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仙倌,剧中真名叫润玉,是《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男二,和男一旭凤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剧中也都爱上了女主。
前期兄友弟恭,后期反目成仇。
小鱼仙倌虽然贵为天帝之子,但是因其生母出身低下而卑微且备受欺凌。
这种早年的经历让小鱼仙倌一直都很卑微,即使后来当了天帝,依然感觉得到他骨子里存在的某些卑微。
这是角色需要一个有一点儿阅历的演员来饰演,人生太过顺畅的演员不太能刻画得出小鱼仙倌的内心。
吉祥参加了下午的试镜。
一般导演参加的试镜就是主角或者是重要角色。
一般出场少且戏份不多的角色,都有选角导演直接定了。
能走到吉祥面前的都是鞠获看过,认为附和角色的演员。
所以,这次试镜,吉祥和鞠获分开,各自带了几个人组成试镜小组。
吉祥组主要看主演和主要角色,鞠获组主要看小配角。
经过一下午的试镜,吉祥心中快速定下了几个角色的扮演者,天帝、天后、月下仙人、扑哧君。
就连穗禾,她也大致有了选择,然而锦觅和小鱼仙倌这两个角色却是没有遇到。
“休息一下吧,十分钟之后再继续。”有人提议道。
吉祥看看小组成员,都有了一些疲态,再看时间已经接近六点钟。
“外面还有多少人在等着?”吉祥问通知试镜的工作人员。
“还有差不多二十人。”小姑娘怯怯地答道。
她是加入吉祥公司的新员工,领导给她一个名单,让她通知上面的演员来试镜。
她尽心尽力的通知到了每一个人,却没有注意到领导给她名单时,说了一句,通知一半吧。
演员们也很珍惜机会,通知的人都到了。试镜却比较慢,通知下午试镜,结果都到晚饭的时候了还有近二十人没有试镜。
这些人也不走,等了一下午还在耐心地等。
小姑娘有些着急,领导都责问她为什么让她通知一半的人,她却通知了这么多人。
吉祥倒是没说什么,都是工作。演员来了也不能让他们当天白跑。
吉祥吩咐道“加班的工作人员和没有走的演员统计下,定些快餐过来。”
转头又和试镜小组成员说道“辛苦了,先休息下,等会儿快餐来了,大家吃点儿,晚上还要辛苦大家加下班。”
几个试镜小组成员说着不辛苦,却还是实诚地快速出去放风去了。
吉祥翻了翻剩下的演员资料,没有什么特别满意的。但是还是要试镜。
转头看了看周围,后面一排只有一个人还坐在那里。
“中秋,你怎么没出去休息下?”吉祥问道。
侯中秋,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被楼蔡浩招聘来做吉祥的副导演。
“我没觉得累,不需要休息。”侯中秋不卑不亢地答道。
吉祥乐了,“那咱们两个继续,你去叫下一位进来试镜。”
侯中秋“好嘞!”有活干比干坐着强。
侯中秋拿着名单就走了出去,到演员聚集的地方,他大声道
“曲问。请董春归准备。”
刚刚看到工作人员都从试镜的房间走出来,说是稍微休息一下,也没告诉他们来试镜的演员是不是可以休息,都没敢动。
现在,曲问就很庆幸,自己没动是对的。
曲问,民族舞舞蹈专业,高且瘦,因一次舞台演出被星探发现,转行从事演员。
然而,经纪公司资源一般。最开始,给曲问几个小角色,没有获得公司想要的效果,渐渐被公司放弃。
然而,参演了几个剧中的小角色,却激发了曲问的演员梦。
几年来,曲问自己背包到处试镜,又因各种原因,没有争取到多少角色。
这期间,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板是表演,除了尽量参加影视剧拍摄,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演技。
他还用自己跳舞积攒下来的积蓄请表演老师教他表演。
有时为了能够继续追逐演员梦,他还经常带着伤痛的身体去给人伴舞赚取学费。
曲问珍惜每一次的试镜机会。
这一次也是他先发电子资料到鞠获的邮箱,但是未获得通过。
等鞠获说可以送纸质资料时,他又准备好资料送了过去,那次见到了鞠获,但没见到吉祥。
后来,就接到试镜电话。
接到来自《香蜜沉沉烬如霜》剧组的试镜电话,鞠获很是兴奋。
吉祥,他当然知道是谁。
吉祥不缺钱请大牌明星演她的戏,但是《最好的我们》里几乎清一色的新演员。
曲问得出结论,吉祥是一个有自信,同时也是一个愿意给新演员机会的导演。
这样的结论,其实不只是曲问得出来了。
很多新演员也把吉祥当做自己的一个机会。
甚至一些出道多年,一直在演戏,但是一直未火的中年演员、老年演员也希望能在吉祥这里争取到机会。
当然,那些大龄的演员们未必就是对吉祥抱有很大希望,但是吉祥确实不是唯名人采用。
她看得更多的是演员是不是适合角色,适合她就用,不适合她就不用。
曲问走进试镜处,只看到吉祥和侯中秋。
如果不是知道刚刚那些工作人员都去休息了,都会觉得这就是个草台班子,很潦草的感觉。
吉祥看到曲问的第一眼,下意识地又去看了看手上的资料,心中有一个疑问“这是同一个人吗?”
“你是曲问?”吉祥皱着眉问道。
曲问垂下的手不由自主擦了擦裤子侧面,有些紧张地回答“是的,吉导,我是曲问。”
吉祥向两边看了看,没有找到和她对视的人,只好扭头去看侯中秋。
此时,侯中秋也是带着诧异在看着曲问,感受到吉祥的目光,也看向吉祥,“差距有点大。”
吉祥头脑中产生的想法获得了认可,她转回头好奇问道“曲问,有人说过你不上相吗?”
又来了。
曲问的两只手抓握在一起,轻轻地点了下头,“说过。”还不止一个人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