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闭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
这是何等的气节,这是何等骨气!
其他文武百官,纵是有人心中有意见,觉得牺牲几个女子就可以换取边境数十年安宁,这是何等划算,何必因为几个女子而导致边疆不宁。
但是却不敢提出,因为他们知道那道声音的主人,是那位旧不露面的圣僧,如今的高阳公主驸马,大唐最大的靠山。
这般人物,纵是那些别有心思的大臣,也得臣服。
夜逐渐深了,人也逐渐散了,虽说今夜长安是不夜城,取消宵禁,但是大部分的百姓也不会太晚回家。
回到唐园,高阳公主带着小丫头去睡,兴奋了一晚上,哪怕小丫头精力旺盛,此时也是累了,没多久就被哄睡了。
唐晋一个人到了旁边一间茅草屋,盘膝坐在一个蒲团上,轻轻地吐出一口浊气,平复了一下心静,微微闭上眼睛,心与身合,身与气合,整个人渐渐融入天地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
修行到了一定程度,便是要感悟天地,所以道家经典才说“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参悟天地奥妙,方能有所得,方可追求长生。
自从签到获得《道魔经》这本奇书,更是以此练成魔道分身“帝释天”,唐晋便一直想着,既然可以练成魔道分身,是不是也可以参照此法练成佛道分身。
对于佛法,在少林寺成长的那段岁月,让唐晋对此有了一种独特的感情。
只是这种妙法非一朝一夕可以补全,唐晋穷数年努力也不过是才有了些灵感。唐晋的脑海之中,那把虚拟的光剑,演示着他对此妙法的领悟、推演。
感悟、推演、衍化、印证、领悟、试验。。。。。。
唐晋完全沉浸在这种过程中,忘却了时间,此刻他的精神世界中,虚拟光剑不断演示,如同一台超级计算机一般。
。。。。。。
大唐神龙二十三年,盛唐气象愈加浓郁,隐隐间大唐气运神龙已经化为实质,武者来到长安,都不知不觉收敛自身,不敢在长安肆意妄为,便是武道大宗师,也得步行,面对皇帝都得恭敬非常。
盛世之时,国运化作气运神龙,皇帝有气运神龙护身,便是大宗师也不敢对皇帝出手,不然气运神龙反噬,大宗师也得一命呜呼。
神龙二十二年,唐皇有感中土道观、寺庙过多,道士、僧侣良莠不齐,又不事生产,不交赋税,下令道观、寺庙得经过考核,通过考核方能继续保留,考核不过则取缔寺庙、道观,道士、僧侣还俗,麾下田地收归朝廷,分与百姓。
此举无疑动了道家、佛门的蛋糕,引起了众怒,他们哪里不知晓门派之中良莠不齐,可是宗门竞争,靠的是事实,很多事情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武者潜入皇宫要刺杀唐皇,结果刚刚动了杀机,就引得大唐气运神龙的反噬,刺客瞬间丧失战力,瘫痪在地。
武者方才知晓,原来一国之主竟是如此恐怖,帝皇之威不可侵犯,方才明白为何古书中记载“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又加上天下武者忌惮大唐背后有位圣僧,不得不忍耐下来,可是一时间天下却是暗流涌动,不时有地方上奏朝廷,武者为非作歹,刺杀朝廷命官,朝廷与江湖的对立之势竟是隐隐形成。
唐园外,此刻两辆豪华马车再一支精锐骑兵队伍的护卫下正行走在郊野上。
“太子,公主,唐园到了!”一名将军打扮的壮汉恭敬地说道。
旋即第一辆马车中走出一对夫妇以及一个儿童,而第二辆马车中走出一个绝美妇人和两个少女。
第一辆马车那手牵着儿童的青年笑着对那绝美妇人道“姑姑,想想我和小兕子也有二年没有来唐园了!”
“裕儿为国之储君,辅助皇兄处理朝政,日理万机,哪里时时来唐园。”那绝美妇人微笑道。
那青年正是大唐太子李裕,而绝美妇人则是高阳公主。
这么多年过去,太子李裕早已娶妻生子,相比过去成熟了许多,加上身为国之储君,实力又突飞猛进,李裕身上也有着强者的气势。太子妃‘上官婉儿’,也不是大家闺秀,而是李裕闯荡江湖时结识的江湖女。
而与高阳公主坐在一辆马车的,则是‘晋阳公主’小兕子以及被封为‘永宁郡主’的唐瑾瑜。二女相差十几岁,但是看起来却都是妙龄少女,二女长得极为美貌,比之高阳公主那是丝毫不逊色。
“舅舅闭关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啥时候出关。”晋阳公主说道。
自从唐晋闭关至今,弹指间已经过去了十年。
“嘻嘻,表姐,要是爹爹知道你已经是一品宗师,一定会被吓一跳!”永宁郡主唐瑾瑜嬉笑道,现在唐瑾瑜虽然才十余岁,但是却长得亭亭玉立,个头足有一米六五,和十八岁妙龄少女没有啥两样。
因为晋阳公主经常来唐园,唐瑾瑜时常离开唐园前往大明宫也是与晋阳公主住在一块,所以二人那是感情极好,情同姐妹。
虽然晋阳公主还不到三十岁,但是因为小时候就被唐晋传授《九阴真经》,又有唐晋给她打基础,使得晋阳公主练武天赋极高,在武道之上突飞猛进,如今已经是一品宗师,皇室之中第一强者。
就算同样修炼《九阳真经》的太子李裕,修为也不如晋阳公主。毕竟李裕作为太子,国之储君,只有一部分时间是用来修炼的,所以这么多年下来,堪堪达到二品武者。
高阳公主见晚辈三人感情甚好,没有间隙,心中也是高兴。
这十年时间,高阳公主在唐晋闭关后,除了抚养女儿外,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修炼,唐园之中又有唐晋所布阵法,天地灵气比外面浓郁许多,不久前也终于破开瓶颈,一举踏入一品宗师境界,此生有望大宗师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