不够都被戚继光的铁腕给镇压下来的。他们来大同都觉得这是发配了。更不要说去在他们看来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就是给他们一千亩土地,对他们来说,也是没有丝毫吸引力的。
所以,下面人说得再诱惑。对京营士卒没有丝毫触动。
甚至李儒也没有动手反制,比如找神箭手射箭什么的。反正在李儒看来,他要做的就是拖时间。虽然他觉得守城是非常有把握的。但是打仗毕竟是要死人的。所以能晚开战一会儿,就晚一会儿,急什么?
以至于劝降的人喊了一时辰,城头上一点变化都没有。
伯颜就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成功。不过他也不急。他也有自己的准备。
他不打算派遣蒙古本部人马进攻这一座城池,原因无他,伤亡太大了。但是他也有意训练一些攻城的手段。于是向青城借调了白莲教的步卒。还有一些被掳的汉人。准备用他们攻城。反正他想打的从来不是这一座城池,而是明军的援军。除非明军一下子来数万。否则他都决定将这一支援军吃掉,而如果明军真主力出动,就要问问辛爱是什么意思了。如果辛爱决定压上,那就打,不决定压上,那就撤,等他撤走之后再来一次便是了。
所以攻城这方面,蒙古人是慢条斯理的。
在骑兵的压制之下,一个个衣衫褴褛的汉人带着一包包土,往城下扔去。
伯颜也没有想过用什么好办法,他想用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堆土成城。这个办法虽然有些慢,也有些笨,但是用来应付玉林卫城这个脸护城河都没有的小城,却是足
够了。
等土堆上城墙,鞑子骑兵就能直接冲上城墙了。
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李儒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派出火铳手向城下射击,一连打死很多人。但是蒙古这边一点都不顾惜,甚至人死在城下,将拿尸体当成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反正只要能在城墙上堆出一道缓坡,到底是用土,还是有尸体,他并不在乎。
伯颜唯一觉得有些麻烦的是,这一次不能在大同就地取材,还有派人去别的边镇劫掠,然后带过来,比如黄河那边的榆林镇。
李儒其实也不在乎他能不能堆土上城,即便是伯颜能做到这一点,李儒堆几门炮过去,足够封锁这一条通道。
只是一般来说,最笨的办法,是最无解的。李儒种种反应,只能延缓堆土的进度,而不能瓦解这一次攻势。除非他派人出城,将这些土给清理了。想想就不大可能。
李儒默默估算,暗道“即便我再怎么阻拦,一两个月之内,第一条能上城的通道,绝对能修建城。虽然一条上城通道,我不在乎,但是恐怕鞑子效仿。堆的多了,难免顾此失彼。三四个月之内,我估计就要求援了。”
李儒内心之中有几丝苦涩,暗道“我果然不是当名将之才。”
李儒正在暗暗自责,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笨办法的时候,忽然听身边的将士说道;“将军,你看。”
李儒抬头一看,只见一道烽烟冲天而起,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加急求援的信号。李儒立即说道“谁点燃了烽火?”
下面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人说道;“大人,应该没有。我刚刚巡视过,各处烽火都储存得很好,而且这擅自燃烽火,虚报军情,是杀头的大罪,不会有人胆敢如此,我看,似乎是城外点燃的。”
“城外?”李儒举起千里镜一看,果然是城外。他心中一动,就明白了鞑子是什么心思,他咬着牙说道“卑鄙。这是要引援军来。”
虽然鞑子城外点燃烽火,与玉林卫城之中是有一段距离的。但是数里的差距,在几十里外看,不细看是看不出来,只有明军烽火信号,早已不是秘密了。大明军队几百年来一直这样用,谈不上妇孺皆知,军中却是都知道的。不要忘记,板升哪里可是有很多明军的逃兵。
这烽火讯号,他们都是门情。
虽然李儒口中说卑鄙,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只能看玉林右卫那边是怎么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