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如月满意地点点头,把手头的工具收好,一出门就看到林源清站在转角,脸上的表情有一些奇怪,好像在努力保持镇定。
她奇怪地看了看周围,小疯子还没回来啊,那林源清在怕什么?
“源清,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古如月关心地问道。
对自己好的人,她从来就不吝于给予善意。
林源清回过神来,揉了一把脸,摇着头说:“刚才肚子突然痛了一下,有些没缓过来。”
古如月闻言,低声问:“要我帮你准备生姜吗?”至于红糖,那是奢侈品,想买都没地方买的。
“不用。”林源清摸了下肚子,她有些不好意思,忙转移话题,“我们去摘点野菜吧,那点菜撑不了多久的。”
“行啊。”古如月找了个竹篮,和林源清一道出门,穿过水井,往竹林的方向走去。
“真想吃竹笋。”
“这种竹子没笋吃,品种不对。”古如月瞅了一眼说道。
林源清非常惊讶:“真的假的?我还以为所有的竹笋都能吃呢。”
古如月笑了下,没再多说。
穿过竹林,有几块荒废的田地,而杂草长得非常茂盛,而就在隔壁种着地瓜,是当地最常见的红心品种,叶子很鲜嫩,特别适合入菜。
这片地瓜地应该就是大队里的了,看那田里的杂草,肯定没怎么管理。
古如月开始往篮子里放东西,什么雷公根、车前草、马齿苋、鬼针草的根等等,就没有放过的。
林源清回过神一看,古如月篮子里不能吃的太多了,就委婉地提了一句。
“有的不是拿来吃的,要拿来熬草药茶的,现在天气热,我们又天天干活,单喝水不行。”
小时候干农活,就没有喝过单纯的白开水,都是草药加咸萝卜熬水,味道是有些奇怪,但他们在烈日下劳作,还真没中暑过。
林源清佩服地看着古如月:“如月,你好厉害。不过之前你好像都不咋说话,挺让人担心的。”
“那时我刚下乡,脑子里那根筋扭不过来,所以才那样的。”古如月找了个借口解释原主之前的表现。
至于林源清信不信,古如月就不管了,反正她肯定是要有改变的,没兴趣去装另外一个人。
林源清被下乡两个字触动了,她长叹一口气,问古如月:“难道我们只能待在这里,等待着寥寥无几的招工和回城机会吗?”
“如果你足够强大,足够厉害,能够混到县委等部门,一切自然不一样。”
这个时候跟后世的情况还不同,所以只要碰到赏识的人,自己又有能力,入某一部门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找到机会,并让上头的人对你另眼相看。
文中的男主是在下林大队,他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成功进入了县委的宣传部门,在考上大学之后就成功进入了系统中工作,最后位高权重。
所以古如月不吝于给林源清指点个方向,让她和男主早日相遇,互生情愫,一道奋斗。
如果她和男主心善一点,发达后庇佑着知青点那就更好了。
这些年下来,知青点的女知青为什么越来越少,其实很好理解,就一个字苦。
受不了苦,就只能拿自己的婚姻当筹码,试图脱离目前的生活,但是否会更好,那就只有自己清楚了。
林源清听了古如月的话,垂下眼眸,情绪复杂,尤其是在听到脑中的声音后,霎时脑子更疼了。
是的,女主得到了金手指。
这是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因为古如月的出现,一切事情已经如奔腾的野马,朝着跟原著不一样的方向奔驰而去,再也无法回头。
“请宿主向古如月女士求一件雕刻作品,正式开启系统。”
脑中就一直循环着这句话,林源清强忍着心里的害怕,保持着镇定,她不大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小到大,每个人几乎都听到过一些民间传说、鬼故事,林源清自然以为自己脑中多了个声音,是被鬼上身了。
她不敢让别人发现异常,只能强忍着,想办法解决它。
古如月的速度并不快,不过她挖的种类多,竹篮已经装得半满了。
林源清一直没说话,古如月就以为她在思考,也没多注意。
等她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回身去找林源清,结果就看到林源清脸色苍白地站在原地,冷汗涔涔。
古如月被吓了一大跳,“源清,你没事吧?”
林源清勉强露出个笑脸:“我没事。”
古如月可不信,她说:“我们先回去吧,野菜什么时候都能挖。”
回去后,林源清马上就进房间躺着了,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纷纷来问古如月。
古如月这回也看得出林源清不对劲了,但她也不清楚,只好把林源清跟自己说的那番话提了下。
肚子不舒服,每个女知青都经历过,大家了然地点点头,只有齐燕燕皱起了眉头。
她跟林源清一个屋,自然知道彼此的换洗时间,林源清起码还要十天左右才到呢。
难道是阑尾炎?
齐燕燕想着,马上跟着进了房间。
古如月把自己摘回来的东西依次分好,然后去井边洗手,就看到小疯子抓着一个烤地瓜在吃。
他看到古如月很是高兴,地瓜也不吃了,嘴里不停叫道:“姐姐,姐姐。”
古如月朝他点点头,他更兴奋了,抓着地瓜跑到井边,就要把吃过一半的地瓜递给古如月。
古如月摆摆手:“你自己吃吧。”
她看着小疯子浑身脏兮兮的,克制住让他洗刷的冲动。
有些事情还没到那份上,去做了也是惹人厌恶。
吃晚饭的时候,小疯子已经跑到左边的厢房,躺在稻草堆上呼呼大睡了。
知青们虽然累,却睡不着,就集体在屋外聊天。
现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每个人心里都很是不安。尤其在看到古如月和林源清去挖野菜时,他们的心里的不安感就更强了。
聊天聊去,总是跨不过口粮两个字,大家精神很是萎靡。
“我们不是开了地吗?种一些地瓜和豆子,总能填饱肚子的。”齐燕燕很乐观地说,“我已经写信给家人了,让他们给去农科站买些种子寄给我。”
而且很少有社员到这边来,不用再担心会像以前那样,精心伺候着的蔬果还没吃到自己嘴里就被人摘走了。
其他知青一听,觉得也有道理,现在不是十几年前的时候了,这地方除了土地贫瘠,勉强算得上风调雨顺,只要肯努力,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