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峰出现
何勇笑着伸手将刚刚沉入水里的铁块拿出来后反问道“那你告诉我,如果我将这块铁放在这块木头上,你说铁会不会带着木头一起下沉还是木头撑着铁块不下沉?”
“这个应该是木头撑着铁块不下沉。”李恪不是很自信的说道。
何勇再次笑了笑,将铁块放在木头上,木头瞬间下沉了一半,之后就牢牢的拖住铁块,不下沉了。
“何勇师兄,我说对了。”李恪兴奋的说道。
何勇点了点头,道“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吗?铁块放入水里会下沉,但是放在木头上却不会下沉,明明木头加上铁块,重量应该更加重了才对,为什么而没有沉下去呢?”
“对啊,为什么不下沉呢?”李恪脑中突然出现这个问题,以前从来不会关注这种问题的他,突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让他开始钻牛角尖。
何勇仿佛看出李恪钻牛角尖,笑着解释道“因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是跟这个物体的密度有关系,而计算密度的公事,以后你就会学到的,我就不详细说了。
这铁块的密度已经超出了水的密度,所以才会沉下去,但是木头的密度小于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他能浮起来。
加上铁块还能不沉入水中,说明木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很多很多。”
李恪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那么师兄们做这次试验就是为了证实万物都有密度吗?”
何勇看向王立等人,大家突然笑了起来。
王立开口道“李恪,你可知道恩师说过,用铁打造的船只依旧能在水上行驶。
所以,今日我们就想要做一个实验,用铁打造的船只,到底能不能浮在水面上。
第一步证明铁是没有办法浮在水面上的。接下来第二部才是重点,我们用铁打造了一艘小船,看看能不能让铁船浮起来。”
“那我们快试一试吧。”李恪连忙说道。
“现在就试。”王立说道。
接着一艘十公分大小的小船被一个学生拿到了前面,就看到他将铁船放在了水面上,铁船快速的往下沉去,一点也没有要浮上水面的意思。
“怎么不行?难道恩师前我们?”一个学生说道。
何勇立马呵斥道“不要胡说,恩师是不会骗我们的,一定是有什么步骤是我们不知道的。”
王立也跟着说道“没错,恩师是不可能骗我们的。是铁船,一定是铁船不合浮起来的要求。
恩师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研究的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会失败很多次,甚至失败的让你自己也认为不可能成功。
然而成功往往都是一直接下去的人,现在呢,我们才失败一次,大家就认为恩师骗大家,实在是太不该了。”
何勇再次开口道“没错,恩师连气球这样的飞天工具都制作出来,又怎么可能做不出能浮在水面上的铁船。”
经过王立和何用两人的解释,大家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泰突然开口道“这铁船外观看起来就是一条船,可是内部呢?
内部空间是不是也一样呢?如果内部空间和真船不一样,那么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船才会下沉的。”
李恪说道“青雀,你怎么知道的?”
李泰说道“我猜的,你想人坐在船上的时候,船中间都是空的,可是这个铁船却不是空的,还有铁船那密度什么的,难道大家都没有计算过,就直接随意的打造了一艘铁船就开,哪有那么容易。”
众人顿时沉默了。
“说的好。”
一道声音打破沉默,所有人都看向了声音来源的方向。
紧接着他们整了整衣服,同时拱手行礼“参见恩师。”
“不必多礼。”
来人正是李峰,他缓缓的走到中人面前,从水中捞起铁船,仔细看了看,便说道“这艘铁船做的很粗糙,空间又小。”
“让恩师失望了。”何勇立马说道。
李峰摆摆手,道“你们做的很好,但是又不够好。”
“恩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王立问道。
其他人都看向李峰,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李峰看着众人,笑道“你们做的很好,那是因为我只提过铁船能在水上行驶,并且只教了你们密度,却没有教过你们浮力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却还能继续想着研究,这点做的很好。
不够好是因为,你们除了运用我教的东西外,却没有考虑过其他。
比如热气球,虽然你们将热气球制作出来了,但是你们有想过其他吗?
比如这热气球的装置能不能运用到其他地方,可不可以做的更加简单。
又比如地上那么温暖,天上为什么那么冷,还有风速怎么计算等等,数理化,不单单学习的知识我教你们的一些东西,还有自己研究的一些东西。
比方说,茶壶,你们应该自己或者看到过别人烧水,谁烧开以后,壶盖子会不停的往上抬,为什么壶盖会往上抬呢?
李泰说道“那是因为壶盖水烧开后,热气将盖子给吹了起来。”
李峰点了点头,道“没错,就是谁的热气将壶盖吹起来,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热气做些什么呢?”
王立想了想,道“恩师的意思这热气其实也是一种动力,用的好的话,可以代替水力,风力,以及我们人的劳动力?”
李峰颔首道“这是一个理论,你们想要将他变成现实,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你们自己去考虑,如果连最简单的问题你们都想不到,你们就放弃这个想法吧。”
“恩师放心,弟子一定会作出一个利用热气动力的装置来。”何勇信誓旦旦的说道。
“弟子一定会作出来。”其他人纷纷说道。
李峰点点头,道“为师相信你们。今日前来,一是为了了解你们学习的情况,我给你们的书籍是否已经全都看完了,可有不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