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与普渡两人打起了机锋,也不知二人口中所说的东西是什么,能引得对方的重视,但双方论道的赌注却是已经定下了。
“普渡大师,本座自青州而来,极为挑战者,那便由我先问了。”王腾率先开口道,想要抢占先机。
而普渡也不计较,抬手示意他先。
“施主请问!”
“佛门以轮回因果称尊,那本座第一问便是何为因果,就像这杆上的旗子飘动,请问是是风动种下因,结出旗动的果,还是旗子飘动的因,生出风动的果?”
风动?旗动?
围观的人小声的议论起来,大狼端坐在一旁,不屑的道:“叽叽哇哇绕来绕去的,这还用问,若不是有风,旗怎会动?”
现场估计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但这涉及到佛门机辩之术,想必不会这么简单。
“这还用问吗?旗吹风动,因果明了。”一个沙弥大声的喊道。
但马上就有人反驳了:“旗动亦可生风。”
一时间金山寺僧众也分成两派,争论了起来,而普渡大师闭目沉思片刻,道:“风未动,旗也未动,是心在动。心若不动,则万事万物亦不动,故心为因,风与旗皆为果。不知老衲这个答案,帝主阁下是否满意?”
王腾想了想,寻不到反驳点,正欲承认,却听不远处传来一声嗤笑。
一旁的杨千听到二人的对答,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两人讨论因果确定论,真是没有遭受过量子学的毒打啊。
“施主为何发笑?可是老衲回答有何不妥之处?”普渡忍不住问道。
杨千摇了摇头,不想参与二人的破事,便说道:“没事,没事。你们继续,就当我不存在。”
王腾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道:“普渡大师所给之答案,本座自问无力反驳,若道友有何高见不凡讲出来。”
“呃......”杨千略一迟疑,反问道:“你这算是儿子求教老子,如是这样的话,为父也不吝啬指点你一下。”
“哼!”王腾脸一黑,甩袖不答。
“呵呵,今日虽是老衲与帝盟之主的论道,但若其他人有想法也可讲出来,无需顾忌
。”
“是啊,说吧!”
“快说,快说......”
围观的人也不嫌事大的催促道。
杨千见状,笑了笑,道:“既然我儿与大师都这样说,那我要是再扭扭捏捏也不合适。刚刚听你们谈论的是因果确定关系,大师答的是心为因,万事万物为果,但我有一问不解,不知大师能不能解惑?”
“施主请说!”
“假设,有一个箱子,我在里边放一只猫,同时放一个瓷瓶,瓶中装有某种不稳定物质,这种物质非常神奇,处于有一半几率可能变为毒气,有一半几率可能变为非毒气的状态,而这东西它变的有毒或者没毒则由我的心来控制,我觉得它有毒,它就有毒,猫也会被其毒死,我要觉得它没毒,那么它就没毒,猫也不会有事。”
说到这里,杨千似笑非笑,反手丢出了一个变种版的“薛定谔的猫”。
“那么根据刚刚大师所言的,心若不动,则诸因不生,倘若我即不觉得那物质有毒,也不觉得那物质没毒,那是不是这猫就处于一个既是生又是死的状态,请问这种状态怎么描述?”
问题一出,估计现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懵逼了,根本没听懂什么意思。
这就是前世非常经典的一个量子学问题,只不过前世薛定谔是把猫关进了黑箱子,以至于观测者无可见,使意识无法决定物质,而杨千现在则相当于是把观察者的意识关进了箱子,让观察者的意志处于一个不偏不倚的状态,同样也是无法决定物质,也就是普渡所说的心不动的状态,两者意思差不多。
问完之后,他笑意盈盈的看着普渡和王腾。
“二位觉得如何?既然你们都认可因果确定论,心可以决定物质,那么心若觉得物质有毒则猫会死,心若是觉的物质没毒,那猫则可以生,心若是不动,那猫是不是就不生也不死?”
他这问题还有点勉强,缺乏其他理论的支撑,但大概意思就是这么会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王腾和普渡大师久久没有说话,两人无法作答,生与死的界限非常清晰,根本插不下第三个理论。
哪怕僵尸
那种奇异的东西,名义上横跨阴阳两界,却并不是横跨生死,它本质上也是个死物。
“阿弥陀佛,杨施主真是机锋巧辩,本座自愧不如!”普渡大师长叹一声,自叹不如。
王腾冷着脸,死不承认道:“巧舌如簧,不过是诡辩之道。”
杨千知他不肯低头,叹声道:“罢了罢了,孺子不可教也!”
王腾脸色瞬间铁青,这杨千又在占他便宜。
“既然普渡大师承认,那我便也认了。”他又改了口。
杨千登时露出欣慰之色,点点头道:“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此刻,如果王腾是穿越人士,恐怕嘴里已经蹦出了几个字:
mmp!
不过,哪怕他不说,众人也能从他脸上看出他心里所想。
“嘎嘎嘎......”在众人憋笑的时候,大狼毫无顾忌的发出了公鸭亮嗓的笑声。
王腾深吸几口气,平复心情,不再理会杨千的胡搅蛮缠,继续道:“那普渡大师,请问如何要心不动?”
“阿弥陀佛,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普渡朗朗念出了一首偈语。
这话放在佛门之中也是境界十分高深的领悟,但落在杨千耳中却熟悉,他刚想开口继续砸场子,却听旁边宁采臣若有所思的喊道:
“不对!小生曾经也看过一些佛经,觉得大师说的还不够圆满?”
“哦?施主有何指教?”被人连续,普渡没有露出一点不悦之色,笑眯眯的反问道。
宁采臣站出来先朝他拜了拜,然后说道:“小生曾经因学业难以进步,时常烦闷,后听说佛经乃养心养性之学,遂为了平息心中杂念,也读过一阵,心有一些领悟,却跟大师所言不同。”
“何处不同?”
“佛门讲究心思空净,无念无想,既是无念无想,何来菩提树,有何来明镜台。故小生觉得,若要心不动,则应当......”
宁采臣说到这里,微微一顿,神情平静而神圣的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