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看到船上走下来的是说汉话的大明军人后,这些人才安心下来。
从远方来到朝鲜王国的明军,在朝鲜军民百姓眼中远比朝鲜国的军队要亲切、安全的多。
且不说大明天兵不可战胜,轻而易举就打跑了想要侵略朝鲜的东瀛人,他们在这里,更能给人安全感。
单说军纪这一点,明军就比朝鲜王强上不少,毕竟以往朝鲜军民见到的明军都是明廷在边军、内地里抽调出来的精锐,素质、纪律都很不错,就远比和卫所兵差不多的朝鲜王强。
所以这些码头、港口中的朝鲜军民见到明军后,非但不退避,反而十分热情地迎了上去,或问他们需不需要自己的商品,或问他们前来所为何事。
就连地方官长在得知大船上下来的是明军后,也第一时间赶过来了。
在听闻天朝的一位国公,一位伯爵来到这里,当地军民惶恐不已,唯恐招待不周,触怒对方,于是赶紧将明国水师到来的消息告知汉城王宫中的朝鲜国王李倧,让他来接待这两位。
虽然徐宏基的只是个公爵,说起来名义上地位比李倧低了不少,但因为是天朝上国的公爵,在一众朝鲜军民眼中分量不比自己的国王轻多少。
很快,李倧就带着王宫护卫数百人赶到了港口,除此之外,又携带了大量金银布帛、酒肉食水来犒劳明军。
之前朱慈烺和朝鲜人签订条约的时候,就已经规定过朝鲜王国要对大明负起的一些义务了,比如说为经过的明军提供信息支持、派遣向导,当然还要辅助补给明军,如果明军来到朝鲜王国境内长期作战的话,当地甚至还要出一些军费给大明。
朱慈烺可不想做个傻乎乎的老好人,帮别人打仗还不要钱。
明军出动一天就要耗费无数的白银,如果为了朝鲜人而作战,还不让朝鲜王国掏银子,那他朱慈烺和大明成什么了,到底朝鲜是藩属国还是大明是藩属国。
在朝鲜得到一定补给,又让李倧找了一百个熟悉朝鲜和东瀛国海岸、水文的士兵后,徐宏基便和郑芝龙扬帆起航,向着东瀛本州岛江户的方向驶去。
朱慈烺虽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东瀛是什么样子,不过他凭借着前世的历史知识,大概知道现在的东瀛应该是德川家做主。
换句话说就是德川家现在是东瀛的征夷大将军,在江户成立了德川幕府,作为实质上管理东瀛全政的都城,至于原来东瀛天皇居住的京都,则成为了一个大型废物养老院。
所以朱慈烺在水师出发前,便嘱咐他们可以直接前往江户,毕竟在东瀛国内说了算的是德川家,找别人也没用啊。
在一众朝鲜士兵的帮助下,大明水师很快就离开朝鲜,到达了东瀛附近的海域内。
紧接着,在郑芝龙及其麾下一众清楚东瀛海况、海图、水文条件的水兵帮助下,船队又顺利到达了江户附近的海面上。
此时德川幕府已经建立几十年了,幕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自废武功,还不准东瀛各地大名发展军事力量。
于是东海水师没有遭到任何阻拦,就来到了江户的海面上,站在旗舰的瞭望台上,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德川幕府的天守阁。
那里是东瀛每个大名居住的核心区,就像大明的紫禁城一样。
不过即便没有受到阻止,明军舰队的规模终究太庞大了,行踪根本无法隐蔽,所以就在明军舰队来到江户附近海面上时,稳坐在天守阁中听取家臣汇报政务的德川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忽然接到了自己旗下武士的报告。
“报,将军,海面上出现了一只规模很大的舰队,远远看去就像天边飘来一块大陆一样。”
一个武士跪倒在德川家光的面前,将明军舰队的存在告知他。
“什么?哪里来的舰队?”德川家光万万想不到,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竟然会突然有一只舰队来到自己幕府附近。
“还不知道。”那名武士摇头说道。
可就在下一秒,却忽然又有一个武士冲进天守阁。
“将军,海面上的舰队要您出来,他们自称是大明天兵,要前来讨伐不臣。”那名武士满脸慌张的神色,就连月代头上的发髻都因害怕而摇晃。
“笑话,我乃征夷大将军,效忠天皇,何须臣服大明,真是无稽之谈。”德川家光义正言辞地说道。
东瀛和中华的联系不强,一直以来游离于中华王朝的朝贡体系,偶尔一些年代才会接受中华王朝的册封。
德川家光打心底里不认为东瀛和朝鲜一样,更何况他又不是东瀛的君主,他只不过像曹操一样掌控着这个国家的实际权力罢了。
“让士兵们准备铠甲武器,上城墙防御,再调周围所有的水兵过来,一定要把这些人挡在江户城外。”
德川家光一声令下,江户城内外就乱作一团,驻守各地的兵丁纷纷赶赴海岸,江户港口中的炮台也对准了大明舰队。
彼时的德川幕府才建立了几十年,虽承平日久,但军队素质和训练度还有相当程度,幕府将军也有信心和任何来犯之敌作战。
而不像二百年后的德川幕府,看到几艘美国人的战舰,就急急忙忙签订屈辱的条约。
不过明军也不是好惹的,舰队里的西洋水手个个身经百战,郑芝龙带来的水兵也不乏勇猛善战之士。
一见到东瀛人将火炮对准他们,又调集大批军队来到岸边,他们便立刻做出回应,将舰队的所有火炮瞄准陆地上的德川炮台。
与此同时又派人乘小船来到靠近岸边的海面上,将徐宏基和郑芝龙做出的最后通牒告知德川幕府军。
“德川幕府的人听着,我们是大明水师,此次远征东瀛,是为讨伐不臣,为免生灵涂炭,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请速速泛舟渡海拜见大明魏国公徐宏基,南安伯郑芝龙。”
:/