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的这头牛也算是王家的“家生牛”,它的母亲也曾为王家服务过,只是三年前就老死了。
当时的王家去官府报备过之后,就卖掉了大部分的肉,剩下来的一点还让全家人都尝了个鲜。
牛肉面的滋味,王谨到现在还是十分想念,王家其他人也会经常提起那一顿美味。
只是,就算再馋牛肉,也没人会把自家养的牛宰掉。
首先,私自杀牛可是要坐牢的。其次,王家的男丁不多,劳动力缺乏,这头牛在农忙时可是能为大家省下不少力气,更别说平日里还能拉人拉货。
因此,哪怕牛肉的味道让大家念念不忘,也不妨碍这头牛变成家里的宝贝。
这头宝贝向来都是王修安和王诚父子俩负责管的。此时,王修安驾着的牛车刚驶进院子,听到动静的王诚就从房间里冲了出来,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草料,对着牛一阵嘘寒问暖,一口一个“阿黄”,听起来格外亲密,早就把自己还有一个弟弟并且这个弟弟今天上了一天学肯定十分辛苦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王谨慢吞吞地从牛车上跳了下来,看了一眼专心摸牛的王诚,也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去了灶房。
灶房里的邓氏董氏还有正在帮着烧火的王菀一见到王谨就开始叽叽喳喳地问话,听到动静的温氏和王蕙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一群人挤在灶房门口,你一句我一句的好不热闹。
还是王老爷子用力咳了咳,做主让他们先吃饭,吃完饭再问,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晚饭是邓氏亲手做的刀削面,面条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嚼起来十分劲道,再配上邓氏秘制的酸汤臊子,那味道真是没得说。
王谨上辈子吃饭不喜欢放醋,可这辈子生在山西,吃了六年的醋,也渐渐有些离不开了。
主要是邓氏和董氏做面条和腌菜的手艺实在太好了,配上县城里老字号的醋,那可真是画龙点睛,如鱼得水,锦上添花,如虎添翼,让王谨想不上瘾都不行。
吃过饭,王蕙去灶房里洗碗,王家的其他人都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闲聊。
月溪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着槐树,而且都是上了年头的,其中尤其以村口的那棵大槐树最高大,历史也最悠久,因此,村人们都有在槐树下谈天的习惯。
只是其他村人大多都喜欢蹲着,而王家人还保留着一些世家里带出来的习惯,不太喜欢蹲着说话,哪怕是去村口大槐树下跟村民们交际,也会随手带着一个小板凳,其他村人也都不觉得奇怪。
王家的男人都会做些木工活,因此并不缺凳子。家里的板凳一般就放在院子里的槐树下,还有两把摇椅,是王老爷子和邓氏的专座。
每天吃过晚饭后一家人都会在树下聚一聚,聊聊天。王谨最享受的,也就是每天的这段时间。
大家打趣了一番王谨之后,便开始谈论近期王家最重要的事——王谦的婚事。
王谦是王家第三代的第一个孩子,王家的长子长孙。虽然王家已经没那么多规矩,但“宗妇”的观念,还是深深扎根在王老爷子心里的。
比如当初为大儿子王修平相看的时候,选的就是能写会算,性格大气,能立得住,还要擅长交际的女子。而到老二王修安,就没那么多要求。温氏平时的话不多,也不太热衷于跟其他村人来往,倒是正好能跟董氏相处得来。
如今要给王谦选媳妇,王老爷子更是十分重视。主要是因为,王家目前的关系十分和谐,但一旦有外来者加入,这种平衡就很有可能会被打破,一家人几十年来攒下的感情就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磨光。
再加上,长子长孙,向来都是默认的未来继承人,虽然王家的家产也算不上多,但万一将来的长孙媳妇有什么别的小心思,那整个王家将来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这个长孙媳妇的人选就要格外慎重,王家的这锅汤,是万万不能混进来一只老鼠的。
提到这个,王修平和董氏夫妻俩也是有些发愁。他们明白公爹的想法,尤其是董氏,她自己遇上了一个好婆婆,也没有那搓磨儿媳妇的心思,但要是将来的儿媳妇蹬鼻子上脸,把自己的儿子也带歪了,那她可真是哭都没处哭去。
再说了,她可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以后估计也没什么机会再生了,这个儿媳妇的人选,她真是比谁都紧张。
董氏想了想,还是斟酌着说道:“村子里年纪适合的姑娘,家里都是一堆事儿。附近几个村子,我也找人打听过了,看来看去都没有满意的。倒是有媒婆上门问过,但提的人选都不太合适,我就都婉拒了。”
月溪村是郑、吴两姓聚集生活的村子,像王家这样的外来户只有四五家。
而那些郑姓吴姓的人家之间都是七拐八拐的亲戚,各种宗族、姻亲关系,复杂得很。
别说王老爷子怕麻烦,就是王家其他人,一想到村子里那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就是特别烦人的破事,也是有些害怕的。
“唉。”王老爷子叹了一口气,看向自家长孙,开口问道,“大郎,你可有什么想法?”
王谦是个性子稳重的人,从小就有身为长子长孙的责任感。此时谈起自己的婚事,他也并没有觉得害羞,一脸认真地回答道:“没什么别的想法,我相信爷爷奶奶和爹娘的眼光。”
在王谦看来,自己看人的功力哪能赶得上爷爷奶奶。
平日里他也会偶遇到同村的小姑娘,她们在他面前都是一脸娇羞,十分内敛的样子。
但有次被小妹王菀撞到,回家后王菀就悄悄跟他说,今天那个小姑娘的妹妹跟她很熟,经常跟说起自己的姐姐。
据说是个上敢爬树掏鸟窝,下敢下河摸小鱼,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在家天天抢妹妹的东西,做了错事还经常推到别人头上。
从那以后,王谦就再也不敢相信自己那肤浅又表面的眼光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显然,一旁的王菀也想到了这件事,并且毫不给面子地笑出了声。
大家问她怎么了,她便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逗得大家直打趣王谦。王谦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耳朵已经悄悄红了。
王家的几个孙辈里,长兄王谦沉稳大度,长姐王蕙大方文静,王谨…那就是个披着小孩壳子的成年人,只有二哥王诚和小妹王菀整天爱玩爱笑,比较有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王菀今年也只有六岁,看着一团孩子气,但人却鬼精鬼精的。
比如她小小年纪就能看得出那个小姑娘在王谦面前装模作样是为了什么,刚大家一提到王谦的婚事,她就很快想到了这里。
再比如,虽然她刚刚说得十分兴奋,但从头到尾也没提过那个小姑娘和她妹妹的名字。
王谦和王谨都发现了这一点。王谦是觉得妹妹给自己留了面子,可算是没白疼她。
而王谨则是觉得自家小妹真是古灵精怪,看着整天风风火火的,心思却十分细腻,真是个有意思的小姑娘。
王谨默默看了一眼自家二哥,全家这么多孩子里,就只有他的亲哥哥王诚,大脑发育跟年龄增长那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肯多长半个心眼儿啊。
不过这几年王诚大了,也懂事些了。不像以前,王谨是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么个傻哥哥。
如今的王诚,就是个有时有些小聪明,有时又有些傻的正常的十一岁小孩子。
但他显然依旧没能摆脱对照组的命运,经常被比他小好几岁的王菀耍得团团转。
遇到这样的画面,王谨基本上都是选择袖手旁观,希望经历过小妹的日常毒打,他这二哥将来也能有点长进吧。
大伯母董氏的声音打断了王谨的思绪。她提到,前几天村里还有人来问过王蕙的婚事,此时王蕙刚洗完碗,正好走过来,听到这事,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王谨皱了皱眉,大姐的相貌生得十分出众,最近几年都很少出门。而且她今年也才十三岁,居然就有人上门来打听了?
本朝太/祖曾有规定,不论男女,年过十八者方可成婚。因此,除了有些比较熟悉的两家人可能会选择早早订亲,一般人都是默认十五岁之后才开始谈婚论嫁的。
董氏也叹了一口气,道:“也不知道打哪听说的。我当时就说我们家疼闺女,女儿家肯定不会太早出嫁,得多留两年,那人这才肯作罢。”
大家都沉默了一瞬,直到王菀开始转移话题说起村子里其他小孩子的糗事,气氛这才活跃了起来。
王谨看着王蕙垂下眼睫一言不发的样子,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小拳头。
刚学会走路那会,都是王蕙带着他和王菀一起玩。
他还记得自己有次不小心绊了一跤,当时王蕙立马就扑过来护在了他身下,手都被划破了,却还是只知道关心王谨有没有事。
对他来说,王蕙就是比亲姐姐还要亲的存在。
越是长大,王蕙的性格就越有些内向。尤其是在听说了县城里有几个恶霸仗着亲戚里有人在太原城或者京城做官,平日里最喜欢强抢民女的传闻之后,就更是不愿意踏出王家半步。
王谨知道她是担心自己的容貌会给王家找来麻烦,这才一直躲着不肯出门,话也越来越少。
一想到这个,王谨就恨不得自己能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明天就能去考个功名,然后就能护住大姐和其他家人了。
可是,王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手,用力地闭上了眼睛。
他还是太小了。
很多事他都想做,也有能力去做,但却被年龄所限,什么都做不了。
他还要再等几年。
王蕙今年十三岁,王谨今年六岁,五年后,如果自己能考上秀才,王蕙十八岁,那时订亲也不算晚。
十一岁的秀才,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后世明朝著名的的首辅杨廷和,十二岁就考中了举人。
而他不仅想考中秀才,还想考个不错的成绩,最好可以是廪生。
十一岁的廪生,也算是有点分量了吧?
不光要在科举上下功夫,其他方面也应该有些准备了。他如今的力量还是太过薄弱,这一次的事,让他安逸了六年的心顿时充满了危机感。
眼见天就要黑了,王家人互相打过招呼,都走向各自的院子。
王谨落在最后面,他揪住了王蕙的衣角,示意她蹲下,然后凑在她耳边,小声但坚定地说道:“阿姐,你等我五年,五年后我一定能考中秀才,到时候我就可以保护你了。阿姐,村子里的那些人都配不上你,你别着急嫁,等我五年,到时候我一定会替你撑腰的。”稚嫩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恳求。
仿佛是怕她不相信,王谨转向王蕙的正面,直直望向她的眼睛,希望她从自己神色中看出自己的认真和笃定。
王蕙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眼泪便刷地就下来了。
她红着眼睛把王谨抱在怀里,哽咽道:“阿姐信你,我们谨哥儿一定能考个秀才回来,一定能替阿姐撑腰,阿姐会等你的。”亲眼看着他一点一点地长这么大,王蕙心里十分清楚这个孩子有多聪明,心思有多细。
如今他说自己能在十一岁考上秀才,王蕙就信他不是在说空话,他是真的能。
王蕙只觉得心里好像瞬间就踏实了许多,她擦干自己的眼泪,摸着王谨的头,柔声说道:“谨哥儿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太用功,不然阿姐会心疼的。”
王谨用力地点了点头,又抱了抱王蕙的肩膀,接着便快步走向自己的房间了。
他从来没有这么直接地表达过这么强烈的情绪,这让他有些不好意思,却也不觉得后悔。
他还有许多事要准备,想到这里,他又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这天晚上,王谨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
这天晚上,王蕙敲开父母房间的门,向他们重复了一遍王谨的话,母女俩抱头痛哭,王修平握紧了自己的拳头,隔壁房间正把耳朵贴在墙上偷听的王菀也忍不住红了眼。
许多年后,王谨和王家大房一家人都会常常回想起这个晚上。
这天晚上之后,许多事都偏移了它原本因有的轨道。
这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